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炫旻 沈維多
中國公司近些年紛紛扎堆開設大學,從較早的一批企業大學,比如由柳傳志、馬云等聯合創辦的湖畔大學,騰訊開設的青騰大學,到近期字節跳動推出的知春學堂等。隨著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公司你追我趕,創辦企業大學似乎已成為一種趨勢,企業大學數量也在迅速攀升。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企業大學共1186家,而這一數字預計在2019年會超過3000家。
根據媒體報道,字節跳動在去年10月推出了針對企業家的內部探索項目“知春學堂”,主要面向產業互聯網、企業服務、5G、大數據等領域的A輪后企業創始人、聯合創始人開放報名。
在開設企業大學的領域,字節跳動尚屬后來的布局者。騰訊公關部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早在2015年7月,騰訊就推出面向創始人和企業家生態的公司級大學青騰大學,承擔著為前沿產業創造者提供持續生長的終身學習平臺。而位于杭州西湖邊的湖畔大學同樣成立于2015年。
互聯網觀察員劉丁丁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企業大學不同于傳統的大學,他們更偏實踐,而不是學習傳統學校的那些理論。而企業開設的大學通常聚焦于自己的主營業務。“換句話說,它在這個領域有話語權、資源、數據,能給學員帶來第一手最新信息,第一手應用和落地的能力。”
“其實企業大學不是什么新鮮事情。如果看看西方國家,比如微軟、英特爾這樣的高科技公司,都是有這樣的傳統,最早的目的是內部員工的提升。通過長時間的教育,最后他會逐漸成長起來,并且對企業的凝聚力會更強。但是中國的企業大學不同,他們招收的是通過篩選標準的外部的企業家,”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據媒體報道,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業大學通用電氣公司克勞頓學院正式成立。隨后企業大學在全球迅速崛起,比如IBM中國渠道大學、西門子管理學院、摩托羅拉大學等等。
大部分中國企業大學入學門檻都非常嚴格。比如青騰大學,學費為50萬元,申請者必須是已完成A輪融資(或同等階段)創業項目創始人、董事長或CEO。申請者要通過多輪篩選,完成企業走訪、初試和復試后才能“闖關”入學。青騰大學某一期招生的48名學員,就是從超過1000家企業創辦者里面選出來的,錄取率僅4%。這一錄取率甚至比美國斯坦福大學還低。
李易認為,對外部嚴苛的篩選標準對于企業來說好處非常明顯。“企業可以從學員里可以挑出一些將來可以投資的對象,因為天天在一起,通過各種維度可以觀察他。如果這里頭已經有一些是他準備可能要投的,或者說他已經投了,對他來說會形成一個更好的凝聚力量。”
而對于參加企業大學的學員來說,他們能獲得和行業大佬小范圍深入溝通的機會,被頭部企業投資的概率大大增加。另外,學員的同學圈子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比如湖畔大學就是馬云做背書,這種門檻交往起來也比較放心。
目前青騰大學學員共計393名,學員企業總估值超17700億。學員中包括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好未來聯合創始人劉亞超、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寧、知乎創始人周源、得到App創始人及《羅輯思維》主講人羅振宇等。其中的多個企業都曾獲得騰訊的投資。
湖畔大學第一屆畢業生孫宇晨,也是區塊鏈科技公司波場的創始人。這位90后曾因拍下和巴菲特的天價午餐,隨后又因個人原因取消午餐而引發巨大的爭議。孫宇晨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湖畔大學對于他進入區塊鏈領域,對企業的發展,他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李易認為,進入頭部公司創辦的大學,也是對于企業家地位的體現。“對于有些初創企業家來說,可以說我是湖畔的,他可以打出這張名片(來吸引投資)。”雖然企業大學對于企業和學員來說是雙贏生意,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企業大學形成的“拉幫結派”,并不利于競爭和創新。“同樣一個項目,如果得到行業大佬的背書,那就會得到一些競爭優勢,這很不公平,”李易說。▲
環球時報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