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鳳年,呂彩霞,車小磊
河南省地處中原,在黃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如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有新作為,在推進河南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有新成效,在新時代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水利篇章?在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講話一周年之際,本刊記者采訪了河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劉正才。
中國水利:請您談談一年來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講話精神方面的新認識和新體會。
劉正才:我從三個維度來談:
第一,從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看,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明確了總體目標,就是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幸福河內涵包括河流健康和人民幸福兩個方面,就是在維持河流自身健康的基礎上,為流域人民持續提供優質生態環境和社會服務,提高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支撐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要滿足六條標準:
一是水災害有效防御。就河南而言,黃河水患多發生在中下游,特別是在黃河大堤之內仍生活著150多萬群眾。水多水少都是害,建設幸福河必須要有效防御各類水旱災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著眼保障江河長治久安,就要加快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強化非工程措施,提高洪水的監測預報和科學調控水平,全面提升水旱災害綜合防治能力。
二是水資源安全可靠。河南是我國糧食生產核心區,沿黃地區又是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都需要黃河水資源的支撐。建設幸福河必須確保水資源安全可靠,主要體現在水量和水質兩個方面,根本要靠提高用水效率。要堅持開源節流并舉,提高供水能力與因水而定倒逼提高用水效率兩手發力,建立科學完備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體系、安全可靠的供水工程網絡,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科學調配,可持續地供給優質水資源,讓人民群眾喝上潔凈的放心水,讓經濟社會用上合格穩定的供水,讓農業生產用上有保障的灌溉水。
三是水生態健康穩定。建設幸福河必須維持河流湖泊生態系統健康穩定,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做好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河湖治理等工作,保證河湖水域不萎縮、功能不衰減、河道不斷流、生態不退化,保障河流在遭受外界活動干擾時,具備一定的水體自凈以及水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
四是水環境優美宜居。河湖不僅是生命的源泉,還承載著人們對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設幸福河必須保持優美宜居的水環境。要通過部門、流域和區域的聯防聯控、共保共治,進一步加大對江河湖泊的監督力度,減少入河湖污染負荷,提升水體水質,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讓人水相近相親、和諧共生。
五是水事務依法治理。要強化水行政執法,切實保障中央治水思路落到實處。加強水行政綜合執法,推動水行政執法領域地域全面覆蓋,健全完善流域與區域、區域與區域、水利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推進水行政執法與水利行業強監管有效銜接,完善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水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取水、排污、采砂、設障、侵占河湖水域岸線等違法行為。
六是水文化弘揚傳承。每一條河流都有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治水興水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流域群眾的成長記憶和精神家園,建設幸福河必須大力保護、傳承和弘揚水文化。要在保護和治理中貫徹生態文明思想,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水文化遺產遺址的調查和保護,深入挖掘時代價值,講好治水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加強水知識、水文化宣傳教育,營造河流水域共有、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打造有文化氣息的幸福河。
第二,從方法論和實現路徑看,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戰略要求,就是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加強保護是首要前提。建設幸福河湖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要加快推進河湖和水利工程劃界確權,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劃出保護紅線。全面加強河湖監管,常態化規范化抓好河湖“清四亂”、河道采砂整治、取水和排污監管等工作,切實保護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設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協調推進森林綠屏、濕地綠洲、河流綠廊、農田綠網、城市綠心五大生態系統建設,實現河湖保護大格局。開展治理是關鍵措施。要繼續推進重要大河、重要支流和重點中小河流治理,進一步提高防洪標準,防范化解水旱災害安全風險。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從根本上解決灘區居民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全域清潔河流行動,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實現城鎮污染管網全覆蓋,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決消除黑臭水體。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率,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水源轉換和引水補源,逐步實現采補平衡。建設幸福河必須用系統的思維和統籌的方法來推進保護和治理。
