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邱志強
現年54歲的太康縣供電公司常營供電所農電工趙志發,負責常營鎮五子李、祝家、萬塘等7個臺區共1200余名客戶的供電服務工作。在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趙志發因20年來堅持喚醒植物人妻子獲評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這是趙志發繼2017年4月榮登“中國好人榜”后獲得的又一榮譽。
2019年11月12日上午,在他自家充滿花香的小院里,趙志發緩緩地向筆者講述了他的經歷……
1999年10月20日,趙志發種完小麥準備外出打工,妻子騎自行車送他去鎮上乘車,回家途中不慎被摩托車撞倒,顱內大量瘀血。
經開顱手術、6個多月住院治療,妻子雖保住生命,但卻成了植物人。從醫院回家后,妻子一度昏迷,身上多處潰爛,大小便失禁。女兒當時才10歲,兒子8歲,照顧全家人的重擔都落在趙志發身上。
趙志發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燒水、洗衣、做飯,為妻子梳頭、洗臉、喂飯、按摩、擦身,然后照顧孩子穿衣、吃飯、上學……照顧妻兒的艱辛超出常人的想象,其中最難的是給妻子喂飯,特別費時費力。“一開始我用注射器經胃管慢慢往她胃里注入牛奶、米湯之類流食,而后教妻子用嘴吃飯,一小勺香蕉泥用一上午才能喂下去。”趙志發回憶說。因長期往胃里注射食物,妻子胃黏膜被破壞,后來喂飯更加艱難。為保證飯菜溫度,常常涼了又熱,反復多次。此外,趙志發每天還要給妻子清洗褥瘡、換藥包扎、按摩翻身、洗涮尿布。因為妻子大小便失禁,換洗尿布就成了趙志發干的最多的一件事,一天下來,換洗二三十次是常事。忙完后,他還要抓緊去地里干活,而且每隔一個半小時就要回家照看一下妻子。
因家里沒有其他收入,每年莊稼收獲后,他都是賣掉糧食給妻子買藥,再給孩子留點學費,錢就所剩無幾了。
“最困難的時候,親戚、鄰居、朋友的錢都借了個遍,不好意思再張口了,糧食賣完了,就用架子車拉著妻子去十里八村要飯。”說起以往的經歷,趙志發紅了眼圈。
2010年3月,因以前在電力安裝公司有過做臨時工的經歷,經村里推薦,太康縣供電公司考核,他被正式聘為農電工。
“從當上電工以來,家里的情況就逐漸好了起來,雖然工作也很忙,但畢竟有了固定收入,所里的領導和同事也對我非常照顧,每當在所里值班的時候,所長特批我每兩個小時可回家看一下,照顧一下妻子,很多時候同事都主動替我值班,公司工會也經常幫我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談起領導和同事的幫助,趙志發充滿了感激。

“趙志發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雖說他要照顧媳婦,但從來沒有耽誤過工作,他所負責的轄區客戶用電出了問題,他總能第一時間趕過去解決,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從沒誤過事,群眾對他的服務也很滿意,從他當電工以來就沒有客戶投訴過他。”常營供電所所長邢海波對趙志發的工作非常認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趙志發這一做就是20年,因為他覺得,丈夫照顧妻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當初人家不嫌我家窮嫁給了我,現在病了我不能扔下她不管。而且還有兩個孩子。只要她在,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家。”趙志發說。
趙志發的一言一行,也使兒女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影響。他們不但經常利用假期照料母親,而且學習也非常刻苦,先后考上了大學并學業有成,現在女兒在鎮里的中學當老師,兒子在鄭州市一家醫院當醫生。
趙志發20年不離不棄,悉心照料植物人妻子,用真情呵護與愛心守候將妻子喚醒,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被周邊百姓傳為佳話。2010年2月,趙志發被評為周口市第二屆道德模范,同年,又被太康縣委、縣政府評為“孝老愛親”百星人物。2017年4月趙志發榮登“中國好人榜”,在日前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等聯合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趙志發因20年堅守喚醒植物人妻子獲評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