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來勝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 供電處, 上海 200071)
AT供電方式(Auto Transformer Supply System of Electric Traction)具有提高供電質量和減少對通信干擾的功能,我國的高速鐵路電力牽引大多采用了AT供電方式。AT供電方式較直供電方式,接觸網附加懸掛增多,布置較為復雜。支柱線路側安裝接觸懸掛,田野側安裝AF線(Auto Transformer Feeder)和PW線(Protective Wire),支柱頂端安裝避雷線,是較為普遍性的安裝布置方式。站場咽喉、隧道出入口、變電所上網等處所難免出現PW線上跨接觸網的情況。上跨接觸網的PW線給接觸網運行安全帶來隱患,研究優化PW線技術方案,采取針對性的整治措施,對接觸網運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PW線是沿著接觸網支柱田野側安裝的鋼芯鋁絞線,其作用是當接觸網或AF線絕緣子發生閃絡接地時,可與PW線形成金屬性短路,便于斷電保護動作,PW線又稱保護線。同時,吸上線連接扼流變壓器中性點和PW線,PW線回流回路與軌回流、綜合貫通地線回流回路共同構成牽引回流回路。
牽引回流路徑的構成是電力供電與牽引供電的重大區別。隨大地導電率變化及隧道橋梁等設施的存在,電氣化鐵路牽引回流在不同區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和分配比例。根據上海局管轄內高速鐵路接觸網短路試驗經驗,PW線回流、綜合貫通地線回流、軌回流的分配比列一般在5∶3∶2左右,PW線回流占比較高。事故案例和運行經驗表明,當PW線為非絕緣安裝且承擔較大牽引回流比例時,可能產生的危害,應引起業內的高度重視,為適應高鐵、重載負荷的需求,從設計規范及元件制造需盡快采取技術措施。
PW線均用LB1A-125-26/7規格的鋁包鋼絞線,采取隧道內沿著隧道壁、隧道外沿著鋼支柱田野側非絕緣架空型式安裝,如圖1、圖2所示。固定零部件使用PW線線夾(或稱支座),如圖3所示。

圖1 隧道外H型鋼柱保護線田野側安裝示意圖

圖2 隧道內附加導線安裝示意圖

圖3 PW線線夾

圖4 車站咽喉處PW線上跨接觸網
站場咽喉、隧道出入口、變電所上網等處所,為保證與雨棚建、隧道壁等建筑安全距離,PW線大多采取跨越接觸網后線路側安裝,如圖4~圖6所示。

圖5 車站咽喉處PW線上跨接觸網

圖6 隧道出入口處PW線上跨接觸網
高鐵接觸網PW線故障影響高鐵運輸秩序,危及供電安全。
(1)2015年某月,京廣高鐵某站164#支柱處,接觸網PW線斷線后搭接在2道與4道間的股道電連接上,中斷供電107 min,大量列車晚點。
斷線位置為164#支柱PW線固定點處,斷口呈圓錐形,有明顯燒傷痕跡,PW線底座固定線夾燒融。該站164#、162#、156#、152#的4根H型鋼柱上的PW線采用懸垂線夾與支柱非絕緣設置,而站場內148#往北方向的PW線與支柱采用絕緣設置,164#往南方向169#、172#支柱的PW線與支柱也采用絕緣設置,形成特殊的"絕緣-非絕緣-絕緣"結構形式。檢查發現該站163#支柱的PW線與線夾也有燒融痕跡。 后續排查發現47處連接方式存在問題,部分處所已存在線索燒傷情況。164#接觸網支柱底部連有PW線回所電纜,且距離所亭最近,分擔大部分回流(查閱2015-9-23 11:27的電流記錄,通過164#PW線回流電流達970 A,通過148#的軌回流為449 A),導致PW線在安裝支座內發熱融斷。

圖7 斷脫的PW線

圖8 燒損的線夾
(2)2016年4月某日,京廣高鐵某下行971#支柱,因回流不暢,PW線燒斷后垂落搭接在T線避雷器引線上,中斷供電154 min,影響動車組40列。
PW線斷落處支柱位于隧道口第一根支柱,PW線為支柱頂部橫擔線路內側安裝,PW線通過安裝支座、支柱構成回流通道,造成安裝支座處發熱和電腐蝕,在拉力作用下發生斷脫。
(3)2018年4月某日,杭深高鐵某處,引入磚仔埕AT所的上跨PW線,因三角聯板參與導流熔穿,上跨PW線脫落,短接上、下行接觸網設備,造成上行承力索放電燒損,下行承力索燒傷斷線,燒斷的承力索與通過的某次動車組列車發生弓網故障,接觸網設備大面積損壞,中斷供電170 min。
接觸網上下行PW線引接回AT所設計采用上跨接觸網形式,施工單位通過G1#~G3#鋼柱架設架空上跨上下行接觸網的雙根導線,雙根導線通過兩邊懸掛的耐張線夾心形環、三角掛板與鋼柱連接。施工單位將上跨的兩根導線分別與上行、下行的架空PW線相連,造成在上行有車或下行有車時,在兩根導線間通過三角掛板形成分流,因長期過流,導致三角掛板在鉸接最薄弱的螺栓孔處燒損、拉脫,PW線掉落在接觸網上燒斷承力索。

