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星期三凌晨,伊朗向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發動了兩輪導彈攻擊,伊方表示這是對美方殺死蘇萊曼尼的報復。特朗普總統在北京時間星期四凌晨發表講話,表示伊朗的導彈攻擊沒有造成美軍士兵傷亡,他也沒有像之前威脅的那樣命令立即對伊朗實施新一輪猛烈報復。
事實上,無論在伊朗對美國在伊拉克的基地發射導彈前,還是發射導彈后,中東戰爭與和平的主導權都更多掌握在美國的手里。美國與伊朗存在不對稱的實力優勢,它如何反應,是全面升級沖突還是給妥協留出一定空間,是局勢的關鍵。
可以理解的是,美國和伊朗都面臨著“不能示弱”的巨大壓力,不讓局勢在兩種壓力的裹挾和碰撞中隨波逐流,需要勇氣和智慧。
人們注意到,對于伊朗實施的導彈攻擊,從伊朗和美國傳出不同的評估。伊朗媒體報道炸死了80名“美國恐怖分子”,美方則稱無人傷亡。伊朗沒有發出在不遭到美方新打擊的情況下繼續實施攻擊的強烈信號,美方的反應則比人們之前預料的溫和得多,雙方的最新態度為局勢降溫帶來了一線希望。
然而剛出現的這一希望是脆弱的。歷史上的經驗表明,發動戰爭常常并非交戰雙方的實際意愿,但它們會由不同政權之間和那些政權與各自民眾特有的互動方式一步步促成,最終導致出一種“被迫的戰爭”。一直以來看不出美國和伊朗任何一方有開展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意愿,但戰爭一度突然間箭在弦上,就是這樣的典型情況。
然而避免一場真正的美伊戰爭又是完全可能的,最新事態在暗示這一點。避免戰爭符合美伊兩國的利益,也契合時代精神。現代世界里溝通的工具很多,和平的意愿無法被冤冤相報的沖動完全淹沒,公開或心領神會的妥協也成為相當普遍的實踐。真實的情況是,21世紀從激烈對抗迅速轉為妥協,要比100多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要現實和可行得多。
世界的主要力量都希望中東和平,其中一個原因是那里的和平是全球化所歡迎的,它會給深度參與了全球化的各方力量帶來利益。當前各方呼吁美伊都保持克制應當說有很高的真誠度,這是人類社會了不起的進步。
美伊如果陷入相互報復的螺旋,從政治上說這是最簡單的選擇。營造妥協則要難得多,惟其難,決定了它必須是勇氣和智慧高度密集的選擇。
美國是很強大的國家,這無需證明。發動戰爭對它來說很簡單,但很難真正應對中東局勢的超級復雜,必后患無窮。美國應當有更好的選擇,順應地區和平的呼聲,同時增進美國的利益。
美伊這一輪沖突來得非常突然,整個世界都有些措手不及。局勢需要慢下來,讓各種積極的動向有冒頭、成長的機會。現在回想起來,伊朗核問題本來已經軟著陸了,海灣局勢出現了重大好轉勢頭。希望那樣的情形被各方一起努力尋找回來。▲
環球時報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