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早上我是很少早起的,即使早起也只是在四角的樓房里為兒子準備早餐和午餐,因為中午我是沒時間回家照顧10歲的孩子的。偶爾早起偷閑,卻發現清晨別樣的美。清晨打開大門,頓感清新、濕潤,令人神清氣爽的氣息瞬間就會把你包圍。在這個早起的朦朧中,你會發現一份寧靜、一份和諧,讓你的心不禁歡快地跳動起來——生活原來如此具有美感。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校園的早晨尤其是寧靜的。薄薄的晨霧像紗一樣籠罩著校園,教學樓隱沒在淡淡的晨霧中,三五成群的學子結伴而行,歡聲笑語,如同銀鈴。
早晨的風景是美的。而我或貪戀舒服的被窩,或忙于生活的責任,錯過了無數個美麗的清晨。早上的風景只屬于那些早起的人。由此,我不禁想到我的學生們。他們大多是十三四歲的青春少年,都是農村孩子,生活條件和環境相差不大。他們同時入學,同時接受教育,可九年義務教育下來,他們卻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至于他們人生的道路迥然不同。為什么?無非是方海權所說的,“勤奮好學是提高自己才能的最好方法。”
讓我們看一下這些熟悉的事例: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墨池盡染,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沉浸在數學中,常常廢寢忘食。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于他經常勤奮鉆研,通宵達旦,夜間行船的人們常把他房間的燈光當作航標燈。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于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勤,就是要珍惜時間,勤學習,勤思考,勤探究,勤實踐。最寶貴的勤奮,不光是身體上的勤奮,更是精神上的勤奮,勤奮靠的是毅力,是永恒。
愛迪生說過,天才等于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靈感。《荀子·勸學篇》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從這些話里我們不難看出,勤奮、刻苦才是成功的基石。我們的學生在求學的道路上同樣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任何人要想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條件。在學習上要沉下心,少一點貪玩,少一點浮躁,腳踏實地,為自己營造一個勤奮的環境,樹立高遠的目標。學會思考并持之以恒,我想,每個人都會有展翅高飛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