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華
武穴市聚焦組織體系建設,在總結今年疫情防控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把小區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關鍵點、著力點、落腳點,以“三構建”全面完善小區治理體系。
構建完善的頂層設計藍圖
創新組織。在街道層面,由街道黨組織和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重點“兩新”組織黨組織共同組成街道“大工委”制定“大工委”工作規則(試行),負責系統謀劃、統籌協調、整體推進街道范圍內基層黨建等工作;在社區層面,由社區黨組織與小區業主委員會、駐區黨員民警、下沉黨員代表等共同組成社區“大黨委”,制訂社區“大黨委”工作規則(試行),推動社區黨建從封閉運行、自我服務向開放運行、共同服務轉變。
創新規劃。隨著城市城鎮化發展加快,過去劃分的118個網格發展不平衡,難以適應新時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需要。武穴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重新劃分235個居民小區,推行235個小區市級領導包保全覆蓋。印發《小區治理共性任務清單》和《“微改造”清單》,明確36個小區示范點等系列工作任務,以點帶面,分批次完成全市小區的提檔升級。
創新制度。武穴市出臺“1+5”文件,即《關于深化新時代黨建引領加強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的意見》和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區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小區黨組織建設、在職黨員干部下沉、志愿服務5個方面的配套文件,實現各街道按市委賦權事項、履職清單平穩運行,規范和保障社區工作者薪酬系數及工資待遇,確保全市78家市直單位黨組織5400余名在職黨員有序下沉。
構建高效的三方聯動機制
政治引領。小區黨組織每月組織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開展一次聯席會,研究小區內重要事項,解決居民實際問題,真正發揮小區黨組織在小區治理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完善機制。全面推行三方“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即將符合條件的黨支部班子成員推選為小區業務會主任,物業服務企業中的黨員職工納入小區黨組織統一管理,實現三位一體、協調聯動、規范高效的管理機制。
提升服務。小區治理工作的關鍵是解決居民的難題,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武穴市通過重點抓好“四建一改”工作,即建組織、建陣地、建物業、建機制和老舊小區改造,實現235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全覆蓋,健全各項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出臺《武穴市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分批有序的做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居住環境水平。
構建精準的黨員服務體系
打造服務隊伍。服務群眾的關鍵在于建好一支作風優良、勤政務實、敢于擔當的黨員干部隊伍。市委將“在職黨員下沉”與“志愿服務”兩項工作結合起來,組織全市在職黨員干部下沉小區、編入支部、進駐樓棟(黨小組)。對志愿者進行分類管理,分層次、分區域、分類型建立志愿服務信息庫和項目庫,打造一批全天候志愿服務隊伍。
加強日常管理。日積月累建功勛,各社區建立《在職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活動記錄本》,把黨員下沉開展服務工作固化為每月支部主題黨日的規定動作,對下沉黨員的活動情況、服務情況、綜合表現進行備案管理,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提供精準服務。為讓黨員下沉服務發揮實效,切實解決群眾痛點,提升小區服務水平,武穴市開發線上APP平臺,建立現代化精準服務體系。完善“居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群眾評單”的黨員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廣泛收集居民訴求,限時解決問題,促進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
(作者系武穴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