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冬雪
(廣東理工學院 廣東·肇慶 526000)
敘事療法,在現代心理學醫療范疇中,指的是一種和敘述個人故事相關的心理療法。它起源于20 世紀80 年代,澳大利亞心理學家邁克爾·懷特在敘事心理治療中指出,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認真的傾聽和仔細的分析,以理智冷靜的心理疏導改變來訪者的不良情緒,通過恰當的敘述方法,引導來訪者找出遺留的故事情節,促使來訪者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待問題,重新構建內心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從而激發來訪者的內在思維助力。
1.2.1 命名問題
邁克爾·懷特在對敘事療法的分析中指出,很多來訪者都將生活中的問題看做是自己或者別人品性的反映。他們的人際關系,往往不夠和諧。來訪者在參與敘事療法的時候表示,主觀意識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遭受到了“問題”的沖擊,他們往往認為是“問題”困擾著“我”,而并非是“我”產生了問題。這一外化的心理罪航泰導致敘事療法的首要實施是為“問題”命名,心理治療師需要在和來訪者的交談中,了解問題的產生、問題的掌控和問題的轉換,幫助來訪者將問題外化,以此滿足來訪者的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控制信心。
1.2.2 挖掘故事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在敘事療法中,對于故事的解構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只有通過多元化的故事解構,來訪者才能夠以全新的視角,來闡述他之前所認為的種種平淡無奇的事物。在這一過程中,咨詢師能夠幫助來訪者在故事中挖掘未曾察覺的社會價值、文化和思想因素,并且同挖掘來訪者潛意識中忽略的“特殊故事細節”來達到對來訪者思想情感的回溯。以便于引發來訪者的積極思考,使他們能夠增強信心,在問題細節之中感受到自己未察覺道德力量、資源、韌性和勇氣。
1.2.3 鞏固治療
鞏固治療是敘事療法的第三個范疇,當來訪者取得一定的進步后,心理治療醫師需要通過多種因素,來重構來訪者的生命故事,通過挖掘受訪者的積極因素,為他們進行鞏固治療,使來訪者在接受咨詢的同時,重新思考未來考慮的問題,有利于新故事情境的構建。
對于抑郁癥康復期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受內在心理問題的影響和困擾,無論是在日常行為還是在生活表現上,都具備鮮明的特征。在情緒上,大學生的低落情緒會有所反復,在康復時期,對于失落悲觀的情緒開始具備一定的掌控心理。逐步開始適應生活和學習的節奏,對于日常事物,逐級能夠投入關注度,從而提高他們的情感共鳴,獲得積極的思想狀態。
首先,從康復的狀態來說大學生因心理困擾有所緩解,原本低下的睡眠質量會有所改善,晚上能夠保持一定的睡眠。夜晚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使他們恢復在教室停課的生機和活力。其次,睡眠質量的轉化還會對學生的健康狀態產生影響,疲憊的狀態會得到緩解,負面情緒會逐步消化,他們也會漸漸接納自己,對于消極、自殺等想法的檢出率也會降低。
抑郁癥康復期的大學生在日常的交流中,會出現明顯的好轉。較之心理、情緒、感受等范疇,大學生能夠逐漸融入群體,對于不好的情緒,具備相應的調節能力。同時能夠嘗試處理內心的矛盾和心理上的不良情感,同時能夠更好的關注自己的真實感受,在日常交際中變的較為開朗,不再封鎖和禁錮自己。
3.1.1 綜合分析
敘事心理療法在改善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情緒狀態的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是治療過程的第一要素。首先心理咨詢師要根據同學的癥狀及反應,對造成抑郁癥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從情緒、郁郁癥污名、人格特質三個方面,對學生的主觀感受和特定行為進行分析。尤其是需要結合敘事治療和其他治療技術的結合方法,進行相應的心理咨詢。
其次,高校心理咨詢在現代心理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敘事心理療法因而在學校臨床領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借助于綜合的分析,敘事心理療法能夠實現和沙盤、繪畫質量的有機結合,這對于心理咨詢者來說能夠產生極大的裨益,幫助咨詢師運用敘事的理念以及沙盤和繪畫的可視化特點,進行良好的探尋和創造,助推敘事治療和其他治療技術相互結合,利用故事敘述、沙盤、繪畫作品,來體現問題故事中展露的問題,以此使受訪者能夠正視自己內心的訴求,也便于心理咨詢師了解受訪者的內心世界和真正渴求。
葉華文曾經在對部分抑郁癥康復期的大學生進行心理綜合分析的同時發現,采用了敘事療法結合繪畫療法的分析模式,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尤其是可以借助團體輔導作為提升因素,使敘事療法對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產生有效的團隊輔導模式。
除此之外,敘事療法還和空椅子技術、認知重建、支持心理療法等相互結合,助推對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在性格、心理、人際關系上的持續好轉。
3.1.2 危機干預
敘事療法在改善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情緒狀態的同時,被廣泛運用在高校的心理危機干預范疇。曹纓在對一名存在自殺想法的抑郁癥大學生進行干預時,采用了積極的敘事療法,通過24 次的咨詢和半年的受訪時間,使這名學生在問題外化、尋找可能、重建故事的三個環節之中,找到了自我,無論是在心理狀態還是在性格思維上,對于問題的解決和看待模式都有所轉變。
因此,不難看出,危機干預能夠使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原有的關注度產生變化,他們對自我的負面評價能夠逐步改善,在資源和力量上進行及時的挖掘,以便于進行循序漸進的干預。從而幫助受訪者能夠重構生命感受,補充生命故事,達到對心理危機的有效干預和改變。從而使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能夠消除各種不良癥狀,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習和生活。
心理健康對話基于問題故事的發展基礎之上,在敘事療法中,無論是在主線故事還是在支線故事,能夠需要遵循受訪者的力量、資源、韌性和勇氣進行積極的對話。這些對話能夠開啟受訪者在認知、行動和感覺上的可能性,能夠使他們的故事得到改寫和豐富,通過對生命故事的重構,使來訪者得到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
而在具體的心理健康對話中,敘事療法的對話技巧是大學生心理課堂中一個重要的話題。學生需要對話中不斷增強自己的情感力量,增加課堂體驗,有助于學生將問題外化,從而更加清晰的看待問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轉化。例如汪向東曾經嘗試運用敘事療法來引導康復期大學生正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課堂上,他選擇將兩名大學生組成一組,通過相互的提問和作答,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積了解自身的變化和特點,將“缺點”外化,提高對“缺點”的正確把控。
在繁重的就業壓力中,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必須要直面嚴酷的就業問題,這將是他們脫離父母、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為此,在心理咨詢師使用敘事療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敘事療法在咨詢生涯匯中的實用性,通過測評屆時和敘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做好壓力釋放的相關指導。
在心理疏導的技巧上,通過設定不同的壓力釋放命題,以“生命線”“成就事件”“過去和未來對話”等不同的敘述方式,以故事敘事的優勢引導受訪者進行自我認知,加強自我事件,提高自我探索,從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大學生心理秩序之中,使抑郁癥康復期學生的心態更加積極樂觀,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也更加生態陽光。
綜上所述,抑郁癥不僅僅是一種心理性疾病,更是生理性疾病,它具有一定的頑固性,很難在較短的時間進行治愈。敘事心理療法在改善抑郁癥康復期大學生的情緒狀態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心理咨詢及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大學生抑郁癥的發病現狀,從多個方面做起,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尤其是進一步創新心理疏導和質量方法,關注將敘事心理療法納入對抑郁癥大學生的治理訪談技巧,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更多大學生徹底擺脫抑郁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