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強,張愛民,陳建明,戴騰躍,林建星
(1.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2.泉州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福建 泉州 362017)
從古老的鴉片到經過加工提純的海洛因、可卡因,再到現代人工合成的冰毒、搖頭丸,毒品的發展與泛濫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頑疾,它不僅會對吸食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的安全穩定帶來巨大危害。因此,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政府都立場鮮明地對毒品犯罪活動進行嚴厲打擊,以求將這一危害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毒瘤徹底清除。然而,由于毒品的利潤巨大誘惑以及吸毒引發的毒品依賴(成癮),使得制毒、販毒和吸毒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屢禁不止。2018年6月,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大約有2.75億人至少使用過一次毒品,約占全球15—64歲人口的5.6 %。《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40.4萬名(不含戒斷3年未發現復吸人數、死亡人數和離境人數),現有吸毒人數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8 %,禁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1]
探索更為有效的戒毒模式是我國進一步做好禁毒和戒毒工作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體力活動特別是運動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戒毒新療法,運動干預也被認為可能發展為戒毒的一個獨立和重要的輔助手段。一年來全國多地進行了廣泛的運動戒毒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此,本文就目前國內外在運動戒毒領域所作的研究工作進行綜述,分析與探討運動戒毒的機制和規律,旨在為禁毒斗爭提供理論參考。
戒毒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克服身體和精神上對于毒品的依賴性,即成癮性。
研究證明,毒品成癮者體內高水平的多巴胺是使其產生精神依賴性的重要原因。可卡因和冰毒可以通過激活多巴胺能神經元,直接影響多巴胺能系統的神經結構和功能,并增加多巴胺的釋放,通過獎賞系統使哺乳動物獲得強烈的愉悅感。當毒品導致的多巴胺能系統異常亢進消失后,多巴胺穩態失衡會導致獎賞系統的“獎賞”效應減弱,吸毒者會陷入極大的負面情緒中,從而驅使定向喚醒系統對攝入毒品的渴望,進一步發展成為對毒品的依賴,導致出現規律的吸食毒品現象,即形成毒癮。[2]Khroyan的研究顯示,在毒品成癮者脫毒初期,其對獲得毒品吸食時產生的愉悅感的渴望是較低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渴望越來越強,當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導致復吸現象的發生。如果在這期間,戒毒者受到毒品的誘惑,這種對愉悅感的渴望就會更強烈。這與下丘腦大量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激活中腦多巴胺系統,從而升高多巴胺水平有關。[3]長時間使用毒品會損害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一旦進入戒毒階段,由于毒品突然減少造成多巴胺釋放突然減少,會出現戒斷癥狀(withdrawal symptom),表現為愉悅感缺乏、負性情感出現和對毒品的渴望增強等。
通過外源性干預使多巴胺降至正常水平是戒毒和防止復吸的重要機制。體育運動能夠促進機體釋放多巴胺,與毒品競爭,抑制多巴胺參與腦內獎賞和強化的犒賞通路,降低多巴胺及其受體的利用率,[4]減少吸毒者對毒品愉悅感的渴望,從而提高戒斷成功率,減少或延緩復吸的發生。柯鈺婷等研究顯示,運動可以通過增加多巴胺濃度和提高多巴胺受體結合率的方式,激活與毒品類似的獎賞途徑,以此增加吸毒者戒毒期間的愉悅感。[5]
龔丹等發現一次性短時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冰毒依賴者戒毒期間中腦的多巴胺水平,并維持1小時以上,有效減少戒毒者對冰毒的渴望度。[6]Dell等的研究表明,自由轉輪運動可以改善冰毒戒除期間的紋狀體多巴胺水平,進而實現獎賞途徑的正常化。[7]長期、規律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能夠保持多巴胺能系統處于穩定上升狀態同時增加DR2的數目,這有利于調節多巴胺能系統的穩定性,從而減少或延緩復吸發生。Basumantari對40名有嚴重的戒斷癥狀的毒品成癮者進行每周 5次、每次50分鐘的瑜伽運動干預,通過3個月的練習發現,戒毒者對毒品的依賴程度明顯降低(P<0.05)。[8]Smith等發現,進行自由轉輪運動大鼠的可卡因自我攝入量明顯低于安靜組大鼠,且停止運動后,運動組大鼠可卡因自我攝入量的增長量仍明顯低于安靜組。[9]Lynch等的研究也表明,每天2小時的自由轉輪有氧運動能夠降低對可卡因的渴望。[10]Roessler等的研究表明,在38名進行運動干預的有毒品接觸史的受試者中,15人的毒品使用量出現了下降,即毒癮在形成階段得到了控制。[11]
此外,運動還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分解并且維持其處于較低水平,從而減少復吸現象的發生。[12]
