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丁鑫 薛婧 陳翔翔
高校資助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關鍵環節,對貧困學生順利接受高等教育,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重要的作用,是關系到貧困學生能否在校安心學習,促進社會穩定和貧困生家庭精準脫貧,社會良好發展的關鍵因素;也關系貧困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綜合發展,實現高等教育公平。教育部文件指出,要將目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由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轉變,將“扶困”“扶智”“扶志”有機結合起來,“扶智”和“扶志”貫穿于發展型資助過程中,建立起有社會性資助、國家資助、學生自助、學校扶持“四合一”的長效資助體系,形成經濟基礎有保障、能力提升有路徑、道德感染有共鳴、精神勵志有支撐的資助育人體系[1]。隨著發展型資助理念的普及,新時代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推動資助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日益受到高校學生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無疑,發展型資助是解決精準扶貧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難題的一劑良藥。
“育人是資助工作的靈魂”[2]。資助工作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幫助貧困生成長成才。學生資助工作,由之前的保障型資助逐步轉向發展資助,發展資助包含有以物質資助為保障的扶貧,能力提升有路徑、道德感染有共鳴為支撐的扶智,精神勵志為核心的扶志型發展資助。目前,經過多年的資助工作實踐總結,YGY 已經不斷修復、不斷形成多種多樣的復合型資助政策:國家層面扶持的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有學校層面的學校獎學金、學校助學金、勤工助學崗位,有社會支持的企業獎學金、企業助學金,有求職、創業困難的求職創業補貼等資助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是YGY 實施發展型資助政策工作基礎,也是發展型資助實施的前提。
YGY 通過健全的資助管理機構、量化認定貧困生貧困程度、多種自助方式實施助力貧困生完成學業。健全的資助管理機構包括:一是成立全面資助工作領導小組,校領導為組長,學工處及二級學院分管學生工作部門并組織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二是以學工處為資助管理中心,專門負責資助管理工作;三是以各學院為工作組,以各班級為評議小組,班主任指導班級核查,負責貧困生困難程度認定。以“量化的貧困生困難程度以錄入系統的YGY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表”“YGY 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為基礎,經過確定提問——選擇專家——歸納、反饋、總結的流程,最終得出關于影響家庭經濟困難的影響因素,一類指標包括家庭類型、住房情況、低保情況、欠債情況、年總收入、家庭經濟情況、父親工作情況、母親工作情況、父親身體狀況、每學年生活費、每年學費,共11 項;二類指標包括51項。確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等級劃分結果:60 分以下的不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60~70 分的定位3 級,70~80 分認定為2 級,80 分以上認定為1 級[3]。多種資助方式助學包括學校“綠色通道”報到入學、入校后可根據家庭經濟困難類別給予資助,外省高考成績優秀學生免除一年學費、發放入學獎學金、報銷來回火車票等;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崗位等幫扶手段。另外,學校還設立了企業獎學金、特別救助基金等,以多種方式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多種資助政策的綜合運用,可以從根本上消除YGY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顧慮,可以保證每一位貧困生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確保其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學業幫扶重在學習心態引導。2017 年YGY 學工處成立學業輔導中心,主要是對學業后進生、存在學業困難、學業預警的同學進行幫扶,尤其是針對存在學業預警的貧困生進行幫扶。教學院長、班主任、輔導員、任課老師、學習班委進行一對一幫扶,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成立專業學習社團。YGY 校團委,設立英語、計算機、數學等專業學習社團,以娛促學,定期舉辦學習類比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就業幫扶重在持續穩定。YGY 學工處就業指導中心關于貧困生就業困難問題采取“四優先”的政策措施,一是定期開展就業指導,在新生入學初,即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務處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使學生學習職業發展定位,樹立正確的就業心理,提前做好職業發展規劃;二是優先進行就業崗位推薦,做好校企合作,定向開發合作企業,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到企業實習銜接工作;三是參加就業創業求職輔導,校組織就業創業指導公益巡講,指導學生積極準備,有效提高其綜合素質,實現職業生涯發展;四是優先對貧困生的求職創業進行經濟資助,確保其順利就業。我們定期對貧困生畢業生就業率進行統計,綜合就業率達到98%以上。
創業幫扶重在搭建平臺。針對于貧困生的創業工作,學校高度重視,并對有創業想法的同學給予重點指導和支持,確保其創業實踐項目落地。學校成立創業中心、學生創意園,免費提供創業孵化空間,支持創意落地孵化。積極組織動員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業大賽”,培養其創意思維,開展SYB專項課程學習,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其職業生涯發展。
馬克思在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中指出,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以人為本,尊重人的發展需求,滿足發展需要。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五種。
從“扶困”到“扶志”,再到“扶困”到“扶智”,是發展型資助的政策體現,兩者之間的差別主要是“扶智”是對貧困生在校期間學習能力、學業等方面的幫扶,而“扶志”主要是對貧困學生勵志成才層面的引導和支持,是發展型資助的核心部分,“扶志”主要包含對貧困生勵志成才、心理健康、感恩回饋、道德品性、自我組織能力、自我認知等多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貧困生會因所處的家庭環境而產生自卑、過于敏感的心理問題,甚至有可能會出現抑郁和不利于健康成長的消極情緒;另一方面,過量的物質集中幫助,使得部分貧困生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不利于貧困生的發展和資助效能的優化,因此,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要把成才勵志、感恩回饋、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資助日常工作中,激發貧困生內在動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大學生剛入校時,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排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追蹤其生活不適應、心理不自信等情況,及時開展心理疏導與談心談話交流,引導他們增強自信心,學會與人交流,使其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多交朋友。例如,YGY 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每周開展心理健康訪談,在各個二級學院篩查出心理健康問題人員名單,由學校統一匯總后,“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組織談心談話,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師定期做好跟蹤。
YGY 共青團、學工處培養貧困生擔任學生干部,使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參加專業社團,參與志愿服務等活動,以多種新式的扶志方式,使他們在學校學生干部培養過程中、在社會實踐鍛煉中成長。例如,每年學校、各二級學院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每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團委、學工處、二級學院結合時間節點開展特色活動。
以YGY《貧困生資助工作管理方案》為標準,成立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管理大學生資助事宜。YGY 資助管理中心隸屬于學校學工處,每年在相關部門設置勤工助學崗位,如圖書館、學校餐飲中心、宿舍樓層管理等,要結合各專業分配給各二級學院,輔導員、班主任鼓勵推薦貧困生根據自己的需求申請。通過勤工助學崗位的鍛煉,一方面可以為他們解決部分經濟生活壓力,更好地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勤儉節約、自強不息的社會服務精神。
YGY 校團委創立了“勵志服務社”“品性踐行社”“道德修養社”等社團組織,這些社團由部分貧困生同學組成,社團統一由校團委、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二級學院分團委統一管理指導,以學校的資助政策為指導,為貧困生管理做指導,與各二級學院分社團進行協調與溝通。以各種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為載體,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發展型資助是基于高校貧困生的全面發展,激勵貧困生成長成才的新途徑,也是高校精準扶貧的最新要求,發展型資助以“育人”為根本,有利于貧困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宗旨的實現。各高校應將堅持“以人為本”、以全方位綜合發展的發展型資助為指導,按照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規律,進一步探索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資助育人工作方式。
目前,高校貧困生資助已然由保障型資助轉向發展型資助,但還有許多實踐過程需要細化和探索,本文以YGY 為例,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資助育人為核心,培育扶困意識;搭建學業、就業、創業發展平臺,培育扶智意識;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方向,培育扶志意識,以“扶困”與“扶智”“扶志”等相互結合的創新理念為指導,促進高校資助工作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