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鋒 陳文淵
([1]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 江蘇·南京 211215;[2]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1168)
“互聯網+”是指某行業借助互聯網,并與之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新態勢。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其“連接一切”的特征開始展現。“互聯網+”對體育培訓市場的影響也不可低估。體育培訓市場指將體育運動技術和體育理論知識作為“商品”向人們提供服務的行業。傳統體育培訓市場采用傳統模式在固定的時間、空間里為學習者提供相對單一的體育學習的市場。“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以O2O 模式APP 等產品為依托,借助網絡互動平臺,線上線下結合,學習者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時間、空間、內容、方式與教練,從而形成特有互動的體育培訓市場。探究“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建議,有利于充分利用體育培訓市場資源,促進體育培訓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并為推進全民科學健身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構建大數據,精準培訓。所謂大數據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利用云平臺和其它高新技術捕捉、采集、存儲、分析等所獲得的的數據集合。“互聯網+”體育培訓的項目有具體的訓練內容、訓練時間、訓練目的、訓練要求,可以網上訓練,也可以網下訓練,尤其是網下訓練,雖然可以借助教學視頻,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比較自由,但是動作、動作姿態、動態標準與否,學員當局者迷,不可能了如指掌,那么可以通過攝像頭拍攝、記錄、識別、判定標準度,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記錄運動照片、運動過程、運動成績,同步上傳到服務器保存,從而生成實時更新的動態數據。體育培訓機構、培訓教練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通過對大數據的整理、分析等,為學員量身定制最合理的培訓方案,精準培訓。
(2)采用多模式,滿足需求。所謂多模式是指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的教學模式、健身模式多元化。傳統體育培訓市場的教學模式中,教練起主導作用,培訓機構安排培訓內容、培訓地點、培訓時間、培訓教師,教練執行,學員只能被動接受。培訓的一般程序:先講解動作要領,教練示范,學員模仿,教練指導糾正,教學程序按部就班,教學方法單一。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改變了傳統體育教育的單一模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多樣,分步講解與全景展示結合、多視角回放、自學視頻前后對比等,能及時發現自身技能動作的不規范,主動調整。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教學資源豐富,慕課、微課、翻轉課堂,五花八門,目不暇接,O2O模式又使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愛好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空間,自己把握學習深淺與快慢,進行更加多元化的訓練,從而使“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更具人性化,越來越滿足人們的強體健身需求。
(3)結合線上下,轉變觀念。所謂線上下是指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將線下的培訓機會與互聯網結合,使互聯網成為培訓機構與學員對接的前臺,也稱線上線下,常用O2O代替,即Online To Offline。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是一個線上線下雙向反饋系統:體育培訓機構擁有線下培訓點,同時也擁有線上對接點。場館、俱樂部等體育培訓機構可以在線上展示體育培訓的各種項目的名稱、內容、視頻以及介紹教練情況等,提供微信、QQ、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學員可以在線上咨詢,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和教練,完成網上對接,然后在線下進行體育訓練。培訓機構根據線上的數據和反饋,分析和挖掘,做出具體的培訓決斷與安排,從而大大提高了體育培訓的效率與水平。體育培訓與互聯網的融合,改變了培訓者的觀念,開放的培訓內容、開放的培訓方式等,使培訓者具有開放性思維和大數據思維,更加適應互聯網發展的規律和要求,有利于體育培訓市場向多級化的方向發展。
除以上主要優勢外,“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還有培訓內容具備公共性、服務對象顯示個體性、發展趨勢呈現智能化、健身訓練帶動全民性等優勢,這里就不一一闡述了。
