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高 陽

2019年8月24日,新鄭市市長馬志峰(前排左二)到馮寺村實地察看農村人居環境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這是馮寺村美麗鄉村綜合體簽約實施時記者寫的話。大半年過去了,馮寺村美麗鄉村綜合體實施的怎么樣?在河南省鄉村振興實踐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2019年12月9日,記者再次來到位于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西南部的馮寺村,探訪馮寺村半年來的變化。

坐落在馮寺村的妙相寺
村口橋頭,刻著“馮寺村”名字的巨石在陽光的映襯下沉穩莊重;放眼望去,翻新的瀝青路面在陽光的照射下十分醒目。馮寺村村支書馮萬松說:“自2019年4月以來,在新鄭市、郭店鎮政府的支持下,村“兩委”以‘推動馮寺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持續改善馮寺村人居環境’為目標,翻新了2600多米長的柏油路,打造了3000多平方米的具有集觀賞性、娛樂性于一體的健康步道景觀水系,修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鄉村文化廣場和馮氏孝道廣場。馮寺村的新貌在新鄭市‘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中脫穎而出,成為郭店鎮遠近聞名的示范村。”
走過新鋪的瀝青橋面,來到馮寺村古槐樹前,馮萬松告訴記者,這棵古槐樹是馮寺村的村寶之一,已有200年的樹齡,雖然樹干已經部分空心,但夏季依舊枝繁葉茂。
“把空心部分補起來,修剪一下,古樹還可以再繁茂200年。”正在古槐樹旁拍照的陳克宏插話道。陳克宏是馮寺村金鏈花實業公司邀請來的古建園林設計師,就是專門幫助馮寺村策劃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的。“我剛才走遍了馮寺村每一條街道,發現馮寺村擁有開發鄉村文化旅游的一切元素,除了這棵200年的古槐樹,旁邊的舊民居也有200年的歷史,而且村內散落的具有100年以上的舊民居有10余個,這非常難得。”陳克宏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馮寺村村內還有一座妙相寺,從建筑上看至少有1000年的歷史,墻上的石碑是明代的古物。村內還有一座馮氏宗祠,也有幾百年的歷史。這些都是馮寺村的“寶”。
對于開發鄉村文化旅游,陳克宏頗有心得。“開發鄉村文化旅游,首先要保護好鄉村的文化記憶,一棵古樹,一座老民居,都是村莊的歷史見證,對鄉村記憶而言,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馮寺村有千余年的古寺廟,數百年的宗祠祠堂,200年的古民居,200年的古槐樹,還有一片四五十年的原生態樹林,再加上村北部的水庫和村四周的天然溝壑,開發鄉村文化旅游的眾多元素,馮寺村全具有。”對于馮寺村的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前景,陳克宏信心滿滿。

擁有200年樹齡的古槐樹

馮寺村村口石碑
不知不覺,夕陽西下,陽光照耀下的馮寺村格外美麗。
記者通過對馮寺村的了解,以及與馮萬松、陳克宏的交談,相信馮寺村會在村“兩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在各方專業人士的協助指導下,以村莊文化為魂保留“鄉愁”,以自然景觀為重點提升“顏值”,以村民創新創業為驅動激活“活力”,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支撐打造“產業”,馮寺村的未來將裝扮得更加美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