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生
近年來,安徽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遵循中央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認真落實市場監管總局、安徽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部署,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在國務院食安委對各省2019年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中,安徽進步明顯,首次躋身評議考核A級等次。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徽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民生工程。食品安全是民生,事關百姓身家性命,關系每個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民生與安全聯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政治。
推進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要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健全責任體系,完善規章制度,凝聚齊抓共管合力,構建大市場監管格局,創新監管舉措,強化技術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為貫徹中央關于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重要精神,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2019年11月,安徽出臺《省委常委會委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編制了黨委常委責任事項38項、政府領導責任事項77項,明確了省委書記、副書記、省委常委會其他委員以及省長、省政府分管食品安全工作副省長、省政府領導班子其他成員食品安全工作職責。截至2019年底,全省各地均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自上而下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得到建立。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就食品安全工作出臺了規范性文件,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為完善食品安全法治環境提供了有利條件。今年3月以來,為配合實施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適應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安徽迅速啟動修訂《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
4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新修訂的《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新條例強調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推進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并率先將設立特殊食品銷售專柜專區等相關要求寫進法規。為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安徽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部署了10個方面44條任務舉措,明確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中長期目標和措施。同時還出臺《安徽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制定了《安徽省食品安全治理規章制度建設計劃(2020-2021年)》,提出今明兩年安徽需要制定的食品安全規章制度計劃并逐項明確責任單位。

2019年,安徽重新組建了省食安委,由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委員會主任,常務副省長擔任常務副主任,分管市場監管和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省長分別擔任副主任。全省15個市實行了食安委“雙主任”制,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委員會主任,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工作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工作實際,增加了省委政法委、省委網信辦、省民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數據資源局等為省食安委成員單位,增設了省公安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為省食安辦副主任單位,著力健全委員會組織架構。制定了《安徽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安徽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制度》等文件,定期召開食安辦主任會議、聯絡員會議,建立食安專報制度,實行食安辦副主任單位集中辦公制度,充分發揮副主任單位作用,構建齊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前,由于監管主體相對獨立,職能部門各管一攤,監管實踐中職能交叉、權責不清、協調不暢等問題不可避免。改革后,市場監管部門整合了監督執法、廣告、知識產權、標準、產品認證、檢驗檢測等職能,形成統一的市場要素體系,為做好大市場環境下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組建以來,堅持把食品安全作為首要職責,加快推進機構、職能、人員整合融合,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食品安全工作重點難點問題,相關處室均把食品安全作為重要職責安排部署,在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以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相關職能在大市場監管體系下更好協同發揮作用,工作銜接更加順暢,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食品安全大市場監管格局初步構建。
安徽食品產業基礎薄弱,全省共有50多萬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監管對象多、小、散,面對監管力量與監管對象不相匹配的實際,如何創新監管舉措,使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發揮作用,是一個重要課題。
針對現有監管隊伍不能滿足監管需要的實際,全面實施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按照企業風險高低確定監管頻次,分為一般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和高風險四個級別,根據風險級別分別實施年度不少于1、2、3、4次的監督檢查,提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企業規范管理,增強風險意識,從源頭建立風險防控措施和責任體系。
同時,創新實施第三方檢查,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的輔助性監管、專業性“診斷”和現場實踐教學,實現監管部門、監管對象和專業機構的良性互動。采取集中輪訓、“現場檢查+培訓”、“第三方檢查+培訓”等方式開展培訓,全面提高監管隊伍履職能力和執法水平。率先推行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鼓勵員工舉報本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食品安全監管本質上是對食品安全風險的管理,抓食品安全工作,防勝于治,必須把技術支撐建設作為固本強基之策,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近年來,安徽扎實推進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實施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在全省建成1039家基層市場監管所食品檢驗室和725個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快速檢測室,基本實現市、縣、鄉三級食品檢驗能力全覆蓋。同時推動將食品安全納入省科技計劃項目支持范圍。
近年來,安徽主動加強與長三角兄弟省市溝通協調,定期交流會商,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合作事項;各市以滬蘇浙為標桿,搶抓機遇、對標對表、積極作為,全方位深度融入長三角,在促進高質量發展、推進食品安全長三角一體化上加快步伐。
安徽制定了《長三角食品安全區域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與上海、江蘇、浙江先后簽訂了相關協議,合肥市還與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寧波等市簽訂了《長三角地區共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合作協議》,長三角一市三省每年輪流召開長三角食品安全區域合作組專項會議、每季度召開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及風險預警協作例會。積極開展交流互動,2019年先后在宣城、蚌埠召開長三角食品安全合作組會議和聯絡員會議,共商合作事項。邀請上海、江蘇、浙江省市場監管局來皖參加“2019長三角食安發展一體化與智慧提升專題研討會”,并先后赴上海、江蘇、浙江參加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長三角食品安全多元共治主體責任落實研討會、食品安全論壇、基層食安辦建設現場會等活動,共享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促進食品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
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需要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持續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大市場食品安全監管優勢,推進長三角食品安全一體化進程,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在推進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上實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