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華 崔晶


人物檔案
沈淼,女,嫩江市聯興鄉黨委書記,省婦女十二大代表,先后獲得小康龍江首屆年度貢獻獎·最美駐村書記、全省最美脫貧攻堅奮斗者提名獎、“感動北方人物”、2019年度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2020年省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全國“最美公務員”等榮譽。
2020年12月6日,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公布“最美公務員”評選結果,一個閃亮的名字赫然在列——沈淼,她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黨員干部。
頒獎儀式結束后,沈淼當天就從北京返程。回到嫩江,看到手拉歡迎條幅等候已久的父老鄉親,沈淼感動不已。在與大家合影留念后,她又急匆匆趕回聯興鄉。她說,離開這幾天,好多事放心不下……
系冷暖:從“筆頭”到“心頭”
2015年,初到海江鎮曙光村任第一書記時,沈淼心頭不禁一沉,眼前這個省級貧困村比想象中還要窮——遍地泥草房,村路坑洼不平,村部院內雜草叢生,空蕩蕩的村部辦公室里僅有兩張辦公桌,連臺辦公電腦都沒有,更別提文化廣場和產業項目了。全村共有747戶2413口人,當時貧困人口就多達373戶767人,村民收入微薄,村集體更是負債累累。
對沈淼來說,她要面對的不僅是眼前村里貧困的現狀,還有村民們的質疑:“城里的女干部懂農村工作嗎?”“就是來鍍金的,能給咱村做啥啊!”
面對多重困境,骨子里不服輸的沈淼決心迎難而上。
從1998年成為省委組織部選調生起,沈淼先后擔任過副鄉長、副鎮長、鄉黨委副書記、縣婦聯副主席等職務,她了解基層的情況,更理解村民的質疑。
半個月,300多公里,747戶村民,沈淼帶上筆和本,帶著對村民的關心和責任,遍訪田間地頭,走家串戶調查。她悉心聆聽每一位村民的需求,并一一記在扶貧筆記上。
沈淼在走訪貧困戶張信堂時,老人對她說:“我活了大半輩子,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能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沈淼,村民們的愿望竟是如此質樸。沈淼決定,就先從改變這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開始。
于是,沈淼千方百計尋項目、籌資金,幾乎“跑斷腿,磨破嘴”,終于實現了村里硬件條件的極大改善——硬化巷道7.86公里,修邊溝5公里,安裝路燈146盞,改造危房193所,新建文化廣場3處,整村實現自來水入戶,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打抗旱井10眼,修田間路26.4公里,建成省級標準化衛生室……2015年至今,沈淼累計爭取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全部用在了曙光村期盼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上。
村民們所有的需求和愿望,都被沈淼記在筆記本上,也記在心頭。只有一件一件地落實下去,她才覺得心安。
“王志富,請到診室做檢查。”聽到護士召喚,陪同王志富來醫院的沈淼趕緊扶他去診室,接受由縣殘聯組織的白內障復明手術的術前相關檢查。
87歲的王志富是曙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因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這讓原本就有一只耳朵失聰的他更是生活不能自理。去醫院檢查后,醫生建議他做白內障手術,可一問才知,雙眼的手術費用將近20 000元。老人本就貧困的家庭,根本負擔不起如此高額的醫藥費。
得知這一情況后,沈淼輾轉聯系多家醫院和職能部門。經過多次咨詢和溝通,最終成功協調縣殘聯,免費為王志富老人安排白內障復明手術。
2018年11月29日,沈淼和王志富家屬陪老人到醫院做手術。重見光明的王志富緊握著沈淼的手,不住地道謝:“如果沒有沈書記,我這哪兒哪兒都找不著的農民,可該咋辦呀!沈書記是我的恩人啊!”
