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楊秋意
2019年12月21日,寒風暖陽,鄭州黃河迎賓館會議中心報告廳,一場校企科企對接交流會在這冬日里顯得不同尋常的熱烈,時而響起的雷鳴般掌聲使會議室暖意融融。這是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共同舉辦的2019年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交流會現場。
一
提起農業,人們的概念是農業比較效益低,種地不掙錢。2017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2萬億元,占制造業的19.8%,與農業產值之比接近2.2∶1,農產品加工業對全國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2%,拉動全國工業增長0.8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支柱產業。“民以食為天”,食品產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產業,人民對食品的訴求已經進入食品營養健康階段,對美味多元、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的美好飲食需求日益增加,預計未來10年,中國的食品消費將增長50%,價值超過7萬億元。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食品創新發展成為實現上述需求的唯一途徑。同時,食品科技創新還將有力推動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一帶一路”為核心的全球食品產業布局催生出的食品貿易,對地方經濟的帶動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引擎。
2000年,農產品加工業首次進入我國五年計劃,國家統計局設立統計口徑,中央、地方成立農產品加工局、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經過持續努力,我國食品產業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監測參數由2017年的94項增加到2018年的122項,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7.5%,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同時,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流通、休閑旅游、科技教育和電子商務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超過50%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通過前延后伸構造全產業價值鏈。如產糧大縣永城市的部分面粉加工企業通過訂單農業種植優質小麥,加工成特種粉,生產出休閑食品,改變了原來麥強面弱局面。面粉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的背后是科研技術的投入。

2019年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交流會現場
據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張德權介紹,在發達國家企業研發支出中,科學研究所占比重普遍在20%以上,德國則高達56%,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突破0.6%,主要用于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原始創新不足。
中國的飲食文化在世界享有盛譽。饅頭、面條、米飯是三大傳統主食,豐富多彩的蒸煮和米制食品需大力研發。河南是我國米面工業化主食生產第一大省,如何進一步科技創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米面工業化主食推向國內外兩大市場,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
2019年,河南糧食種植面積16101萬畝,比上年減少1.6%;糧食總產量6695萬噸,比上年增長0.7%,再創歷史新高,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0.08%,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作出了河南貢獻。
河南是產糧大省,也是農產品加工大省。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地,技術創新是實現加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2017年,河南第一產業增加值4339億元,位于中部六省第一。其中,河南在糧食、油料、蔬菜及肉類等方面具備絕對生產優勢,這些領域的農產品產量處于中部六省領先地位。但農產品質量不優問題突出,與農業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符。尤其是在區域品牌上,如“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糧油類、茶葉類等產品河南無一上榜,而江西的高安大米、贛南臍橙等,湖北的秭歸臍橙、恩施硒茶等紛紛在列。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希望河南發揮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突出做強肉制品、做優面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培育形成一批年產值超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王俊忠介紹說,河南近兩年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力度大、成效顯著,主要支持企業綠色化改造、工業智能化改造、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等七個方面,如對企業技改示范項目的設備、研發投入,按照實際投入的30%給予后補助,有的達1000萬元。同時,省政府在推動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上,又提出要圍繞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實施企業升級、延鏈增值、綠色發展、質量標準和品牌培育“五大行動”;省財政安排20億元對產業上游的生產基地建設給予支持,著力打造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等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切實保障農產品加工業優質原料供應。同步啟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累計投入資金9億元,用3年時間創建10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還將安排2億元啟動“三鏈同構”示范項目和五大食品業轉型升級項目。
三
在這個寒冬,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再次發力,這是一次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新產品、新技術、智能裝備在農產品加工業中的推廣應用,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轉型升級,把科研單位的研究成果轉化到實際應用中的重大舉措。
當參會代表目睹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江南大學教授姚惠源,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張德權,鄭州大學常務副校長屈凌波等77位知名專家受聘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專家,再目睹鄭州大學與河南想念食品有限公司就“提質增香果蔬掛面的開發”進行簽約,河南省農科院農副產品加工研究中心與淮陽縣金農實業有限公司就“青麥仁規模化加工技術”進行簽約,河南工業大學與河南懿豐油脂有限公司就“芝麻綜合利用加工技術研發”進行簽約等116項科研成果落地時,大家的喜悅呈現在臉上。同時,在這次創新交流會上,河南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的企業代表與科研單位人員一起面對面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必將開啟河南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的新篇章。
河南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日前在北京簽署共同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合作備忘錄。河南高校與農業科研單位在新時代,扛起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的歷史使命,把論文寫在中原糧倉上,圍繞企業需求搞研發,引領市場搞研發,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真正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