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朗、加拿大、埃及特約特派記者 李睿 陶短房 黃培昭 ●任重 柳玉鵬

關于一架烏克蘭客機8日在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墜毀、造成機上176人全部遇難的消息,在沉寂了一天之后,突然再掀波瀾。墜機事件剛發生時,一些中東和西方媒體曾經提出“導彈擊落說”,因為毫無證據,幾乎無人采信;但到了華盛頓時間9日下午,突然從美國情報部門傳出“烏克蘭客機真的是被伊朗人自己用導彈打下來”的說法;幾乎與此同時,一段“導彈擊中飛機”的視頻開始在網上廣為流傳,多名西方國家領導人也先后表態支持這種說法。10日,伊朗民航組織主席召開記者會,斷然駁斥上述指控,并稱美國這種宣傳“是害怕這起事故會給波音公司帶來更多損失”。德黑蘭方面表示,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伊朗已邀請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典和烏克蘭派代表共同調查事故,“一切都必須要等黑匣子打開才能做結論”。
有圖有真相?
10日,一段據稱是由目擊者捕捉拍攝的“導彈撞擊烏克蘭客機”的視頻在全球各大媒體流傳——起初是高空中一個微小光點(被認為是客機)穿過黎明前的黑暗,隨后與另一個微小光點在空中碰撞,發出一連串刺眼光芒,接著便是燃燒的殘骸如風暴般散落,轟隆隆巨響幾秒鐘后從地面傳出。《紐約時報》稱,這段視頻來自伊朗的Telegram通信軟件,拍攝于1月8日清晨6點15分前后——也就是烏克蘭客機空中起火、墜毀爆炸之前——拍攝的位置在德黑蘭西南郊。但目擊者是誰?他如何“剛巧”拍到這段視頻?這些媒體都沒有說明。
“我們高度相信這架客機是被伊朗擊落的”,美國《新聞周刊》9日率先援引美國五角大樓、美國高級情報官員及伊拉克情報官員的話說,他們認為這架烏克蘭波音737-800客機是被俄羅斯制造的“道爾-M1”地對空導彈系統擊中的。這款俄制系統的北約代號是“薩姆-15”,設計用于攔截飛機、巡航導彈和無人機。《新聞周刊》稱,這可能是一次意外事故,原因是伊朗襲擊美國在伊拉克軍事基地后為防止美方報復,讓防空系統處于開機狀態。
《紐約時報》10日稱,“薩姆-15”的發射是由美軍專門跟蹤導彈發射的衛星探測到的。數據顯示,在這架飛機從德黑蘭起飛后兩分鐘,美國軍方就探測到兩次“疑似地空導彈發射的紅外閃爍”,緊接著飛機附近發生了爆炸,之后熱信號數據顯示飛機起火并墜落。
路透社9日援引美國導彈防御倡議聯盟創始人埃里森的話稱,波音飛機的雷達信號與美國大型軍用運輸機非常相似,暗指飛機墜毀事故緣由是“伊朗人在高度緊張狀態下的失誤”。他認為,“伊朗人處于高度戒備狀態,隨時準備擊落任何類似美國飛機的東西。有人把它認作一架戰機,從而導致一個失誤”。《紐約時報》稱,墜機事件發生于伊朗向在伊拉克的美國目標發射多枚彈道導彈幾小時后,“德黑蘭大概正在為美國可能的報復做準備”。
蓬佩奧與英加澳立場不同
當地時間9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表聲明稱,“根據盟友和我們自己的多個情報來源信息顯示,客機是被伊朗地空導彈擊落的”。他說,“這或許是非蓄意行動”,加政府一定徹查到底、伸張正義,絕不善罷甘休。據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10日報道,特魯多雖宣稱有“多個情報來源”,但拒絕記者“公開分享情報來源”的要求,稱“現在不是時候”。
美國總統特朗普9日在白宮記者會上也對墜機原因是“機械故障”
的說法表示懷疑:“這是一件悲慘的事情。有人可能犯了一個錯誤,對方可能犯了一個錯誤。”他強調稱,開火的不是美國系統,并補充說:“這件事與我方無關。”
英國首相約翰遜9日發布聲明稱,“目前有大量信息表明,這架飛機是被伊朗的地對空導彈擊落的。但這很可能是無意的。”英國《衛報》9日稱,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也在當日呼應了加、英政府的表態,表示澳方“有類似情報”可以證明這一點。美媒9日稱,有關伊朗擊落烏克蘭客機,美國已經與“五眼聯盟”分享情報。