在曙光村,受過沈淼幫助的村民還有很多——幫臥床貧困戶張信堂、患癌貧困戶李念忠辦理大病險,使二人各獲5000元賠付金;幫貧困戶孫寶忠免費更換價值1萬余元的義肢;幫當了幾十年“黑戶”的聾啞村民房國仁落戶;幫貧困戶杜玲辦理精神病院入院手續……
奔曙光:以“真心”換“真情”
駐村幫扶時間越久,沈淼對曙光村越親,而村民們也同樣感受到了她的一片真心。
連沈淼自己也不知道,村里人從何時起發自內心地接納了她,而且有的老人見面就直呼她為“老閨女”。
這位村民高度認可的“老閨女”,一心為村里謀發展,帶著村民不斷尋找致富的“曙光”。
為推動增收,沈淼鼓勵黨員和村干部領辦合作社,流轉了全村土地,使村民從有限的土地中解脫出來外出務工,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通過申請協調,建成光伏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戶均年分紅1200元。
2019年6月,經過多方考察,沈淼引領村民建成了滑子蘑扶貧產業基地,以“黨員+合作社+扶貧基地+農戶”的模式,當年種植滑子蘑6萬余棒,帶動貧困戶及村民30余人務工,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在沈淼的“帶頭奔跑”下,2019年,曙光村建檔立卡的29戶59名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1 593元,全部順利脫貧。
這其中自然有滑子蘑扶貧產業的功勞。2019年年底,滑子蘑扶貧基地共產出鹽漬滑子蘑40余噸,滑子蘑干品800多千克,與客商約定在春節后一次性集中收購。
然而,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導致交通受阻,物流停運,客商無法前來收購。眼看著40余噸鹽漬滑子蘑、800多千克滑子蘑干品即將積壓滯銷,沈淼一邊組織黨員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邊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避免損失。
3月4日,沈淼給黑龍江交通廣播打去求助電話,在與電臺主持人對話時流露出的誠懇與急切感動了無數聽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隨即,黑龍江交通廣播緊急聯動東北三省11家交廣臺協作,連續十幾天滾動播出求購信息,先后同3 家交廣臺5次連線推介。與此同時,黑河市婦聯、黑河廣播電視臺等部門的微信公眾號同步宣傳,“小康龍江”“每日優鮮”等電商平臺同步對接銷售。在多方助力下,僅前三天,曙光村的滑子蘑便售出兩噸,銷售局面逐漸打開。
疫情導致扶貧產品滯銷的問題也引起了黑河市委書記馬里的高度重視。他在曙光村調研時號召全市中省市直單位通過“消費扶貧”來減輕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全市各單位干部職工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下,曙光村積壓的滑子蘑最終成功售空。
燃熱情:舍“小家”為“大家”
忙碌的時光總是飛逝而過,6年來,沈淼用腳步丈量脫貧路,帶著曙光村找到了致富的希望。今年6月,圓滿完成曙光村脫貧攻堅任務的沈淼調任聯興鄉黨委書記。
盡管充滿不舍,但沈淼知道,她對曙光村的愛會一直延續,無論身處哪個工作崗位,她都會為老百姓的事竭盡全力。
剛到聯興鄉不久,沈淼就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傳來熟悉的聲音:“老閨女啊,你忙不啊?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幫我聯系辦理的低保辦下來了,我和你叔這回有保障了!”
“太好了!嬸啊,你和我叔一定按時吃藥啊,好好養身體,哪里不舒服就隨時給我打電話。”高興之余,沈淼不忘耐心囑咐老人。
打來電話的是曙光村年過七旬的村民趙學芹。多年來,老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心臟病,她和老伴兒范良杰因為吃藥看病的事兒,沒少讓沈淼幫忙。
據沈淼回憶,上次接到老人的電話,還是今年2月末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候。當時,老人打電話告訴沈淼,家里的胰島素和治心臟病的藥再有一兩天就要用完了。對于糖尿病人來說,胰島素一次都不能停,但因為封村不能出門購藥,老人急得說話都有些語無倫次了。
沈淼先是安慰老人不要著急,她一定會想辦法及時買到藥,同時一再叮囑老人,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不要隨意出門,安心在家等消息。沈淼多次撥打電話、四處求人,好不容易在嫩江市區一家疫情期間還在營業的藥店買到藥品。可當時通行受限,沈淼又輾轉聯系,最后求助一輛鄉政府運送物資的車,幫忙到藥店取了藥,然后帶到嫩江城東零公里卡口,再由封村值守的村干部到卡口處取回,最終把藥及時送到老人手上。
收到幾經周折才買到的藥,老人哽咽著給沈淼回了個電話:“老閨女啊,這不比平時買藥啊!為了幫我買救命藥,費了這么大周折,真不知怎么感謝你才好……”
沈淼總是這樣,她的心始終牽掛著百姓,卻連自己的家人都顧不上。這些年,她早已習慣了奔波在為民解困的路上。
到聯興鄉的新崗位后,沈淼遍訪貧困戶,對全鄉貧困戶的房屋維修翻建情況開展“回頭看”,爭取維修資金,進一步保障貧困戶的住房質量。短短4個月時間,她便爭取到高標準農田、移民村工程、自來水工程、水利工程、美化鄉村等近7000萬元的惠農項目資金。
8月2日零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席卷聯興鄉東寧村,降雨量達230毫米,興盛屯內積水有兩米多深,19戶村民被困遇險。緊急關頭,沈淼不顧危險,靠前指揮搶險,在洪災一線連續奮戰20多個小時。最終,在嫩江市消防大隊和森林消防隊的支援下,被洪水圍困的39名群眾全部成功轉移。
捧群眾冷暖于心間,把青春獻給黨;守初心使命于前路,以汗水綻芳華。在為民服務的公仆路上,沈淼用一串串踏實閃光的足印書寫著“最美”的人生答卷。
年終歲末,沈淼又馬不停蹄地奔走在訪民問需的路上。她的腳步越來越堅實、越來越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