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12月5日,在由昆明飛往北京的航班上,一位乘務人員在乘客中發現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身影,興奮之余既想表達對她的敬意,又擔心打擾她休息,便與乘務組成員一起寫了一封信,落地后交給了她。信中寫道:“您選擇將自己的愛給了山區的女孩們,讓她們看到了更為廣闊、美麗的風景……再多的文字都表達不出我們內心對您的敬佩,只能通過您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妹妹們。”敬佩之情、誠摯之意躍然紙上。
17歲離開出生地牡丹江市赴云南支邊,扎根貧困山區40多年,相繼幫助1804個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張桂梅的事跡令許多人充滿深深的敬意與感動。而乘務人員的這封信,也道出很多人的心聲:要用自己的行動向榜樣學習。
2020年初冬,這位職不顯赫、弱不禁風的老人,在媒體的關注下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12月3日,張桂梅被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2月11日,中央宣傳部通過媒體發布張桂梅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
然而,在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跡的過程中,也存在個別異樣的聲音:“學不了。”為何?因為持這種態度的人覺得,像張桂梅這樣的楷模雖值得尊敬,但她那種持之以恒的努力與克己,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一般人“學不了”。正因如此,一些人對榜樣的學習,也就僅僅停留在看報道、談體會上。
誠然,能夠被確立為全國學習的榜樣,都是做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多次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向先進典型學習。此次與張桂梅同時被中央授予或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就有六個。這些先進典型,雖然職務不同、事跡相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共產黨員應有的樣子。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向先進典型學習,可學者多矣!最關鍵的是要學精神、學品質、學方法。”
對于如何學榜樣,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廖俊波給出了他的答案。
2014年,福建省組織縣委書記到東山縣參觀學習谷文昌的先進事跡,時任政和縣委書記的廖俊波向自己提了兩個問題:“如果把我放在當年東山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我有沒有毅力堅持14年?如果讓我也在政和待上14年,干部群眾還會不會歡迎我?”
他以自省、發問的方式,將自己“代入”到谷文昌的角色里思索,并在日后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去尋求答案。這樣的“學習”,勝卻無數蜻蜓點水式的“心得體會”。這也啟示我們,學習榜樣,決不能像“游客”一樣“走馬觀花”,而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榜樣身上學習干事精神、汲取奮進動力,并落到實踐中去。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共識與困惑交織,期待與擔憂并存。在攻堅克難、繼往開來的征程上,需要更多黨員見賢思齊、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只要能夠自覺以優秀黨員的標尺衡量自己,并持之以恒地落實到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人人皆可為圣賢”。我們所需要做的,只是多一些行動、多一些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