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任紅禧 王宇萌

“我想把家鄉的產品賣向全世界!”2020年11月底,聽說遜克縣電商發展中心要舉辦跨境電商培訓,雪鄉之狼酒業公司總經理代忠誠立刻報了名。此前,他在參加該中心舉辦的直播培訓后,通過直播帶貨,月銷量達600多單。
從9月底到12月4日,每期設有100個學員名額的跨境電商培訓班連辦了9期,場場爆滿。正如代忠誠所說:“火爆的培訓背后,是整個遜克縣電商發展形成的濃厚氛圍。”
遜克的電商產業起步相對較晚,自2017年年底才著手布局。但短短三年時間,遜克全縣的電商經營主體就由2017年的200家增至3600余家,農村產品線上銷售額從1000余萬元躍升至1.08億元。這座北疆邊城已成為“電商產業示范縣”中的一匹“黑馬”,跑出了令人欽佩、值得借鑒的發展“加速度”。
破題: 搭平臺、引“金鳳”
遜克位于黑龍江中游右岸,與俄羅斯一江之隔,曾被國家環保部門評為“全國生態第一縣”。然而,由于地處邊疆、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并未給當地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為了破除發展困境,2017年年末,遜克縣委提出,舉全縣之力發展電商產業,將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作為電子商務年,并成立了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擔任組長的電商推進組,搭建電商發展平臺,引導全縣電商產業快速發展。
2018年年初,遜克縣啟動電商產業園建設項目,建成集創業培訓、電商孵化、運營服務、產品展銷、物流倉儲和辦公服務六大功能為一體的園區,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對于入園企業進行線上推廣產生的費用,縣財政按10%的比例予以補貼,并按照銷售額度予以獎勵。
同時,為了解決電商人才不足的問題,遜克縣以年薪20萬元的待遇向全國電商英才拋出橄欖枝。2019年,借著機構改革的契機,遜克縣又增設了電商發展中心這一新機構,配置編制10名,發展電商產業戰略的決心可見一斑。
徐東東便是遜克從“電商之都”——義烏引入的電商人才之一。此前,遜克出生的她已在義烏電商領域打拼11年,有了屬于自己的企業。
2018年4月,幾經考慮,徐東東毅然決定放棄既有事業,回鄉助力打通特色農產品在線銷售的“最后一公里”。
短短兩個月時間,徐東東就走遍了全縣9個鄉鎮的龍頭合作社,準確掌握了成型產品和可開發產品情況,共收集農林山特產品97種,并召集36家合作社及企業共同商討提升品質、打造品牌等問題,逐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遜克縣地處偏遠,快遞成本較高,徐東東與遜克縣快遞企業反復洽談商議,最終將合作價格由全國通票2公斤以內5~8元降至3.5元,大大降低了電商企業的物流成本。
由于專業能力和業績貢獻出色,2019年12月,徐東東被破格提拔為遜克縣電商發展中心副主任。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遜克電商發展中心逐步搭建起擁有3名培訓講師、3名運營助理、3名美工、2名綜合文員、1名講解員的團隊,形成了遜克電商發展啟蒙的“夢之隊”。
推進: 促動全民“觸網”
徐西美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電商達人”——2020年9月,這位車陸鄉下道干村的村民幫村里賣出了近萬斤農家粉條。
就在一年前,徐西美懵懵懂懂地來到電商產業園參加培訓,在講師手把手的指導下,邁出了網上“開店”的第一步,主營本地綠色無公害土特產。經過不斷摸索和細心打理,徐西美的網店銷量穩步提升。
在遜克,還有很多像徐西美這樣的農民,經過專業培訓后,成為“電商大軍”中的一員。
