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波 黃嬌
(重慶市綦江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綦江 401420)
在現行的傳統“汽修”行業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維修工具使用、操作不正確,檢修工作流程不到位,操作粗獷、暴力工作等違反技術規范的操作。就綦江地區而言,部分路旁汽修“小作坊”類似現象更為甚至,此處,就發動機潤滑系統中更換機油更換為例展開論述。
對此,第一、少了操作前的安全、防護護具;第二、車輛舉升一次僅作了更換操作,略去了對滲漏情況的檢查;第三、沒有啟動、熄火的等待測試過程;第四、結束操作中對整理、整頓等6s缺乏實施。
整體而言,當下汽修行業也不盡悲觀,在維修經驗、故障分析方面仍值得可圈可點。然而,大多數從業人員過多地依靠個人經驗,忽視了對專業維修工具、檢測設備的重視,在汽車技術發展日益電子化、智能化的今天,專業化的維修、檢測設備才是維修技能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發展趨勢。
1.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潛在隱患
改革開放深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方式之一略顯疲軟。在沒有具體法律法規規范汽車維修企業維修項目、實施標準和政府調控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單靠行業規定來實現企業規范必定力量有限,促使部分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為單獨追求利益違反技術要求。
2.社會教育及文化建設水平滯后于汽車產業發展速度
產業發展在技術,技術之要在從業人員,職業教育作為培養一定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勞動者的教育在現階段發展仍有待完善,加之原有從業人員多為傳統“師徒”產生,伴隨著飛速膨脹的社會物質生活,如此社會職業精神文明現狀很難服務于汽車產業的急速增長。
3.缺乏有效的行業規范引導和法律法規
“小作坊”多為私人門店,一人勝任多個技術工種,大多時間以利益追求為主,缺乏對現有法律法規的學習,對人力資源及行業協會開設的職業培訓不屑一置,造成了行業規范操作企業進不去和違規流動攤點的存在。
4.優秀行業從業人員培養斷層
在上世紀類似“三線建設”、“長春一汽”、“上汽集團”等工程的專業技術工人均已退出操作生產,與此同時新時代“職業教育”模式下的技術工人正處于萌發階段,這就造成了整體從業人員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從業道德方面出現了斷層局面。
1.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參差,年齡跨度大
如下對綦江某汽修廠共計10名員工的調研結果:
2.傳統的“師徒”模式,完全依靠口手相傳,缺乏系統、規范培訓
傳統的“師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個人維修習慣及長時間的語言差異會出現技術出入,難以達到書面正規教材的規范、系統的目的;培養方式單一,目的單純為上崗工作,缺乏全面、系統、科學的培養環節;偏重對操作技能而忽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形成了思維定式,難以把控全局,缺乏創新意識。
3.企業領導的個人作為、修養積淀
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每個人都要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對于汽修經營者而言個人修養及個人作為將是這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標,汽修工作是個良心活兒、民心活兒。一個有著豐富涵養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人將會把一個企業打造成為群眾的民心企業,而一個只心追逐名利的“暴發戶”能做到的也就只是賺錢。
《機動車維修技術人員從業資格考試指南》指出: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更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還是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觀的集中體現。所以,加強職教學生職前職業道德建設是培養新一代技術工人的必要所在。
做好班級學生學情分析,對追求高水平、高技能學習的同學而言,可采取自主學習方式教學,借鑒高校“學生實作技能要求模塊工單”,在老師對各個模塊安排設計后,學生根據工單的步驟要求來自主探究、創新學習,培養創新、團隊協作能力,以此彌補現有專業人才斷層局面。
此外,繼續深化開展“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將二者有機結合、消化吸收,例如:老師在課堂上講以“理實一體”展開,學生在做時以“工單”操作實現。當然,“工單教學”和“理實一體”都需要老師具備相當強的操作技能和教學業務功底。
在“雙師型”教師建設方興未艾中,作為職教課堂改革,應該大力發展年輕老師走到實作中去,運用年輕人的干勁兒和求知精神將課堂展示更為精彩。就汽修專業而言,可將老師分派到汽車維修企業中去蹲點學習、任務學習,一是發現行業不足用以自律;而是學習行業中先進的優秀理念以自勉。
在同企業的交流中,首先要提防企業不良操作習慣的侵蝕再去加強必要的技術交流。在課堂實施過程當中可如下操作:將課堂設置為職業學生和企業員工共同參與的形式,以兩者競賽的模式來展開課堂教學,環節可設置一個常見的故障讓企業員工和職教學生分別采取經驗和專業設備來診斷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