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拒絕就客機被擊落指責伊朗”。他9日在一個電視節目中稱,“如果調查完成后,事實證明是伊朗人發射了一枚導彈,并擊落了這架客機,那么在伊朗境內殺害伊朗人的就是伊朗人。這是一場巨大的悲劇。”但他補充說,不排除航班因技術故障而墜毀的可能性,猜測美國打擊一名“恐怖分子”(指蘇萊曼尼將軍)與伊朗人最終選擇做的事情有任何影響或任何聯系,“都是滑稽、憑空想象的,明顯帶有政治企圖”。
俄羅斯塔斯社10日引用俄國際事務委員會執行主席科爾杜諾夫的話稱,蓬佩奧表明了與英、加在此問題上的不同立場,顯示美國正在實施降低與伊朗沖突升級的路線。美國不希望局勢繼續惡化,因此蓬佩奧聲明中的謹慎立場可以理解。
伊朗痛斥“心理戰”
“所有相關報道都是針對伊朗的心理戰”,據路透社10日報道,伊朗政府發言人拉比伊斷然駁斥了有關導彈擊落客機的指控,他說,“不幸的是,美國政府通過宣傳這種謬論進行心理運作,以及那些明知故犯支持者,都在為死者家屬的悲痛雪上加霜。”他表示,伊朗“敦促波音派代表參加調查”。他還敦促西方國家“分享任何有科學和技術支持的證據”。10日,伊朗民航組織主席阿巴德扎德召開記者會。“可以肯定的是,這架飛機沒有被導彈擊中。”他說,美加領導人稱飛機是被導彈擊落的,“這不合乎邏輯”。他表示,在事故發生的同時,霍梅尼國際機場有9架飛機正在起飛。每架飛機的飛行高度是25000英尺,而導彈空中飛行高度只有8000英尺,怎么可能擊中飛機?
阿巴德扎德說,目擊者稱,先看到飛機著火,著了一分鐘。如果是導彈襲擊,機體肯定會在空中就爆炸了。飛機是向北飛行,但卻朝東南的方向墜毀,“這表明飛機想返回機場”。他介紹說,這架客機起飛延遲了一個小時,原因是飛行員要求將機上行李卸下一些。據霍梅尼機場人士透露,飛機飛行前,伊朗工程師不同意起飛,稱“有技術問題”,但烏克蘭機師強調說沒問題,可以起飛。
針對伊朗拒絕交出黑匣子,阿巴德扎德回應稱,這種話“非常不專業”。因為伊朗是負責讀取黑匣子的國家,有讀取黑匣子的能力。當然烏克蘭方面也會協助讀取黑匣子。“兩個黑匣子有損壞,但可以讀”。
阿巴德扎德還說,美國波音公司此前發生兩起飛機墜毀事故,導致737MAX停產,現在由于技術故障,烏克蘭客機在德黑蘭空域墜毀肯定會導致波音公司的股票急劇下跌,這就是他們制造謠言的原因。他還說,烏克蘭作為擁有飛機的國家,法國作為生產飛機發動機的國家,美國作為飛機制造和設計的國家,都必須提供相關信息。他還說,法國、加拿大、美國已經派出代表,烏克蘭的代表團也已經在周四抵達德黑蘭,周五開始共同調查事故原因。
“悲劇性的插曲”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9日表示已收到并接受伊朗的邀請,將參與烏克蘭客機在伊朗墜毀事故的調查。CNN10日報道說,該委員會表示不會猜測飛機墜毀的原因。而主導此次調查的主角,聯合國旗下的國際民航組織9日也告誡稱,在墜機調查完成之前,最好不要猜測“事故的可能原因”。
《紐約時報》10日稱,美國及其盟國紛紛指控“伊朗導彈意外將烏克蘭客機擊落”,這給華盛頓和德黑蘭之間不斷升級的軍事沖突增添了悲劇性的插曲。盡管美國和伊朗現在似乎都在避免更大的軍事對抗,但新情報表明,飛機墜毀造成的人員死亡是兩國之間緊張關系加劇的直接結果。
路透社10日稱,美國及其盟友懷疑烏克蘭客機是被伊朗防空系統意外擊落的,這可能會加大伊朗面臨的國際壓力。特朗普9日稱,他已經批準了新的制裁,“它們本就非常嚴厲,現在又大大增加了”。
“中東門”網站刊文稱,伊朗歡迎國際調查,說明它還是坦蕩的,不怕查出什么,也從側面證明伊朗至少沒有故意發射導彈。埃及《消息報》認為,現在雖然美伊雙方都不想把事情鬧大,美伊博弈仍沒有平息的態勢,只是似乎不以武力這一危險的方式進行。新加坡《聯合早報》10日的社論稱,美國和伊朗事實上已處在未宣而戰的準戰爭狀態。不過,從此次伊朗報復行動和特朗普公開講話來看,美國和伊朗都沒有開打全面戰爭的意愿,只是都必須向國內有所交代。但美伊緊張局勢暫時還不容樂觀。▲
環球時報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