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斌 吳俊峰 閆曉樂 李 蕾
([1]河南城建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 河南·平頂山 467000;[2]河南省水體污染防治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河南·平頂山 467000)
給水排水工程以研究水的社會循環為主題,以城市供水和排水工程為核心內容的專業。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水,先從江河湖泊中取自然水,然后需要采用相關的物理、化學、生物手段將水體凈化為符合生產、生活用水標準的干凈水,然后利用貫通城市的管網將水分配至用戶,這就是“給水工程”。而“排水工程”是把人們生產、生活使用后的污水、廢水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方法處理后,將滿足排放標準的水體排回至天然的江河湖泊中。給水和排水過程實際上是水的社會循環,與人們的生活、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這為深入挖掘專業內容與思政理論的結合提供了思路。
本文以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利用疫情期間的典型思政教育資源,旨在構建與專業相關的思政資源庫,為今后專業課程中更好的融入思政內容奠定基礎。
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除了要滿足國家和地區、行業經濟建設和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的學生要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因此,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的日常教學和實踐當中,一定要讓學生對行業大型典型工程和工程文化有所了解。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不斷融入相關內容,有助于學生了解行業的發展和現狀,產生積極的價值認同感,并逐步培養工程職業道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好地為行業發展做貢獻。
火神驅趕瘟疫,雷神懲罰罪惡。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收治確診病例的“小湯山模式”在武漢繼續發揮著作用。2020 年1 月23 日進場施工,2 月2 日交付,位于武漢的火神山醫院建成速度令人驚嘆。1 月27 日開工,2 月6 日驗收通過,位于武漢江夏的雷神山醫院同樣創造了奇跡。
新冠肺炎病毒具有超強的傳染性,為防止污染擴散、抑制病毒蔓延,必須做到“滴水不漏”,因此雷神山醫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污水處理。盡管雷神山醫院在疫情期間的建設工期非常短暫,但其建設標準和質量卻不能有一絲降低。雷神山醫院配備的污水處理設施屬于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領域的工程案例,其工藝設備嚴格按照醫療污水處理規范和相關要求進行建設,醫院內的污水可經過專用排水管網收集,然后通過預消毒+化糞池+調節池+接觸氧化+沉淀+二次消毒等多道處理工藝流程,最終達滿足排放標準要求后才會排入市政管網。雷神山醫院標準化、模塊化的工程設計和建設,成為了行業內的工程奇跡和典范。
“早一分鐘建成醫院,就能早一分鐘挽救生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讓我們不得不感悟“中國速度”“中國力量” 的制度優勢。通過講授污水處理專業知識,與學生一起分享、一起討論、一起點贊,廣泛宣傳這一典型案例中體現出的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中國力量,共同見證社會主義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優勢。通過引導閱讀、推送學習等方式,幫助學生看到,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之中,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看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巨大優勢。幫助學生明白這些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讓學生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在個人與社會的價值關系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個人的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實現一定意義上決定了自我價值的實現,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人價值實現的核心內容。
疫情初期,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檢測分析,研究人員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感染患者的糞便中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如果不能及時的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病毒可能以另一種方式和途徑傳播,將造成無法預判的被動局面。作為給排水專業中重要的城鎮污水系統是直接接納并處理居民日常生活及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各類污水,特別是包括來自疫情小區、醫療機構、隔離觀察點、分散感染者排放的污水,患者通過糞便排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極有可能排入市政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最終暴露在天然水體中。
針對公眾和業界對城鎮污水與水環境系統中新型冠狀病毒傳輸與暴露風險的疑慮和擔憂,以及如何加強防范,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內的有關專家積極應對,商討方案,在極短的時間里提出若干應對措施和防范建議,供公眾了解相關情況,為城鎮水務相關專業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此外,行業內的不少專業人員參與到了疫情的各項防控工作中,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醫院等地污水處理防控、緊急援救工程的施工與管理等領域,都不乏專業人的參與。
以專業價值助力疫情防控,將是專業人最驕傲的事情。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新時代同樣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與精彩,而作為新時代的新生主力軍,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使命,自信自勵,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有高強的本領才干,勤奮學習,全面發展;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講求奉獻,實干進取;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
社會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而社會的進步需要每個人在自己的職業上盡心盡力,最終促使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職業操守與敬業精神成為了重要的支撐。敬業不能是喊喊口號,是要真干實干,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負責擔責。
2020,經歷了最特別的一個春節,受疫情影響,家成了最堅實的避風港和保護傘,然而有些人卻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崗位,尤其作為民生重要工程的供水、排水行業的工作人員,有些甚至一天都沒能休息。緊要的關頭,無數個普通人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無論是污水廠、水質監測站、街道管道排查點的普通工作者,還是在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者,始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一刻也沒有放松,以專業的水平、職業的態度助力著“戰疫”,彰顯了他們的職業操守與敬業精神。
向學生講述行業內眾志成城的抗“疫”例、疫情期間的優秀事跡,逐漸引入一些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與學生共同感悟“軍千里馳援武漢美麗白衣天使”,共同回顧“鐘南山院士疲憊的面容”“醫務人員臉上深深的印痕”“封城中堅強生活的武漢人民”“自發馳援武漢的普通老百姓”等感人故事、感動瞬間,幫助學生感悟一線人員的執著堅守、普通人在各條戰線上的無私奉獻,引導學生看到面對疫情中華民族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韌性,更加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自覺做到強化道德認同、提升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學生對今后崗位中的責任和使命形成深刻的認識。
綜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與社會實踐息息相關,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內容和案例,疫情期間的專業工程案例和感人故事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思政教育資源,為構建專業相關思政資源庫提供了素材。今后,在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深挖課程思政元素,抓住思政內容與專業課程的切入點,建立完善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并發揮其作用,真正實現振興本科教育、全面育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