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27 日,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于印發河南省2020年新型經營主體肉牛奶牛生產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建設內容包括新型經營主體肉牛奶牛標準化規模場建設項目、奶牛場提質增效項目、肉牛奶牛優質種質進口項目等。其中,奶牛場提質增效項目補助標準顯示,項目場原則上按照每頭奶牛0.5 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每場最少補貼50萬元,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方案指出,新型經營主體肉牛奶牛標準化規模場建設項目新建肉牛標準化畜位7 萬個以上、奶牛標準化畜位5萬個以上。
補助對象為2020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間,新建畜位500 個以上的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新建畜位300個以上的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要求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禁養區內,實行人畜分離、集中飼養、封閉管理,糞污能夠資源化利用。對貧困縣符合條件的肉牛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優先支持。
補助標準為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國定貧困縣每個畜位補助不超過1 000元,其他縣每個畜位補助不超過700 元;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國定貧困縣每個畜位補助不超過2 000 元,其他縣每個畜位補助不超過1 200元。項目建設實行“先建后補”,以實際建成畜位數量核定補貼資金。
方案指出,支持奶牛場提質增效項目13 個,主要包括養殖設施改造、飼草料生產加工貯存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創建國家級休閑觀光牧場等。項目承擔單位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上述內容上各有側重。
補助對象為嵩縣、魯山、睢縣、民權、寧陵、淮陽、平輿、滑縣、新蔡、封丘等10 個國定貧困縣內存欄奶牛100頭(不包括奶公犢)以上、且持有有效生鮮乳收購許可證并正常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含奶農合作社)。
補助標準為項目場原則上按照每頭奶牛0.5 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每場最少補貼50萬元,最高不超過500萬元。項目建設實行“先建后補”或“以獎代補”。
蘭考縣可根據資金規模和實際情況,統籌安排新建畜位和提質增效項目。
方案指出,肉牛奶牛優質種質進口項目將全年進口優質奶牛800頭以上、肉牛奶牛育種胚胎700枚。
補助對象為2020 年申請進口優質奶牛的奶牛養殖場、進口肉牛奶牛育種胚胎的種畜禽生產單位(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進口的優質奶牛及肉牛奶牛育種胚胎需經省農業農村廳和農業農村部批準并持有相關證明文件;國家進出境動物檢疫機構出具的進口奶牛、肉牛奶牛胚胎動物檢疫合格證和系譜檔案相關證明資料;具有與國內專業的進口代理公司簽訂的委托合同;國內專業的進口代理公司與國外專業公司簽訂的進口奶牛、肉牛奶牛胚胎貿易合同等證明材料。
補助標準為進口優質奶牛每頭補助1 000 元;進口奶牛育種胚胎每枚補助5 000 元、肉牛育種胚胎每枚補助3 000元。
方案指出,根據全省奶業發展需要,下達全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任務4 萬頭。本項目由省畜牧總站組織實施,通過政府采購方式確定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任務承擔單位。
方案指出,優質種牛精準高效擴繁能力提升項目新增年性控凍精生產能力3 萬支,購置種牛高效精準繁育設備2臺(套)。
補助對象為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具有性控凍精生產工藝研發與流式細胞儀分選XY 精子的專業團隊,能獨立熟練開展性控凍精生產;具備種牛培育能力,優質荷斯坦種公牛存欄30 頭以上,優質肉用種公牛存欄50頭以上。
根據市縣推薦、專家評審,本項目由鄭州市負責組織實施。
1.目標任務。完成新品種種公牛站擴建任務。
2.補助對象。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培育的新品種種公牛達60頭以上;初步具備新品種審定條件。
3.建設內容。新建種牛舍(含舍內舍外運動場)5 200平方米、購置種公牛40頭及配套設施等。
4.實施要求。根據市縣推薦、專家評審,本項目由南陽市負責組織實施。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項目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要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完善配套制度,嚴格落實項目監督管理職責,確保財政資金落到實處。項目管理實施實行“四到市(直管縣)”,即補助資金切塊到市(直管縣)、目標任務落實到市(直管縣)、審批權限下放到市(直管縣)、管理責任明確到市(直管縣)。省農業農村廳負責項目具體指導和監督。
(二)細化實施方案。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盡快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措施、確保項目實施成效。各地實施方案(省轄市實施方案應包括省財政直管縣項目)于2020 年9 月20 日前以正式文件報送省農業農村廳備案。
(三)強化政策公開。各地要通過多種渠道將省級和本地項目實施方案及政策解讀等向社會發布,使廣大農民群眾、養殖場和基層干部準確掌握政策內容,積極營造有利于政策落實的良好氛圍。項目實施結束后,各地要及時將補助對象、補助資金等信息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四)開展績效評價。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要科學制定項目績效目標考核辦法,將政策目標實現情況、任務清單完成情況、資金使用管理及績效評價情況等納入指標體系,扎實做好項目督促檢查和跟蹤服務。省農業農村廳將依據下達的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適時開展績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下一步項目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五)注重信息調度。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要建立項目執行情況定期調度機制,及時掌握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適時組織開展項目中期監控,及時妥善處理項目推進中的問題,重大事項要及時向省農業農村廳報告,并于項目實施結束后,全面總結分析項目執行情況、存在問題并提出有關建議,形成年度工作總結和項目績效自評報告,2021 年1 月15 日前報送省農業農村廳(電子版和掃描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