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長煜
每周六天工作制,白天下管片,夜晚輪流巡邏。公安機關每天工作時間是“三個單元一拐彎”,“三個單元”是指上下午各一個單元,晚飯后至10點是一個單元,10點以后繼續工作,“拐彎”到半夜。因此,在派出所工作的干部、民警一律常住集體宿舍,只有到星期六晚上才準許回家休息,周日晚上繼續工作。巡邏四個小時,四個班“連軸轉”。派出所停休是常事,有時一連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不得休息,別說加班費,連夜餐費也沒有。面對超負荷的緊張工作,大家毫無怨言,反以艱苦奮斗為榮,表現出高昂的革命斗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那時大家都覺得:派出所的工作平凡、瑣碎、艱苦,但是責任重大,非常光榮。
1949年6月3日,市政府發布訓令:市民政局戶政科移歸市公安局,各區、街之戶政業務亦同時移交各公安分局和派出所。8日,市局發出通知,從6月15日至7月5日在全市進行查對戶口工作,目的是查清全市戶口數目,發現、培養治安積極分子,掌握各類特種戶口。為了搞好這一項基礎工程,市局還印發了《北平市戶口查對實施辦法》。根據市局的統一部署,我們把民警分為兩個人一組,從20日開始,每天走街串巷,逐人逐戶地核對戶口。那時除了大雜院外,大部分市民住在四合院,住戶不多,很幽靜,平日大門緊閉,叫門入戶難。我們要求核對戶口要見人,白天不在,晚上再去,有的要跑好幾趟。在入戶過程中,我們要求民警耐心做群眾工作,態度和藹,爭取群眾的配合和支持。9月5日,經過大家的努力,查對戶口工作勝利完成,達到了市局提出的目標。查對結果,北平市共有44萬多戶,200多萬人。我們派出所有一千多戶,一萬多人口,從中發現了一批國民黨特務、反動黨團骨干、王鳳崗匪徒、封建反動會道門骨干以及一些可疑分子,為開展對敵斗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派出所工作煩瑣,經常是下管段查戶口,往往徒勞無功,民警難免產生“費力不討好,不如偵查破案轟轟烈烈”的思想。通過一段工作摸索和實踐,大家逐漸認識到派出所是公安機關的最基層單位,保護好一方平安就是最大的成績。刑事大案要案的偵破離不開派出所,派出所的公開管理,可以彌補秘密工作的不足。少數同志一度對工作中了解的情況不重視,不懂得積累材料的重要性,我們就在派出所內部開展了挖“肚底”活動,要求每個民警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寫成文字材料,按人按戶地建立檔案備案,對管界情況做到“了如指掌”。我們這么做,同時解決了民警工作變動后工作斷檔問題。為此,市局派人總結了我們的經驗,并在《人民公安報》(現《首都公安報》)上發表。后來經過不斷完善,發展成民警對戶口管理的“四知”,即:知歷史、體貌特征、綽號;知家庭情況、經濟來源;知現實表現;知社會關系。做到敵我分明,敵動我知,對可疑人員要做到三天發現。按彭真同志要求那樣:“對北京的社會治安和政治情況,一定要搞得像玻璃板、水晶石,像鏡子一樣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