“為推進電商產業快速發展,我們確立了‘十名領軍人才帶動百個支部,培訓千名黨員,帶動萬名群眾學電商的工作目標。”遜克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萬發介紹,由縣級領導帶頭,實行黨政干部全員培訓,為縣內每個黨支部培養一名電商骨干,通過激勵廣大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促動形成全民參與學電商的濃厚氛圍。
很快,在遜克縣委組織部的牽頭下,“全民電商培養工程”緊鑼密鼓開展起來。
群眾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報名桌前排起長長的隊伍。然而,對縣電商中心而言,培訓的壓力著實不小——很多學員缺少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有的甚至連電腦的開機鍵都找不到。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電商中心工作人員不僅從“ABC”教起,還結合自己的實操經驗,編寫印制了11 000冊電商入門手冊,供學員免費使用。
在電商中心講師的耐心傳授下,很多學員從零起步、快速入手。
培訓當天注冊店鋪,七天出單,當月銷售額過萬元——這是郭志榮參加電商培訓后的創業速度。
2018年以前,這個來自寶山鄉青嶺村的農民連電腦開關機都不會。2018年5月,通過培訓,她不僅學會了使用電腦,還掌握了線上店鋪運營、直播、PS制作等技能,網店經營逐漸成型。
遜克的電商培訓也影響帶動了周邊縣區。聽說遜克電商培訓課講得好,不少縣區向他們發出邀請;孫吳、愛輝等縣區的不少農民也慕名到遜克學習;黑河市還兩次將農村黨員電商培訓示范班定在遜克。
兩年來,遜克電商發展中心共舉辦培訓班430余期,培訓學員13 286人次。如今,遜克電商產業發展氛圍濃厚,電商經營主體增加至3600余家,從業人員已達5000余人。
提升: 撬動“粉絲”經濟
“看準請拍單。”2020年8月6日,剛吃罷午飯,寶山鄉寶山村黨員楊平像往常一樣,在自家院子里架起手機,開始了瑪瑙原石“直播帶貨”,連續三塊原石被“秒拍”。
2019年年底,楊平從零起步做“直播”,陸續積累了4000多名“鐵粉”,疫情期間,她曾在一天之內賣出了四噸瑪瑙原石。
楊平所在的寶山鄉地處小興安嶺北麓,礦產資源豐富,素有“紅瑪瑙之鄉”的美稱。可是,因地處偏遠,“有寶運不出”一度是寶山鄉發展的難題。
“一定要讓寶山的瑪瑙和農產品走出大山,賣個好價錢。”這是寶山鄉黨委副書記李雪最初的夢想。隨著全縣推進電商發展,李雪帶領村民創建電商聯盟,并在大山深處成立了電商聯盟黨支部。
疫情期間,寶山鄉累計幫助43戶貧困戶銷售滯銷的瑪瑙原石總價值46 000元,幫助19戶貧困戶銷售滯銷的農副山特產品總價值9500元。
隨著近年來流量媒體的高速發展,電商模式也從靜態網店轉向“直播帶貨”。
遜克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呂高峰認為:“通過放大‘粉絲經濟效益,助推特色農產品,可以幫助更多農民受益。”
為推進“粉絲”經濟發展,遜克電商發展中心策劃實施了“互聯網+‘網紅+農副產品銷售”的“網紅”發展計劃。
坐擁140萬粉絲的“彼得大叔”絕對是遜克縣第一“流量擔當”。“彼得大叔”本名董德升,是一名俄羅斯族人,金發碧眼的面孔,加上幽默正宗的東北嗑兒,使他迅速“走紅”網絡。
在“彼得大叔”家,董德升負責“搞笑”、吸引流量,妻子楊月梅則負責選貨、發售。每次“彼得大叔”直播,超高的人氣都會轉化成強勁的消費能力——每天帶貨銷售額可達3.5萬元。
在“網紅”們的帶動下,新型農村電商隊伍快速發展壯大,為電商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與此同時,遜克縣委、縣政府組織電商企業與合作社及農戶進行產銷對接,通過電商倒逼產業鏈變革,初步實現了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2020年7月,在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組織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名單中,遜克縣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