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輯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全球首個服務貿易領域綜合性展會,同進博會、廣交會一起成為中國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臺。服務機器人·智能科技專題是2020年服貿會8個行業專題之一,設置了智慧家庭、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商業、智慧環境五大板塊,全面展示未來工作和生活場景。
哪些服務機器人更吸引你的眼球?一起去看看吧!
發球機器人M-ONE
傳統的乒乓球專業訓練方式中,往往靠教練給運動員喂球,這種方式對教練本身的體能和水平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事實上,這種方式在訓練速度、旋轉、落點控制、頻率等方面無法滿足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需求,也無法讓運動員快速形成準確的肌肉記憶。
龐伯特發球機器人M-ONE則可通過控制和調節速度、落點等參數,刺激運動員不斷達到極限,使其快速形成強烈的肌肉記憶。它還能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平臺,將乒乓球技術轉化成一個又一個可視的數據,為運動員建立良性的、可量化的訓練標準,且能讀取球的軌跡等數據,結合姿態捕捉,實時給出反饋指令,讓運動員對自己的能力有更直觀的認知。
M-ONE具有多種訓練模式,無論業余愛好者還是專業運動員,都可將儀器調至適合自己當前水平的訓練模式進行訓練。
“絕影”機器人
一談起仿生機器人,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存在。從雙足人形機器人到Spot mini四足機器人,其展示出來的實力不僅在美國一枝獨秀,相比歐洲團隊也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如今,包括波士頓動力在內的四足機器人團隊已經開始了商業化探索,中國也有機器人團隊造出了四足機器人,并開始在市場上尋找合適的商用場景。云深處自主研發的“絕影”機器人便是其中的代表。
2019年11月1日,“絕影”最新迭代版本發布,該產品在運動性能和感知能力方面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復雜地形上的跳躍和奔跑步態,在四足機器人的控制算法上再次取得突破。
如今的“絕影”身長85厘米,站立時身高65厘米,體重約40千克,外形更加靈敏、圓潤。憑借仿生腿部設計以及更加強大的關節驅動能力,新“絕影”可以躍過約40厘米的障礙物,原地起跳高度為70厘米,立定跳遠距離可達1.5米。同時,新“絕影”具備足夠的感知能力,可以順利地找到充電樁,為自己充電。
無人駕駛清潔車“蝸小白”
當整個城市還沉浸在睡意之中時,環衛工人早已開始忙碌,為我們守護著腳下的一片凈土。然而,以下這組數據讓人觸目驚心:一年時間內,某城市主城5區及3個度假區共有347名環衛工人,平均每1.5天就會有一名環衛工人因車禍而傷亡。如何關愛環衛工人,讓他們獲得更多的保護,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
智行者研發了一款無人駕駛的智能清潔車“蝸小白”。它配備了無人駕駛和智能清掃系統,可以自主完成路面清掃、灑水、垃圾收集等工作,還能通過自主學習能力規劃清掃路線,并區分垃圾和非垃圾,實現高效清潔。
在清掃過程中,“蝸小白”首先會通過激光雷達采集清掃區域的環境信息數據,繪制出三維環境地圖,然后根據這張地圖識別出不同的清掃路況,采用不同的清掃模式,提升清掃效率。
對于道路邊緣縫隙這些較難清掃的區域,“蝸小白”的衛星導航定位精度可以達到5厘米,而清掃刷的寬度是12厘米,這樣當清掃車在距離道路邊緣5厘米的范圍內作業時,就能保證全范圍覆蓋。
消防救援六足步行機器人
和平年代,搶險救災是最危險的職業,社會在予以救災英雄們更多尊重與理解的同時,也應該為這些“逆行者”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援,讓他們在行動中獲得更多的保護。
消防救援六足步行機器人主要用于火場偵察、?;诽綔y、滅火、搬運、救援等多種作業,能有效減少災害事故中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它通過將驅動器以及所有的控制線路集中在身體上方的密封箱體中,實現有效的集中防護,使機器人可在濕熱、輻射等復雜環境下安全地執行任務。同時,由于其腿部只保留了機械結構,因此機器人可以順利地通過水潭等區域。
水下仿生機器人
近年來,仿生機器人逐漸在軍事、航天、航海、醫療等領域發揮獨特作用。伴隨著海洋資源越來越被世界各國重視,水下仿生機器人正成為人類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而隨著潛水運動、水下攝影、水底探索等活動的不斷開展,水下機器人的應用逐漸從專業領域向消費領域拓展。
博雅工道設計的水下仿生機器人模仿熱帶盒子魚的外形特征,打破了傳統ROV的有纜操控方式,以單關節尾鰭驅動為動力,與采用螺旋槳方式驅動相比,能量轉換效率提升到85%,極大地提升了續航時間。
該水下仿生機器人可采用Wi-Fi或水聲通信,突破了傳統有纜通信方式的屏障,將便捷性和可靠性融為一體,實現人對機器人的可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