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劉 靜

“怎么回事?為啥突然沒電了?”2019年12月10日21時49分,西平縣供電公司二郎供電所重要客戶服務工作群里,微信名為金雞牧業的客戶突然詢問道。與此同時,二郎供電所的值班電話也開始此起彼伏地響起來。所長張軍杰一邊在群里回復客戶,一邊打電話給各位臺區客戶代表,要求他們立刻趕往小王莊路口。作為一名新聞宣傳工作者,筆者聞風而動,也跟隨張軍杰趕往現場。
10分鐘左右,所內搶修車到達小王莊路口,只見一輛白色轎車側翻在一旁,旁邊是撞斷的電桿和七零八落的電線、金具等。看到這種情形,張軍杰撥打了保險公司和派出所的電話后,迅速向調度匯報。為將停電影響降至最低,二郎供電所搶修人員第一時間隔離康莊、坡王分支,切斷孫南分支線孫南臺區,先后為康莊、坡王臺區送上電,然后重點對被車撞斷電桿的孫南臺區進行搶修。
孫南臺區距離銀花粉廠只有100米左右的距離,盡管時間不早了,老板康建偉還是出來看看咋回事。看到大家都聚集在變壓器下邊,他熟稔地打招呼,詢問搶修情況,還笑著說:“你們辛苦了。今晚在我家門口干活,我來陪大家一會兒。”說著,打開了自己帶著的手電筒,和大家一樣,照向電桿上方正在忙乎的供電員工。
銀花粉廠其實是一家以生產雞籠為主的企業。最早的時候,這個廠是生產面粉的,叫銀花粉廠,使用的專用變名稱就取名為銀花粉廠。后來,企業幾經易主,大家還是習慣性地叫這臺專變銀花粉廠。
冬天的夜晚寒氣襲人,搶修地點正處于風口,一陣小風吹來,瞬間就能增大幾倍威力。雖然穿著厚厚的工作服,奈何手腳還是冰涼冰涼的,筆者只好將帽子戴上,來來回回地走著,以抵御寒冷。
“這大半夜出來,咋還帶著相機哩!來,咱倆聊聊。”看到筆者,康建偉主動過來攀談。“我這廠在這條街上規模雖稱不上大,但我有信心把它做大做強,這多虧了咱們的電工呀!”看著我疑惑的眼神,他接著說,“我和所里的這幫人可不是一般關系,從建廠開始就打交道了,雖然中間換過人,但這服務始終沒變,可以說是越來越好了。前兩年……”
“咦,你那還沒來電?”一道驚奇的聲音打斷了袁建偉的話,他扭頭一看,是金雞牧業的老板袁鳳鳴,連忙說:“你咋來了?”“我們正在加班趕訂單,忽然停電了,就叫工人們下班了。誰知道剛才來電了,我檢查了一遍廠子準備回家哩,看到這里這么多人,過來看看。”說完,兩人都笑了起來。
袁鳳鳴和康建偉是同行,只是他的規模更大些,廠子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工人35名,采取流水作業,成組加工雞籠、喂料機、清糞機、揀蛋機,特別是2019年,增加了4臺鋼絲網成型機,生產效率提高一倍,質量也更有保障了。現在一天可以生產150多組這樣的雞籠,遠銷湖北、湖南等地,身家也已達千萬元。
提起自己的創業史和供電服務,袁鳳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如數家珍地說著。“咱們二郎加工雞籠有幾十年了,也算是傳統產業了,以前都是手工制作,憑著手藝有口飯吃。我最初也是跟著別人干的,后來辦了這家廠。當時規模不大,和別人共用一臺315千伏安的變壓器,現在有自己專屬的變壓器了。我們廠里電工是兼職的,說實在話,我沒少麻煩所里,特別是剛開始,有個啥用電問題都給電工打電話。記得2015年,由于生產規模擴大了,需要將線徑50平方毫米的絕緣線更換成120平毫米的,就給所里打電話說明了情況。他們當天就派人過來了,三四個人忙活了半天,給我把線接好了。我幾次想請他們吃飯,他們說什么也不答應。這兩年,用電上也基本沒啥大毛病了,小毛病廠里的電工都給處理了。不過,咱們的臺區客戶經理每次走到這兒,都會拐廠里問問情況,幫助檢查一下室內外用電線路、設備,排查排查安全隱患,還給發安全宣傳單,講安全用電知識,征求我們對供電服務的意見或建議,供電服務群里也經常發各類用電知識、停電公告,真是服務到家了。”
“你說這個用電服務好,我還真是贊同。只要有用電問題,我一打電話,人家都是隨喊隨到,從來不耽誤。”康建偉忍不住插話了,“前兩年一個夏天的晚上,我的變壓器出故障了,一打電話,所里就來人了,忙乎了三個多小時,從變壓器上下來時,衣服濕得透透的,把我感動的呀!”
“我明年準備擴大規模,也將這想法跟所里人說了,他們正在給我制訂合理的供用電方案。用電量大了,生產效益好了,我這心里是越來越舒暢了!”盡管是在黑夜里,仍然可以看到,袁鳳鳴的眼里滿是亮光。
康建偉在得知當晚會送上電時,及時在群里通知了員工,明天依舊準時上班,便準備搭袁鳳鳴的車回家。臨走前,他倆和大家打聲招呼,連連說:“感謝你們這一群光明使者,讓我們用電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