圖9 故障現場

圖10 供電回路示意圖
(4)2018年8月廣州局南廣高鐵19#至21#支柱處,因接觸網PW線安裝位置及連接方式不合理,造成PW線固定鞍子電腐蝕嚴重,PW線搭接在分相中性區承力索上,造成二趟動車組通過時,多條供電臂跳閘,列車受電弓燒損、自動降弓 。

圖11 21#支柱側鞍子處燒斷的PW線
故障處所位于南廣高鐵某段下行線19#至21#支柱間,該處為六跨分相的無電區。佛山西變電所供電線電纜專用鋼結構橋在距21#支柱1 m處呈30°跨越接觸網。19#、21#支柱處PW線通過肩架設置在支柱頂端,位于支柱靠線路側,距離支柱內緣120 cm。因距21#支柱1 m處設計有鋼結構橋的橋墩,且位于支柱與鋼軌之間,造成19#、21#支柱間PW線在此處形成轉角不能直線連接。施工單位將PW線在鋼結構橋兩側通過懸掛在鋼結構橋上的鞍子連接固定。固定在鋼結構橋兩側的PW線由鞍子通過一根直徑16 mm螺桿兩端直徑為24 mm螺帽與抱箍連接,再通過抱箍固定在鋼結構橋的鋼梁上。由于PW線固定位置和連接方式問題,回流路徑發生改變,造成PW線固定設備燒損,鋼結構橋上PW線鞍子從螺帽中脫出,PW線下垂搭接在接觸網中性區承力索上。

圖12 PW線與承力索搭接燒傷
高速鐵路接觸網支柱多采用H型鋼支柱,路基段鋼支柱通過基礎中的接地鋼筋接地,橋梁段鋼支柱通過橋墩的接地鋼筋接地,鋼支柱同時與綜合貫通地線連接,吸上線連接了PW線和連接扼流變壓器中性點。絕緣子閃絡電流通過PW線線夾,PW線牽引回流經過PW線線夾從支柱入地(和貫通地線)電流分流回路,PW線線夾成為既承載PW線重力荷載,同時是電氣回路連接點的關鍵零部件。PW線夾必須具備足夠的機械強度和電氣當量。高鐵運營以來,多次發生接觸網PW線燒斷后引發接觸網斷線事故,影響高鐵列車和供電安全。PW線故障原因多為保護回路連接點處的PW線線夾電氣當量不足,連接零部件發熱、燒損,PW線燒斷。當PW線不上跨接觸網、斷裂后不侵入列車限界時,并不影響高鐵列車運行和供電安全;當PW線上跨接觸網,斷裂的PW線跌落到接觸網上,極易燒斷接觸網,造成高鐵供電中斷,危及高鐵列車安全。根據PW線架空方式和連接布置,優化PW線安裝形式。
方案1:補強PW線連接點。PW線與鋼支柱、門型框架等支撐處采用非絕緣安裝時,使用同材質的短接線短接PW線線夾,使短接線承載回路電流,線夾承載機械荷載。
方案2:PW線絕緣安裝。PW線上跨接觸網處的支撐形式采用絕緣安裝方式,同時使用同材質的短接線連接PW線和支撐構筑物,使短接線承載絕緣子閃絡電流。
方案3:PW線架空改電纜。已開通運營高速鐵路,PW線上跨接觸網處,將架空架設型式的PW線改為電纜從軌道板間隙中敷設型式,避免PW線故障時引起接觸網斷線,擴大故障影響范圍和程度的安全隱患。新建高速鐵路,全線PW線采用電纜,在電纜溝槽中敷設的型式,PW電纜線與支柱基礎連接,既保持PW線作為保護線的功能,又避免與支持構筑物的機械連接和上跨接觸網的問題。
PW線斷線故障,尤其是上跨接觸網PW線故障危及高鐵列車安全,是接觸網安全管理重點防范的安全風險。風險防控要抓早提前,在設計階段,不僅要考慮接觸網結構、機械性能的可行性,也要注重電氣回路,尤其是上跨接觸網的PW線等低壓線路對運營安全的影響,采取可靠的技術方案,強化牽引回流回路,避免PW線等低壓線路上跨接觸網,防止接觸網斷線事故。在運營維護階段,不僅要按規定檢查PW線,尤其是發生絕緣子閃絡后,要對PW線線夾開蓋檢查,判別線索是否燒傷,更要制定防止PW線線夾燒傷方案,組織整治,疏通牽引回流回路,從根本上解決PW線斷線的安全隱患,確保接觸網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