要做好戒毒工作,提高戒毒效果,首先要清楚了解吸毒帶來的危害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手段,方能收到滿意的成效。
研究表明,毒品對人體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系統均會造成嚴重損害,常見的有潰瘍性膀胱炎、擴張性心肌病、胃腸炎、貧血等疾病。長期吸毒者,由于生活放縱造成身體透支,導致體質下降、免疫力低下,外加毒品攝入方式(如靜脈注射)等因素,極易感染疾病,如肝炎、結核、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國外有關部門統計,多數吸毒者壽命較短,平均壽命不超過四十歲。還有調查顯示,戒毒人員的體能狀況明顯低于普通健康人群,尤其是在心肺功能和肌力方面。[13]體能下降、勞動能力不足是戒毒人員難以重新融入社會而導致復吸毒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運動鍛煉是促進人類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效果已得到醫學和健康領域的廣泛認可。大量研究證實: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動員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和骨骼,還可以增強心肌和呼吸肌的收縮力,增加每搏輸出量和肺活量,從而改善戒毒人員的心肺功能;運動提高體內脂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血脂總量,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同時運動還能刺激神經、內分泌等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力。體育鍛煉在提高體能(體力)方面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因此,在戒毒的過程中,合理運用運動干預手段,對增進戒毒人員體質健康、恢復生產力(體能、體力),提升戒毒信心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3.1 運動對強戒人員神經機能的影響
毒品會弱化人腦記憶與認知控制系統,從而導致吸毒者自我控制、判斷、決策、記憶等能力和行為方式受到消極影響;相反,體育運動可以優化和增強大腦的認知控制機能,使鍛煉者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從而幫助人們抵御毒品的誘惑,減少毒品帶來的沮喪、失眠等負面影響,從而達到戒毒的目的。據學者的研究顯示,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青少年吸食毒品的概率較小。因此,運動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戒除吸食毒品。
2.3.2 運動對強戒人員身體機能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體育運動能明顯改善戒毒人員的身體機能、健康狀況并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從而為其徹底戒除毒癮,恢復正常生活提供物質保證。
趙振虎2015年對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復所60名自愿戒毒人員進行隨機分組,試驗組進行12周有氧運動,對照組按常規戒毒手段進行矯治,結果發現,試驗組在體脂指數、肺活量、坐位體前屈、單足閉目站立和臺階試驗等指標測試中較之對照組均有顯著提高(P<0.05)。[14]王飛等對強戒人員進行12 周的康復操運動研究發現,強戒人員的速度、耐力、柔韌性都有提高,平衡能力更是大幅度提高。[15]何寶玉、趙歡歡等對上海市60 名強戒人員進行12周的核心力量訓練干預,結果顯示強制戒毒人員的力量素質、協調素質、柔韌素質、平衡能力以及位移速度等都得到明顯提高(P<0.05)。[16-17]李德祥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有規律的低強度運動對戒毒人員的身心康復具有積極作用。[18]
Daniel以一名吸食可卡因的32歲男性為研究對象,進行每周3次、持續4周的高強度運動訓練,結果發現,受試者前額葉皮質氧合血紅蛋白含量和心輸出量增加,認知能力和睡眠質量提高,焦慮水平降低。這表明高強度運動可以改善心、腦機能和相應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高強度運動可以作為促進戒毒者身心康復的有效手段。[19]袁榮親等對廣東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60名戒毒人員進行漸進性有氧和力量訓練研究發現,與非漸進性訓練相比,漸進性訓練有助于戒毒人員的體能恢復,受試者在心肺機能和力量素質方面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20]
