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許錦英,何麗霞 ,盛雪鶴 ,韓軍
作者單位:1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藥劑科,安徽 蕪湖241000;2皖南醫學院藥學院,安徽 蕪湖241002
醫院藥學部門除了負責藥事管理外,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也是一大職責。這要求藥學部門組織藥師審核處方與醫囑、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提供藥學專業技術服務等。隨著醫改的深入與藥學的轉型,醫院臨床藥學工作是促進藥物合理應用和保護病人用藥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越來越成為共識[1]。提高藥學服務水平,發揮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在合理用藥中的作用,也成為醫改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目前,全國各級醫院根據自身情況已經不同程度的開展了臨床藥學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但多方面的原因,臨床藥學的發展并不平衡[3-4]。為進一步了解蕪湖市區域公立醫院臨床藥學工作的具體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蕪湖市區域二級甲等及以上醫療機構臨床藥學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為推動臨床藥學發展工作提供依據。
1.1 調查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以蕪湖市區域10家二級甲等及以上級別的公立醫院為調查對象,醫院編號為1-10,其中三級醫院5個(1~5號),二級醫院5個(6~10號)。
1.2 調查方法和調查內容
1.2.1 調查方法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蕪湖市區域所有二級甲等及以上的公立醫院,主要采用電子郵件方式將問卷調研表發給藥學部門相關負責人,為確保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本次問卷由各醫院藥學部門負責人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根據該醫院2017年具體情況據實填寫調查表,并由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課題組成員結合填寫好的調查表進行現場查證與訪談。填表與訪談時間為2018年7月18日至2018年9月26日。由問卷調查負責人統一收回調查表。調查結束后,由經本項目培訓過的臨床藥師負責將調查表進行分類整理,并采用Epidata軟件,雙人錄入復核的方法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2.2 調查內容 根據《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2011年)中明確的醫療機構臨床藥師工作詳細內容[1]、醫院等級評審工作中明確的臨床藥學具體規定和醫療機構藥師工作職責[5-6],同時參考相關文獻[7-10],并請相關專家和一些臨床藥師進行反復探討、審核和修改,最終確定臨床藥學工作調查表的內容。調查表具體內容為:受訪醫院一般情況和藥劑科人員配備情況、臨床藥師基本分布情況、臨床藥師工作開展狀況、臨床藥學教學與科研開展情況和臨床藥師培訓及繼續教育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調查獲得的數據使用Epidata軟件(3.02版)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采用構成比資料對藥劑科人員配備情況、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的各項目分類情況進行分析。
2.1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以單位為對象共發放10份調查表,回收有效調查表10份,回收率為100%。
2.2 受訪醫院一般情況和藥劑科人員配備情況10家受訪醫院,各醫院醫藥護技專業技術人員總人數在298~2 410人,其中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在15~102人,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總數占醫院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比例在3.3%~8.4%之間,藥學專業技術人數占總專業技術人數占比平均為4.6%,僅一家醫院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比例達到國家要求的比例(8%);其中1、4、5號醫院配有靜配中心,藥師人數包含靜配中心人數;5號醫院設有兩個院區,藥學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比例高于其他醫院。臨床藥師人數在1~9人,其中5家三級醫院臨床藥師人數均≥5人,最多人數為9人,5家二級醫院中有2家醫院臨床藥師人數<3人,詳見表1。

表1 蕪湖市區域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藥劑科人員配備情況
2.3 臨床藥師基本分布情況 10家受訪醫院共有臨床藥師51人,男性23人(45.1%),女性28人(54.9%);年齡范圍為20~29歲的有14人(27.5%),30~39歲的有 34人(66.7%),40~49歲的有 1人(2.0%),≥50歲的有2人(3.9%);學歷為博士的0人,碩士24人(47.1%),本科26人(51.0%),本科以下學歷1人(1.9%);高級職稱有3人(5.9%),中級職稱有29人(56.7%),初級職稱有19人(37.3%);全職臨床藥師42人(82.4%),兼職臨床藥師9人(17.6%)。
