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亞*,吳珊珊,林智超,駱瑜,劉志斌
(南昌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南昌市食品安全檢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12)
面膜,是護膚化妝品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深層清潔肌膚的同時, 能夠及時補充肌膚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化妝品中豐富的營養物質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微生物指標是化妝品安全性檢測的重要內容,微生物污染會破壞或嚴重降低化妝品質量,甚至導致消費者過敏和感染[1]。所以多數化妝品中添加了防腐劑來抑制微生物生長,這也導致化妝品微生物檢出率普遍偏低,或出現假陰性結果。為了解面膜的質量狀況,保障其使用安全,我所對轄區內售賣的面膜產品進行了抽查檢驗,并對現行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 年版[2]微生物檢驗是否適合面膜類化妝品,能否真實反映其微生物的污染情況進行了方法適用性考察。
36 件面膜類化妝品均來自2018-2019 年南昌市化妝品監督抽檢樣品。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 (B) 26003];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 (B) 44102];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 (B) 10104];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 (B) 63501];白 色 念珠 菌(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001];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 (F) 98003],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SCDLP 液體培養基、卵磷脂吐溫80 營養瓊脂、孟加拉紅瓊脂、雙倍乳糖膽鹽(含中和劑)等培養基均由北京陸橋提供。SW-CJ-1A 型潔凈工作臺(蘇州科順醫用凈化設備廠)、BHC-1300Ⅱ型生物安全柜(蘇州凈化設備有限公司)、SPX-150 恒溫培養箱(揚州 慧科電子有限公司)。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 2015 年版中微生物檢驗部分,檢測項目: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耐熱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
按《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 2015 年版規定,化妝品的微生物指標應符合下列規定,菌落總數:眼部化妝品及口唇等黏膜用化妝品以及嬰兒和兒童用化妝品≤500cfu/g(mL),其他化妝品≤1 000cfu/g(mL);霉菌和酵母菌:≤100cfu/g(mL);耐熱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不得檢出。凡出現1 項及以上指標不符合規定的,則判定為不合格樣品。
參考《中國藥典》 2015 年版四部[3]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采用5 種菌株的回收率試驗,考察面膜類化妝品計數方法適用性;采用陽性菌對照試驗,考察面膜類化妝品控制菌方法適用性。
如表1 所示,36 件化妝品的微生物指標均符合規定,合格率為100%,表明2018-2019 年抽查的面膜類化妝品衛生質量較好,但由于抽樣數量不夠大和覆蓋不夠全面,此結果并不說明面膜類化妝品就不存在微生物污染方面的問題。

表1 面膜類化妝品微生物檢測結果
按照《中國藥典》2015 年版四部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各菌回收率均在50%~200%可作為該樣品菌落總數及霉菌和酵母菌總數檢查方法。如表2 所示,采用現行的方法1 mL/皿時,面膜A 和面膜B 的黑曲霉以及面膜C的枯草芽孢桿菌和白色念珠菌回收率均小于50%,在采用培養基稀釋法0.5 mL/皿時,各菌的回收率均達到要求。

表2 面膜微生物計數方法適用性試驗回收率%
采用現行的控制菌檢測方法對4 批加入陽性對照菌的樣品進行檢驗,如表3 所示,所檢樣品中均檢出耐熱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說明現行的化妝品控制菌檢驗方法基本適用于面膜類產品。

表3 面膜化妝品控制菌檢查方法適用性試驗結果
面膜在給皮膚帶來營養的同時也成了微生物生長的良好培養基,含有大量微生物的面膜敷于臉上15~30min 就可能會引起皮膚出現紅腫、發炎等感染現象[4]。因此,化妝品的微生物檢驗十分重要,而檢驗方法是否適用于相應產品,直接關系到檢驗結果的真實可靠性,有必要對方法可行性進行考察評估。
化妝品中防腐劑的加入給微生物檢驗帶來了難題,本文參考《中國藥典》2015 年版四部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對面膜類化妝品進行了方法適用性考察。試驗表明,采用培養基稀釋法0.5 mL/皿測定菌落總數及霉菌和酵母菌總數,采用現行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 年版方法檢查控制菌,適用于面膜類化妝品,可以為此類化妝品的監督檢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