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子
北方的冬天到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各種樹木都先后脫落了葉子,變成赤裸裸的樹杈枝椏。資深媒體人朱偉曾撰文說樹的最美,在所有葉子都被秋風撕扯之后。“樹在隆冬之美是在它向凜冽的寒舒展出了那么豐富的枝……”
《芥子園畫譜》是很好的國畫啟蒙教材,里面一邊有實操性的講解,一邊也有中國人融化在血液里的人生哲思。比如書里說過,要想畫好山水,第一步要練習怎樣畫樹。畫樹就要畫好樹干,怎樣畫好樹干呢,就需懂得四歧法,就是要明白樹干的錯綜變幻,正像路的分歧。作為策劃并出版了《芥子園畫譜》的清代文學評論家李漁,他對樹的美在《閑情偶寄》中也有很到位的評價:做事要從長計議,好比樹木要穩固根本。木本植物有見雨露不喜、睹霜雪不驚的品質。
中國作家大多喜歡樹,并將樹賦予了人的某些美德。無獨有偶,意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創作了《樹上的男爵》這部小說,更是登峰造極地把樹與人生進行了象征和對比。他生長在阿爾卑斯山麓、地中海沿岸的里維埃拉省,加上父母均為植物學家,他對地中海區域的植物應該是熟悉的。
這部奇異的小說通過講述樹上的別樣人生,啟迪人們不要放棄對理想的堅持。樹給小說創作了亦真亦幻的美學效果。
小說最開始寫柯希莫上樹之后,要依靠樹與樹的連接在樹上行走和生活。小說用大量筆墨寫了森林中的樹木,橄欖樹、梧桐樹、無花果樹、桑樹、花楸樹等等,每株樹的樹皮、形狀、顏色、氣味、軟硬,都如植物教學大綱般的準確而優美。他寫柯希莫不喜歡松樹,因為松樹分杈極密,枝杈不結實,還遍布松針,既沒有空隙又沒有可攀登的地方。寫柯希莫剝開法國梧桐的白皮,讓那一層層長著黃霉的朽木露出來,他還喜歡榆樹有突瘤的樹干,從樹瘤里生出嫩芽、一簇簇鋸齒邊的葉子和紙片狀的翅果。
柯希莫學會了在樹上睡覺吃飯,獨創了在樹上對地面進行打獵的技能,贏得了愛情,迷上了看書思考,他甚至幫助城市建立了防火系統,挫敗了有內應的土耳其海盜進攻,打退了狼群的襲擊,印刷出版物,組織了革命等等,生活得充滿挑戰而豐富多采,最后生病要死亡時,抓住熱氣球的錨繩飛走了……
小說是由生活在地上的弟弟講述的,他說:“柯希莫的生活是那樣的超凡脫俗,我的一生是如此循規蹈矩、平庸無奇。”是的,這部奇異的小說通過講述樹上的別樣人生,啟迪人們不要放棄對理想的堅持。樹給小說創作了亦真亦幻的美學效果。
英國目前在世最知名的畫家大衛·霍克尼有段時間喜歡畫樹,他能待在老家的森林里幾個小時不離開,由此完成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比如2007年創作的《沃特附近較大的樹》,寬12.1米,高4.57米,這幅畫由50張畫布組成,橘黃、褐色的沒有葉子的高大的無邊無際橫排延展的樹木構成了畫面的主體內容,油綠的草地或者灌木叢與兩棟彩色的小房子以及蜿蜒在森林里邊的紅色柏油路成為低矮的背景。站在這樣的巨幅畫作前,高大威猛枝杈縱橫的樹給人很大的震撼。
梵高在他的《星空》油畫正中畫了一棵有著旋轉渦流直指蒼穹的絲柏樹,他為這些樹而著迷,“這些柏樹宛若黑色的音符,跳躍在陽光明媚的風景中,這些黑色的音符既富于神韻,卻又極其難以演奏好。”
其實,生活中我們天天都能看到樹,它們很尋常。而正是藝術家對生活的熱愛,讓這些尋常的樹開始不尋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