2.4 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狀況 對10家受訪醫院在參與臨床查房、臨床給藥方案設計、門診藥物咨詢、社區服務和基因檢測等19項臨床藥學開展項目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受訪醫院均開展了常規醫囑和處方點評、專項點評、出院病人帶藥教育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其中專項點評項目主要集中在抗菌藥物、抗腫瘤藥物和質子泵抑制劑方面,但均未開展藥學專家咨詢門診;能在50%以上醫院開展的臨床藥學工作項目還有參與臨床查房(占70%)、參與臨床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占90%)、參與臨床給藥方案設計(占70%)、編輯藥訊(占90%)、門診藥物咨詢(占80%)、對病人進行用藥教育(占90%)及為醫護人員提供藥學信息服務(占90%);10家醫院中,開展社區藥學服務工作的僅有4家醫院,開展治療藥物監測工作的僅有3家醫院,開展藥物基因檢測工作的僅有2家醫院。

圖1 蕪湖市區域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臨床藥學項目的開展比例
參與臨床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作為臨床藥師的重點工作內容,10家醫院年度臨床會診和疑難雜癥討論例數及意見采納例數如表2所示。在9家開展此項工作的醫院中,4家三級醫院年度臨床會診大于30例,3家三級醫院年度疑難雜癥討論大于30例,4家三級醫院意見采納率大于80%,2家二級醫院意見采納率小于50%,三級醫院臨床會診和疑難雜癥討論例數及意見采納率均明顯高于二級醫院。
2.5 臨床藥師培訓資質與科研開展情況分布 針對受訪醫院臨床藥學培訓資質與科研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由調查統計結果可知,受訪10家醫院中僅1號醫院為臨床藥師培訓基地。10家醫院總體的科研開展項目和發表論文數目比較少,且存在明顯的科研實力差距,其中僅1號醫院開展了國家級項目與省級項目并發表過1篇SCI論文,4號醫院承擔過3個市級項目,其他醫院科研實力較弱。
2.6 臨床藥師繼續教育情況 臨床藥師繼續教育地點以院內培訓(62.3%)為主,其次為省內培訓和在線培訓,省外培訓(7.3%)所占比例最小;臨床藥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級別主要是院內學術講座(88.2%),其次是市級繼續教育(7.4%),省級、國家級的繼續教育所占比例很小,分別為2.9%和1.5%。三級醫院省外、省內和院內培訓次數總體明顯高于二級醫院;統計年度內,僅有1家三級醫院舉辦過1次國家級繼續教育活動,三級醫院省級及以上繼續教育活動舉辦情況總體優于二級醫院,舉辦市級繼續教育活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蕪湖市區域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藥師培訓類型和舉辦繼續教育情況/(次/年)

表2 蕪湖市區域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臨床藥師參與臨床會診與疑難病例討論情況分布表
目前,二級甲等以上公立醫院是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工作的重要單位,藥學部門臨床藥師隊伍建設與培養情況、臨床藥學工作內容及藥學服務發展方向、臨床藥學研究方向與成果產出等可以反映臨床藥學工作的水平。本研究以蕪湖市區域二級甲等及以上公立醫院為研究對象,對本地區臨床藥學開展工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
3.1 加強臨床藥師隊伍建設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和《二、三級綜合醫院藥學部門基本標準》中均明確提出,醫療機構藥學專業技術人員不得少于本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8%。本次調查僅一家醫院藥學人員占比達標,主要因素為該醫院設有兩個院區。醫療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性質、任務、規模配備適當數量臨床藥師,三級醫院臨床藥師不少于5名,二級醫院臨床藥師不少于3名,藥劑科藥學人員中具有高等醫藥院校臨床藥學專業或者藥學專業全日制本科畢業以上學歷的,應當不低于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20%。本調查結果顯示,蕪湖市區域10家二級甲等以上公立醫院擁有一定數量的臨床藥師,但有2家醫院臨床藥師數量沒有達到等級醫院評審要求。臨床藥師以本科以上學歷,初中級職稱為主。臨床藥師的群體偏于年輕化,但在20~29歲年齡段人數較30~39歲年齡段明顯減少,臨床藥師在年青一代中的發展與培訓仍需加強。因此,蕪湖市醫院的臨床藥師數量和質量需不斷完善,對年輕藥師的定向培養需加強。
在“病人為中心”的醫改大背景下,加強臨床藥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藥學服務模式的轉變,對藥學服務的高質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深層次的落實臨床藥師制,則需要擴大臨床藥師的隊伍及高層次人才的培養[11]。因此,建議增加藥學人員配置數量,提高藥學技術人員的學歷和職稱,建議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實踐知識的高年資藥師加入到臨床藥師的隊伍中,并完善藥學工作模式,提高藥學服務水平,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3.2 加強個體化藥學服務工作開展的力度 受訪醫院均不同程度的開展臨床查房、臨床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臨床給藥方案設計、書寫藥歷、病案分析、審核處方與醫囑、編輯藥訊、編輯醫院處方集、門診藥物咨詢和病人用藥教育等相關工作,但無醫院開展藥學專家咨詢門診方面工作。結合省內外藥學門診開展較好醫院的經驗,開展藥學專家咨詢門診具有提升藥學形象、增加藥學收入、促進藥學轉型、激勵藥學發展的作用,應鼓勵有條件的醫院開設藥學門診并正常收費。目前開展藥學門診的省內外大型醫院以慢病門診及個體化用藥門診為主,在藥學門診發展初期要開展具有特色及擅長的技術項目方能促進藥學門診更好的發展。蕪湖市區域醫院應借鑒其他醫院的經驗,以慢病或個體化用藥為切入點來開設藥學門診,更易取得成績[12]。在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的項目中,社區藥學服務、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檢測工作開展比例較少。在精準醫療及個體化治療的社會大背景下,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檢測對于臨床藥學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建議各級醫院根據自身情況,加大硬件設備投入,開展并完善物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檢測工作。同時,醫院應大力宣傳臨床藥物治療監測和藥物基因檢測的重要性,臨床藥師充分利用自身的藥學專業知識技能,如色譜學、方法學及基因組學等多方面知識,為臨床提供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更好地保證病人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3]。
