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
由于疫苗研發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和巨大的人力資金投入,一般國家根本就不具備研發能力,所以只能采用購買的方式,這就帶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研制成功后的疫苗怎么運輸?考慮到新冠肺炎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日前就表示,未來在全球范圍內空運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運輸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爆發和流行后,在采用各種隔離措施的同時,世界各國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疫苗的研發。
今年6月,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荷蘭宣布結成“疫苗聯盟”,加速在歐洲本土研發疫苗,四國希望盡快取得成果,以確保歐洲和其他國家疫苗供應充足,尤其是非洲低收入國家。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組織也舉行了部長級視頻會議,就通過國際合作加速本地區新冠疫苗研發、生產和公平獲取達成共識。目前已有幾款新冠肺炎疫苗獲授權在巴西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在非洲,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制藥公司研制的新冠肺炎疫苗、美國諾瓦瓦克斯公司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已在南非開展三期臨床試驗。烏干達正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開展合作,計劃于12月啟動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
中國一直在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積極與多國開展疫苗研發合作。同時,中國的多款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已開啟國際三期臨床試驗,部分試驗在9月初完成首輪接種。此外,中方已宣布,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貢獻。
此前,世衛組織(WHO)曾預計,即便一切順利,疫苗研發也需12至18個月時間。但是該機構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提速明顯。截至8月20日,已向世衛組織報告、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候選新冠肺炎疫苗達30種;而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已有6種,其中3種來自中國,一種來自美國,一種來自英國,還有一種由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和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發;此外還有139種候選疫苗處于臨床前評估階段。
9月21日,世衛組織舉行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全球已有近200種新冠肺炎疫苗處于臨床或臨床前試驗階段,但不是所有疫苗都會研制成功。目前世衛組織正開展“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預計將于2021年底前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旨在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同時獲得新冠肺炎疫苗,并優先提供給衛生工作者和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
目前看,疫苗研發逐漸看到希望的曙光,但是考慮到新冠肺炎病毒較強的傳染性,以及目前國際運輸受到嚴重的打擊,疫苗的運輸將面臨不小的困難。因此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在全球范圍內空運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運輸挑戰”,預估完成這一工作需要至少8000架波音747客機。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但該協會已經在與各大航空公司、機場、全球衛生機構和制藥公司合作,制定在全球范圍內空運疫苗的計劃。盡管目前的疫苗分配方案是基于每人僅需要一劑疫苗的假設,但是如此計算下來,完成這一工作仍然至少需要8000架波音747客機。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朱尼亞克(Alexandre de Juniac)坦言:“安全運輸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將是全球航空業的世紀使命。然而,如果事先沒有仔細規劃,那么這個使命是無法完成的。因此需要開始準備了。”
外媒指出,與一般貨運相比,疫苗的運輸要復雜得多。一般來說,運送藥品類貨物的客機需要機艙內溫度保持在2攝氏度至8攝氏度之間,而一些疫苗則需要機艙內保持更低的溫度,達到冷凍的效果,目前符合疫苗運輸條件的飛機數量較少。因此現在急需要將全球疫苗航空運力擴大到所需的規模。
除此以外,一些國家或地區自身存在的復雜問題也加大了疫苗運輸的難度。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認為,當下在整個非洲范圍內分發疫苗是“不可能的”,這是由非洲航空貨運能力缺乏、地區規模大以及邊境過境手續復雜等多重因素導致的。因此,新冠肺炎疫苗的運輸將需要“近乎軍事行動般的精確度”,并需要在疫苗倉儲地構成的網絡中建立冷藏設施。


此外,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也在聲明中強調了運輸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做好安排,確保疫苗不被盜竊,且運輸過程不受干擾。”
面對“有史以來最大的運輸挑戰”,全球航空業已經開始主動出擊,積極尋找應對之策。目前來看,挖掘現有潛力也許是一個解決方向,比如對客機進行“客改貨”改裝。
受疫情影響,全球的客運航班數量大幅度削減,也導致了此前利用客機腹艙空間進行的貨物運輸受到了嚴重阻滯。盡管各大航空公司的貨運機隊全力以赴進行運輸,全球各地依然出現了航空貨物大量積壓的情況。面對需求與供應間巨大的缺口,全球航空公司相繼開始使用其客機機隊承擔純貨運運輸航空任務。空中客車專為其A330和A350系列飛機開發了改裝解決方案,主要內容就是在拆除經濟艙座椅后在客艙地板軌道上直接安裝貨盤。
中國東方航空是全球最早啟動“客改貨”改裝計劃的航空公司之一,已對其寬體機隊中的6架空客A330飛機進行了“客改貨”改裝,成為目前中國民航規模最大的“客改貨”寬體機隊。據介紹,東航對A330飛機進行改裝后,貨物運輸空間由僅腹艙運輸的約80-90立方米翻倍至180立方米左右,貨物運輸量得以大幅度增加。
外媒指出,對客機進行“客改貨”改裝不但有助于航空公司自身業務的連續性,并緩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遠程航班大范圍停飛而帶來的飛機腹艙貨運運力全球性短缺;還可以幫助航空業解決對于將大量醫療設備和其他物資通過遠距離運輸迅速運至所需地點的人道主義航班的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