筆者選取福建省泉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30名男性戒毒人員(篩除有嚴重疾患和運動障礙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5名。對照組每天進行正常的生產和戒毒活動,實驗組每天從生產勞動中抽出1.5 h進行體能訓練,10周后發現,實驗組在握力、坐位體前屈、單足閉幕站立、FMS功能篩查測試中成績均有提高且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去甲腎上腺素和內啡肽水平,從而有效緩解強戒人員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增強其調節自身情緒和平衡心態的能力,降低因毒品產生的沮喪和失眠等癥狀。隨著身體機能和體能的提高,戒毒人員重新工作和生活的信心也得到明顯的提升;與此同時,運動鍛煉可以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增進互相之間的健康交流,改善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這對提高戒毒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動物試驗結果顯示,對大鼠注射10天嗎啡(10 mg/kg,12 h間隔)后,進行自由轉輪運動的大鼠焦慮程度低于安靜組。[21]耿敬敬以太極拳為運動干預手段,對上海市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82名強戒人員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干預可以明顯改善強戒人員的偏執、抑郁、強迫癥狀及人際關系。[22]隗義軍通過對32名隔離戒毒的男性進行17周的八段錦運動干預,發現受試者的焦慮、抑郁水平降低,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23]德國和挪威的調查結果都顯示,參與有組織體力活動的青少年吸毒的概率較低。朱曉東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和團隊游戲可以增強男性青少年強戒人員的自信水平,改善其焦慮情緒,調節人際關系障礙。[24]
Anand對吸毒人員的研究顯示,經過6周的瑜伽運動干預,受試者自信心顯著增強,表現出更加積極和樂觀的生活態度。[25]國內的研究結果表明,氣功或太極拳練習對改善強戒人員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作用,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及與他人溝通配合的能力。[26]還有研究提示,運用太極拳作為脫毒治療后稽延性癥狀的輔助治療,效果顯著。[18]
目前,運動干預在強制隔離戒毒領域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仍需進一步加強運動戒毒的機制研究,以提供理論支撐。
2018年6月25日,司法部印發《關于建立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意見》,明確指出運動干預在我國強戒人員體質康復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8年6月26日,“國際禁毒日”,司法部部長傅政華提出“以運動戒毒為引領,構建中國的戒毒體系”的核心目標。隨后,我國在部分省區開始推行運動戒毒試點工作,推動運動干預戒毒的全面施行。2018年9月,上海青東強制戒毒所作為上海市運動戒毒試點單位之一,積極組織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等所外專家團隊與所內民警專業團隊,就運動戒毒試點工作聯合開展研討論證,探尋運動戒毒干預技術方法。2018年10月,江蘇省作為全國第一批開展運動戒毒的試點省份,與南京體育學院等院校合作,組建運動戒毒專家組,研發集戒毒人員體適能測評、運動處方、運動鍛煉于一體的智能化運動康復訓練系統。2018年11月,安徽省制訂實施的戒毒模式中明確規定了戒毒人員身體康復訓練的具體要求,即做到五個一:每半天開展工間操一次;每天室外體能訓練1 h;每周室內器械訓練一次;每月對大(中)隊體能訓練工作進行一次考核;每半年舉行一次體能訓練成果展示活動。2019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與集美大學體育學院開展合作,應用先進的體能訓練方法進行運動干預戒毒嘗試。2019年6月11日,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與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簽署運動戒毒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立了全面實施和推廣運動戒毒的基礎和方向。
鑒于運動對于改善戒毒人員身心健康和提高戒毒成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未來將運動干預作為戒毒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今后,我們需要不斷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專業指導隊伍的建設、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比如,強度大幅波動的運動會使戒毒人員面臨很大的心血管意外風險,已經有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在康復期發生運動猝死的報道)、建立統一的評估體系和評價標準。此外,如何促進強戒人員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運動干預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積極主動的戒毒手段,它通過科學的運動鍛煉提高戒毒人員的體能和機能、增強其生活信心、增進身心健康,從而達到促進其戒毒成功和重新工作、生活的目的。相比以往藥物戒毒心理疏導作用有限、相對被動、效果不穩定、復吸率高等缺點,運動戒毒具有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療效鞏固、無副作用以及便于推廣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毒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因此,沒有哪種方法是“靈丹妙藥”,戒毒工作也應該全面考慮,在各方面積極疏導,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