3.3 加強臨床藥學教學與科研工作開展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10家醫院中僅1家醫院為臨床藥師培訓基地,且科研開展項目和發表論文數目比較少,臨床藥師整體科研成果表現形式單一,論文主要集中于發表國內雜志期刊,內容以臨床案例及其他臨床實踐報告為主,以創新為導向的科研論文較少。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臨床藥師人力資源不足、實驗儀器設備配備不全、實驗室等級低、沒有科研項目和臨床藥師自身科研能力弱等。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醫療機構應當結合臨床和藥物治療,開展臨床藥學和藥學研究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制訂相應管理制度,加強領導與管理。目前,臨床藥學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藥物臨床研究和藥學教學當中,因此,對臨床藥學的研究已成為增強醫院科教水平的重要手段[14]。為了提高臨床藥師的帶教能力和科研能力,促進臨床藥學的學科發展,建議醫院管理者一方面提高對臨床藥師資質的要求,制定規范的考核標準,積極對臨床藥師進行師資培訓并積極申報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另一方面完善實驗室條件,為醫院的科研提供良好的實驗平臺。同時,加強醫院之間學術的溝通和交流,由相關主管部門協調科研實力較強醫院對科研實力較弱的醫院進行幫扶與傳帶工作,使本地區臨床藥師科研能力整體提高。
3.4 加強臨床藥師的繼續教育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中指出醫療機構應當組織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將完成培訓及取得繼續醫學教育學分情況,作為藥學專業技術人員考核、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和專業崗位聘任的條件之一。受訪醫院調查顯示,臨床藥師的繼續教育地點以院內培訓(62.3%)為主,繼續教育的級別以院內學術講座(88.2%)為主。在醫學飛速發展的社會,臨床藥師專業人才的培養對臨床藥學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因此,建議醫院加強臨床藥師繼續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同時臨床藥師繼續教育應擴大范圍,增加省與省、醫院與醫院間臨床藥師間的理論和實踐的交流,使繼續教育形勢多樣化,如不同省和市之間不定期開展臨床藥師座談會,將臨床藥學重點及難度大的工作進行現場模擬,對疑難病例進行討論和溝通。使臨床藥師不斷更新臨床專業知識,不斷加強實踐,積累臨床工作經驗,全面提高臨床藥師服務水平,為病人、醫護人員提供更專業的藥學服務,進而推動臨床藥學工作開展和臨床藥學發展。三級醫院省外和省內培訓情況總體明顯優于二級醫院,三級醫院省級及以上繼續教育活動舉辦情況總體優于二級醫院,而舉辦市級繼續教育活動情況無明顯差異。受訪10家醫院市級及以上繼續教育舉辦活動次數均較少,建議增加高級別培訓活動舉辦次數,擴大醫院影響力和醫院間的交流,以提高醫院藥學的整體水平。
3.5 多途徑提升臨床藥師服務能力 既往國內大多數高校的藥學本科教育仍以化學、生物學等基礎理科知識為重點,而醫學相關課程內容較少[15],隨著臨床藥學的長足發展,增加了醫學相關課程,如外科學、內科學、婦科學及兒科學等,但是臨床實踐指導類的課程卻是空白[16]。因此在學校教育時,就應順應國際藥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開設相關課程[17],培養出符合國家醫藥衛生服務要求的人才。而在畢業前完成一定時間的實踐實習,畢業后通過臨床藥師培訓,獲得臨床藥師資格,方可準入臨床藥學工作。
通過對臨床藥師多途徑的再教育及院內培訓,加速更新知識,加大醫藥信息的信息化投入,強化臨床藥學工作氛圍,借助各方力量,整合資源,在工作中時刻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從而推動臨床藥學的發展。
綜上所述,臨床藥學是醫院藥學發展的新方向,是藥學學科的新研究領域,對于促進藥學教育改革和提高藥物治療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促進蕪湖市區域醫院臨床藥學事業更好的發展,基于蕪湖市區域醫院的調查,現提出以下建議:(1)加強臨床藥師隊伍建設,增加醫院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提高藥學技術人員的學歷和職稱,加強對年輕藥師的培養;(2)加大精準藥學相關儀器設備的投入與精準藥學人才的培養力度,開展并完善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檢測工作;(3)加強醫院之間學術的溝通和交流,增加臨床藥師科研思路相關方面的培訓,提升臨床藥師自身的科研能力,促進科研實力強的醫院對科研實力弱的醫院進行對口幫扶;(4)增加省與省、醫院與醫院臨床藥師間的理論和實踐的交流,使繼續教育形勢多樣化,全面提高臨床藥師服務水平;(5)從學校教育入手,在工作中多方位提升臨床藥學的服務能力。建議增強實踐培訓提高藥師臨床運用能力,并通過互聯網或其他方式獲取優質教學資源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為病人、醫護人員提供更專業的藥學服務。
另外加強臨床藥學工作的制度建設和宣傳,保障臨床藥學工作基礎設施配備,加強對臨床藥學工作的考核,積極與醫護多部門合作,發揮藥學人員專業特長,才能促進臨床藥學工作開展,保障臨床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