河北經貿大學 裴婧
現如今,對輸血感染丙肝適用的歸責原則仍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在司法實踐過程中相似案件的判決結果大不相同,由此引發諸多爭議。對于輸血感染丙肝侵權的歸責原則,理論界有如下觀點:
第一,過錯責任原則。一些學者認為,輸血感染丙肝侵權行為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此種觀點將輸血感染丙肝侵權行為歸入普通的醫療侵權行為之列,認為輸血感染丙肝的損害責任符合《侵權責任法》中關于過錯責任原則的規定,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在受害者很難證明醫療機構或血站存在過錯時,可以依照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來認定由何方承擔損害責任。這種做法更有利于維護患者的權益。
第二,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少數學者認為,輸血感染丙肝侵權行為應適用無過錯原則,此種觀點是將血液歸入到產品之列,故而輸血感染丙肝的損害責任應遵循有關《產品責任法》的相關規定。依據無過錯責任原則能夠充分的保障患者的權益,有利于保護弱勢群體。
第三,公平責任原則。有些學者認為,經醫療機構和血站舉證證明且經法院審理查明其二者都不存在過錯時,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原因在于,在輸血感染丙肝損害責任案件之中,因醫療機構和血站都無過錯,也不能推定其存在過錯,患者所受到的各種損失和精神痛苦只能由自己承受,既不利于保護患者的權益,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公平責任原則可以有效地解決此類問題。
筆者認為,應當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兼采公平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較之于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利于減輕醫療機構過負的壓力,因為輸血產生損害的案件通常都是賠償數額較大的案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較之于無過錯責任原則會大大減少醫療機構損害賠償的資金數額,使得各醫療機構可以留存資金進行基礎建設,進而可以促進整個醫學事業的發展進步。且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符合人道主義關懷,利于弱勢群體權益的保護。
一直以來醫患關系都是社會關注熱點,而醫療糾紛對于法官來說則是較難處理的案件,原因在于法官對專業的醫學知識儲備不夠,致使對案件無從下手。醫療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存在對法官們來說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但醫療損害司法鑒定本身存在許多爭議,學術界認為醫療損害司法鑒定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
第一,缺乏有關醫療損害司法鑒定制度與相關法律。至今,在我國關于司法鑒定依然沒有統一的基本法律規定,導致司法鑒定機構監督制度缺失,雖然存在對司法鑒定機構的投訴考核制度,但由于某些標準不適用于司法實踐,所以對鑒定機構并不能起到預期的監督效果。第二,醫療損害鑒定有關鑒定主體不明確。根據法律規定,對于醫學會來說,其負責的是對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與醫療損害責任鑒定,而對于司法鑒定機構來說,其執業范圍是由自己所具備的條件所決定。這就出現醫療損害鑒定主體的雙重化。不同地區有不同答案,導致出現許多混亂的醫療損害司法鑒定的情形,加大了法院法官審理案件的難度。
2.1.1 健全有關醫療損害司法鑒定法律
首先,應明確健全醫療損害司法鑒定的相關專家名冊,建立嚴格的專家登記制度,以避免一些人冒充專家進行虛假鑒定,損害鑒定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應不斷加強對合格的專家和鑒定人的專業資格培訓,不斷地提高其專業知識與能力;其次,應當規定適合實際的鑒定標準,防止標準設置的空泛性,避免標準不能適用于司法實踐。最后,司法機關應當對一些故意破壞司法鑒定的行為予以嚴厲懲處,確保司法鑒定工作有序進行,并對那些故意破壞司法鑒定的違法行為人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
2.1.2 明確醫療損害鑒定主體
醫療損害鑒定屬于司法鑒定的范疇,由于現如今我國的司法鑒定機構較多,水平不一,參差不齊。對于各司法鑒定機構所做出的鑒定結論,案件當事人對其認可度不一,導致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的難度大大提高。故而,應當進一步明確醫療損害司法鑒定的主體。現如今,各地的醫學會是由具有一定醫學專業知識的人所組成的協會,符合醫療損害司法鑒定所必需的專業性要求,唯一的不足之處在于其官方性較強,部分地區的醫學會實際上是歸屬于衛生行政部門所管轄,難以確保其中立地位,可以通過法律規范明確的取消衛生行政部門對醫學會的管理權,確保實現其中立地位,使鑒定能夠保持足夠的公正。同時對醫學會的成員施行嚴格的準入制,還可以在其內部設置專門的專家培養組,對相關人員進行專門培養,不斷提高其鑒定能力,從而保障醫學會成員的專業性。
2.2.1 建立輸血感染醫療損害責任保險制
鑒于丙肝病毒等病毒的一些特性,因輸血導致感染病毒以后,會使輸血患者身體遭受到重創,甚至會引發生命危險。如今,我國在此方面并沒有完善的法律規定,而且在醫保制度方面的規定也并不健全。故而,我國應當建立起規范化 完整性、系統性的醫療損害責任保險體系來減少因輸血感染所造成的巨大損失。現如今我國對于醫療損害責任保險的規定可以采取自愿與強制性投保雙軌并行制。并且應將輸血感染加入醫療損害責任強制險的范圍之內。對于醫療損害責任強制性投保,收取的保險費用應當低于自愿性投保的商業保險數額,確保受害者享有基本的輸血感染醫療損害賠償。同時對于輸血感染醫療損害責任險的保費來源,鑒于我國國情,應當由國家、醫療機構、醫治的患者三主體共同承擔,其中三主體的比例承擔問題可以因地制宜的有所差異。
2.2.2 設立專項輸血感染賠償基金
在現實生活里,有時在輸血感染損害糾紛案件當中,存在著醫療機構或血站可能都無過錯,或者存在免責事由可以讓其免去承擔責任的情形,這會使患者一方因輸血所受到的無論是精神損失還是經濟損失都無法得到有效的賠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激化醫療機構、血站與患者之間的關系,不利于保障患者的權益。因此,筆者認為應當設立專項的輸血感染賠償基金來填補這種情形的不足。此項基金可以由國家撥款、醫藥業所交稅款以及社會人士捐贈等方式進行集資,為了擴大資金來源,國家政府也可以委托媒體、藝人等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群體進行適當的宣傳,鼓勵社會各界人士為此做出奉獻。同時,為了避免將基金所得款違規作為他用,還應當成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對基金的分配使用進行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