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張志偉,蔡艷俠,李 輝,楊虎林,姚娟萍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酒泉 735000)
美洲大蠊又稱為蟑螂,屬于昆蟲綱中的蜚蠊科。作為世界上存在已久的昆蟲,美洲大蠊在全世界分布廣泛,其繁殖力強,可攜帶多種病原體,對人類健康威脅較大[1]。隨著對美洲大蠊的深入研究,學者發現美洲大蠊體內富含多種優質活性物質,其藥用和食用價值較高,同時將其作為優質蛋白飼料應用于畜禽養殖的報道較多,但多見于禽類[2-4]。本次試驗通過分析在飼糧中添加不同比例美洲大蠊粉對奶山羊生長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初步探究是否可以將美洲大蠊作為蛋白飼料應用于奶山羊養殖。
干燥美洲大蠊成蟲購自于亳州市承安藥業有限公司,人工研磨粉碎后,過篩;奶山羊基礎飼糧由51%玉米、25%麩皮、10%豆粕、10%菜粕、3%磷酸氫鈣、0.1%添加劑和0.9%食鹽組成。
選擇體重、日齡相近的雄性奶山羊共64頭,羊平均體重為32.5±1.2 kg/頭,將羊群隨機分為4組,每組16頭。
將羊群分為4組,設置對照組和3個試驗組,其中對照組羊群飼喂基礎飼料,試驗組羊群分別在基礎飼料中添加添加0.5%(試驗I組)、1.0%(試驗II組)和2.0%(試驗III組)含量美洲大蠊粉,預試驗期10 d,試驗期為60 d。各組羊群飼養條件一致,試驗前對各組羊群進行標記和稱重,待羊群采食量和體重基本一致后進入預試驗和試驗期,不限制羊群的采食和飲水,試驗后再次測定羊群體重和采食量,并靜脈采血,分離血清,測定各項生化指標。
通過測定各組羊群試驗前后采食量差異,可初步判定添加適量美洲大蠊粉是否會影響飼糧的適口性。結果如表1所示,各組羊群在試驗前日均采食量基本一致,而試驗后羊群的日均采食量差異相對明顯,與對照組相比,3個試驗組羊群采食量分別提高0.01 kg/d、0.09 kg/d和0.12 kg/d,相對提高率分別為1.20%、5.10%和7.52%。其結果說明添加適量美洲大蠊粉不影響飼料的適口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羊的采食量。

表1 飼料中添加美洲大蠊粉對奶山羊采食量的影響
通過測定各組羊群試驗前后體重差異,計算各種羊群體重日均提高率,可初步測定飼糧中添加適量美洲大蠊粉是否有利于提高羊群生長性能。結果如表2所示,試驗前后各組羊群體重均有所變化,試驗結束后,對照組和試驗組(I、II和III)組羊群體重增加量分別為4.7 kg、5.77 kg、6.85 kg和7.37kg,其日增重量分別為0.0783 kg/d、0.0962 kg/d、0.1142 kg/d和0.1228 kg/d。其結果說明飼料中添加適量美洲大蠊粉有利于提高羊群的增重效果,其中添加量為2.0%效果相對較好。

表2 飼料中添加美洲大蠊粉對奶山羊體重的影響
試驗結束后,測定各組羊群血清中尿素氮、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結果如表3所示,與對照組相比,各試驗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基本一致,差異較小,但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對照組,且呈添加比例的依賴性,以試驗III組提高效果最明顯。

表3 飼料中添加美洲大蠊粉對奶山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研究表明:美洲大蠊體內粗蛋白、脂肪和糖類等含量較高,且含多種氨基酸,作為飼料添加劑的效果可與秘魯魚粉媲美[5],將適量美洲大蠊粉添加于飼料中可有效提高肉雞的生長性能,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3-4]。本次研究旨在探索飼料中添加適量美洲大蠊粉對奶山羊生長性能的影響,其結果顯示,在飼糧中添加2.0%以內含量的美洲大蠊粉可提高飼料的適口性,與對照組相比,各試驗組羊群采食量均所有提高,相對提高率分別為1.20%、5.10%和7.52%。進一步研究表明各試驗組較對照組增重效果較好,對照組和試驗組(I、II和III)分別增重4.7 kg、5.77 kg、6.85 kg和7.37 kg,其中試驗III組增重效果最明顯,比對照組提高2.67kg,但在飼料中進一步提高美洲大蠊粉含量是否還有利于提高羊群增重還需要進一步試驗研究。從各組羊群血清生化指標來看,在飼料中添加美洲大蠊粉對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影響不大,但各試驗組較對照組羊群血清中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有所提升,其中以試驗III組效果最好,由于球蛋白含量可初步體現機體體液免疫水平[4],因此,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美洲大蠊粉也有利于提高奶山羊機體免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