(1)缺乏科學管理。所謂科學管理,對于“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來說,就是指管理理念、管理規劃、管理制度高度融合,線上線下、教練學員和諧合作,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效益。科學管理是“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但目前的管理還沒有完全適應培訓市場發展的要求。一是有些培訓機構管理理念仍然受傳統不良思想的影響,還停留在主觀的單向的傳習,有的培訓機構的管理者急功近利,收到學費就阿彌陀佛了,把培訓質量拋到九霄云外,產生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二是管理沒有嚴謹的規劃,尤其是缺乏地域性總體規劃,踩著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結果項目選擇、內容安排、方式采用基本雷同,沒有特色,同質化傾向嚴重。三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權責不清,經營不規范,收費不標準,導致同一地區整個培訓市場的收費高低不一,甚至同一個培訓機構的同一個教練,收費也有差異,長此以往,難免惡性競爭。所以,沒有科學的管理,“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就很難實現有效運轉。
(2)缺少輻射效應。所謂輻射效應,對于“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來說,就是指以體育培訓為基點,通過向外圍擴散影響,帶動體育產品業、體育旅游業、心理健康教育行業、醫療服務業、區域經濟等的整體發展。目前,“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一般還只是單純的培訓,沒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培訓機構管理者在“互聯”方面基本沒有慮及。說缺少輻射效應還真是輕描淡寫,準確地說,從培訓機構管理者的主觀方面看,體育產品業、體育旅游業、心理健康教育行業、醫療服務業等與體育培訓市場基本是天懸地隔,風馬牛不相及,大有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之意。如果說,某個區域的確有產生輻射效應,那一般也不是體育培訓機構所為,大都是政府策劃、專家指導、其他企事業所為。
(3)缺乏整合創新。所謂整合,對于“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來說,是指把零散的培訓機構、培訓項目和教練等相互聯通,形成信息資源共享的整體。現在的“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的各種培訓機構,一哄而上,各行其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互相詆毀,往往形成信息壁壘,造成培訓機構、培訓項目的重疊與過剩,也使學員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判斷失誤,不僅極大地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還缺乏創新。
當然,“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還存在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培訓內容陳舊、培訓方法單一等問題,這些其他專家、學者已經論述過了,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1)加強科學管理,形成戰略布局。科學管理是“互聯網+” 體育培訓市場發展的基礎。體育培訓機構的管理者,一要終身學習,具備先進管理理念,善于開放思維、互聯網思維,把握多維融合,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整體的管理水平。二要有管理規劃,形成戰略布局,必須重視體育培訓市場融合發展的效能,借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進行市場調研和嚴謹規劃,提高整體布局水平和體育培訓市場的競爭力,打造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體育培訓市場的平臺。三要向管理制度要管理效率,有了制度,就有了標準,辦事就不會隨心所欲,有了制度的約束,就會減少培訓工作出錯的概率。
(2)增強輻射效應,帶動區域經濟。“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如果只是純粹的體育培訓,那就愧對“互聯網+”的美名。“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的管理者應該有更加遠大的抱負,更加前瞻的眼界,更加充分地把握“互聯”的特點。比如:學員參加培訓,運動健身,不小心可能負傷,是否考慮與醫療保健業的融合;又如:健康的體育培訓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可能讓抑郁癥、自閉癥的患者吐露心聲,是否可以考慮與心理健康教育行業結合;再如:參加體育培訓的學員需要購買球拍、游泳衣、健身器材等體育用品,是否可以考慮與體育產業聯系;還如:參加培訓的學員目的不一,有的為了減肥,有的為了交友,有的為了學習瑜伽、體育舞蹈等,而軟件商已經研發出減肥類、訓練類、交流類、瑜伽類等各種軟件模塊,是否可以考慮與互聯網軟件企業合作……總之,“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的管理者應該借助互聯網,與各行各業進行深度融合,共同搭建互動共享平臺,讓多個產業緊密聯系,產生輻射效應,共同推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3)加快資源整合,打造創新平臺。“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盡管有場館、設施、培訓項目、管理者、教練、學員……但不能各自為政,要想發展還需要整合資源,形成信息資源共享的整體,還需要培養優秀的管理者,既有產業管理能力,又掌握體育知識、安全知識,屬于交叉學科人才,具備綜合素質。如:開展沖浪、潛水等體育項目,管理者既要提供技能支持,又要保障參與者安全。互聯網時代,市場環境日新月異,數字化、精細化要求“互聯網+”體育培訓還應該打造創新平臺,樹立創新思維,創新經營模式、創新訓練模式,提高體育培訓效率,達到體育培訓資源、技術和學員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