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
2020 年6 月,湖南省水利廳、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并商省委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同意聯合發布《關于做好基層水利特崗人員定向培養工作的通知》(湘水發〔2020〕18 號)[1]。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探索建立柔性引進專業實用人才機制,加大農村定向大學生公費培養力度,為湖南省水安全戰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決定自2020 年起分五屆為基層定向培養水利特崗人員2 500 名,其中2020年計劃招生500 名。該舉措有望為基層輸送一批高水平的水利專業人才,解決湖南省基層水利專業人才缺失的問題,對國內基層水利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借鑒意義。
基層水利特崗人員定向培養是一次大膽的創新,沒有完全可以套用的經驗。但好在定向培養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借鑒的案例,開始于2007 年秋季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就已經成功實施了十多年,其中也暴露出來很多問題[2],這些可以為實施基層水利特崗人員定向培養計劃提供參考。借鑒其他公費生培養項目的經驗,從基層水利特崗人員的特征入手,剖析培養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期為基層水利特崗人員定向培養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基層水利特崗人員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定向,即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這也是實行該計劃的首要原則。也正因為這些定向原則,使得基層水利特崗人員具有一些特征。
1)定向招生
各縣(市、區)根據基層水利事業單位編制空缺及水利人才隊伍的需求情況,確定年度招生計劃,定向招收25 周歲以下、有本縣(市、區)戶籍并已報名參加當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考生。根據湘水發〔2020〕20 號文件[3],第一批水利特崗生招生計劃分配給了102 個申報了需求的縣(市、區)。
2)定向培養
培養院校面向有招生計劃的縣(市、區)招生,按照學歷層次要求定向培養,其中本科培養院校為長沙理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婆囵B院校為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特崗生免繳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教材費,并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享受獎助學金等資助政策,在資助政策規定范圍內與其他在校生享受同等待遇。這就要求培養院校根據基層水利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針對性地制定培養計劃進行培養。
3)定向就業
定向培養的畢業生經考核合格后,由生源所在縣(市、區)委編辦辦理入編手續,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事業單位聘用手續,安排到基層水管單位(水利崗位)工作。也就是說特崗生不用像其他學生一樣擔心自己的就業問題,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更加專心、專注于各種知識的學習和素質、能力的培養。此外,被聘用的特崗生在聘用單位服務時間不少于5 年,并承諾在校學習和服務期內,不報名參加國家全日制學歷招生考試和其他行政企事業單位及非公有制企業的考試錄用或招聘,學生的培養與就業都在契約的框架下進行。
1)現有教學體系不能滿足定向培養的需要
培養院校現有的教學體系是針對該專業全體學生的,而特崗生的培養目標定位、知識能力的要求相對更明確、更具體,因此現有的教學體系,特別是課程設置方面可能不能完全滿足基層水利部門的要求。
2)學生專業興趣不確定性
盡管選擇定向培養學生的志愿都是水利類專業,但不可避免有些學生在入校后可能出現專業興趣轉移的問題。部分特崗生選擇水利專業可能是沖著高考優惠或者“免費”讀大學才選擇的定向生,當他們入校后,隨著對專業及自己興趣新的認識,有可能出現不滿意現在的專業或者以后的工作去向的情況,出現對水利方向職業認同感不強問題[4]。
3)學生學習動機不足
學生“入學即就業”,正因為沒有了就業的壓力,可能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習動機不足。學習動機不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導致特崗生的培養質量達不到預期目標。
4)學生履約情況不符合預期
學生選擇水利專業后,發現跟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不相符,或者發現自己不適應該專業,想改學其他專業;或者學生畢業后想去大城市發展,不想回到生源地服務;或者在生源地服務期間,發現與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遠,這些情況在普通的水利專業的學生中都有出現,對于特崗生而言,盡管已通過簽訂協議進行了約束,但仍然存在特崗生單方面毀約的可能性。
5)其他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
除了以上問題,還有很多其它在培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生在就讀過程中,發現自己對科研比較感興趣,要進一步讀研深造、學生學習成績差,不能按時畢業、學生中途違反校規,導致退學等等,是否要建立一套淘汰激勵機制,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思考,不能等問題來了再臨時應對。
1)針對性修改教學體系滿足定向培養需要
特崗生畢業后服務的是基層水利工作,這就要求教學體系進行相應的修改,從而滿足基層水利工作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的需要。在理論教學體系方面,要根據基層工作需要,在現有的培養方案基礎上,對原培養方案的課程進行增加或刪減,因此,選修課、必修課也要根據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同時,在培養過程中,要選配知識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基層工作實際開展教學工作,并邀請校內、外水利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結構。在實踐教學體系方面,要加強與地方水利部門的聯系與互動,利用政策優勢,與地方水利部門合作建立一批實踐基地和平臺,圍繞基層工作開展教學實踐活動。通過針對性地修改教學體系,滿足定向培養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感。
2)學校、單位、社會共同營造良好環境,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特崗生的培養不單單是培養院校的事情,需要學校、單位和社會共同為其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院校要在學生入校后,用基層水利先進典型和先進事例引導學生,加強職業認同教育,引導特崗生熱愛基層水利事業,樂于為基層水利奉獻。通過設立特崗人員專項獎學金,提升學生的優越感與自豪感。爭取包括基層水利部門在內的各級政府部門對特崗人員培養的持續關懷,并提供必要支持,如提供寒暑假水利崗位實習,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規劃,為其解未來發展之憂。全社會更應當對基層水利特崗人員這個新生事物盡全力支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憂、安心。
3)加強職業使命感培養,促進學習積極性
研究表明,職業使命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業投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對專業的認同水平對學業成就有顯著而正向的影響,所以熱愛型的學生學業成就水平通常也會更高[5]。因此,在對特崗人員的培養過程中,要選配精干的教師隊伍及輔導員隊伍,聘請各級水利部門及企事業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方面的專題教育,在教學和日常培養過程中加強職業使命感的培養,提高專業認同水平,讓學生更加熱愛這個專業。對于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同學,也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激發學習動力,樹立學習的信心。
4)強化契約精神宣貫,暢通職業發展路徑
學生的履約情況其實反應的是學生的契約意識強不強的問題。在日常培養過程中,要強化契約精神的宣貫。要讓學生覺得定向就業不是對他們擇業的束縛,而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和證明。
此外,目前水利專業畢業生不愿意到基層工作的原因主要還是基層待遇低、職業發展空間小。只有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暢通職業發展路徑,才能夠讓定向生既能下到基層,還能在基層留下來。否則,服務協議到期之日便是畢業生離開基層之時。
5)制度先行
湖南省基層水利特崗人員培養方式是一次解決我國基層水利人才缺失難題的嘗試,盡管有類似的免費(公費)師范生培養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仍然存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政策上要提前研究,建立水利特崗生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以滿足特崗生的全方位培養需求。同時,培養過程中要形成良性的會商機制,政校雙方定期研究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湖南省第一批基層水利特崗人員的培養工作已經開啟,只有多思考、推演培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前做好預案,才能夠將培養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細致入微。相信在水利人的共同努力下,各培養院校一定會交出一份完美的定向培養工作答卷。而這些定向培養的水利人才一定能夠在基層水利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推動湖南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