第三,從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看,講話為我們確定了重大原則,就是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河南是典型的缺水省份,加之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不強,水資源短缺已成為突出瓶頸。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一要增加供給總量。通過雨水洪水中水資源化、南水北調配水科學化、黃河引水調蓄集約化、水庫供水最優化、引江濟淮引水最大化等“五化”,增加水資源總量,提高剛性約束的上限。二要提高配置能力。通過完善水網、科學調配,形成四大流域調水、全省配水、分市供水的系統布局,實現水資源空間均衡。三要落實節水優先。把節約用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建立科學的節水標準、定額指標體系和完備的節水評價制度,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全面節水,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四要劃定約束紅線。加快推進跨市縣江河水量分配,將水量指標逐級分配到市、縣,盡可能細化落實到用水戶,做到應分盡分。開展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明確可用水量,劃定承載能力剛性約束紅線。五要嚴格以水定需。按照確定的可用水總量和用水定額,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六要強化用水監管。加快完善水資源監測體系,實現對江河重要斷面、重點取水口、地下水超采區等全天候的實時動態監測。加強對水資源取、用、耗、排行為監管。建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臨界超載區進行預警,對超載區實行新增取用水限批,建立超用水量退減機制。
中國水利: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上河南水利工作有哪些亮點和新舉措。
劉正才:亮點之一:通過調研初步形成了7 個調研報告。針對河南省黃河流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擬定了調研課題,圍繞水生態保護、防洪減災、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灘區綜合治理等重大問題,組織專班進行深入調研,完成“桃花峪水庫規劃建設專題調研報告”“河南省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專題調研報告”“河南省黃河灘區治理及居民遷建專題調研報告”“河南省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調研報告”“河南省沿黃地區水資源需求分析及分水方案研究報告”“河南省黃河灘區綜合治理及利用的思路舉措研究報告”“河南省黃河供水安全和水資源優化利用”7個調研初步成果報告。
亮點之二:理清了總體思路。總體思路就是要構建一張網絡,抓好五項重點任務,提升四種能力,實現兩個保障,探索一條路子。即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抓好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強化制度供給等重點工作;提升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系統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災害科學防治能力,實現水安全保障和高質量發展的水資源保障,走出一條富有河南特色的水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子。
亮點之三:加強了規劃引領。編制完成了一個大綱、兩個方案,即《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工作大綱》《鄭州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水資源優化配置及重大建設項目規劃方案》《河南省飲用水水源地表化專項行動方案》。
亮點之四:謀劃了一個重大項目庫。就是建立了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項目庫。
亮點之五:加快了水利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建設。開展了節水行動、地下水超采治理、四大灌區開工建設、黑臭水體治理、黃河“清四亂”、生態廊道構建等。以小浪底南岸灌區、北岸灌區、趙口引黃灌區二期、西霞院輸水灌區等4 大引黃灌區為代表的十大水利工程相繼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4.39 億元。2020年5月9日,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等22個項目集中開工,累計開工項目243項,總投資1 425億元。
舉措之一:加快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以南水北調總干渠和黃河、沙潁河、淮河為基礎,謀劃建設一批重大水源工程和骨干調水工程,構建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岸綠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實現四大流域統籌調水、全省配水的“一縱三橫六區”水資源均衡配置格局。
舉措之二:加快建成“一軸兩翼三水匯流”黃河流域水網。一軸是以黃河為主軸,兩翼是沿黃河左右岸的南北兩翼,其中以西霞院輸水工程、衛河共產主義渠、金堤河、京杭大運河會通河段為北翼,以伊洛河、賈魯河、渦河、惠濟河、周商永運河、引江濟淮工程為南翼,實現本地水、黃河水、外來水三水匯流。
舉措之三:建設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先行區。河南黃河流域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重要工業基地、能源基地,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建設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先行區,對于探索破解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加強法制、體制、機制建設,健全水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規劃水資源論證等制度,讓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真正硬起來。二是形成政策、標準、技術、市場健全的節水體系,全面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促進用水方式轉變。三是建設蓄引提調工程,連通水系,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四是開展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舉措之四:打造四個體系。一是水災害科學防治體系。加快補齊防汛抗旱工程短板,強化非工程措施,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二是水資源高效利用體系。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工程體系,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機制,健全節水控水體系,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三是水生態保護修復體系。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形成水生態系統自我維持和良性循環的保護修復體系。四是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實現水域岸線空間管控、采砂管理常態長效,確保河道整潔、水質達標、岸線清晰、環境優美。
中國水利:河南省在黃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下一步將如何推進河南水利高質量發展?
劉正才:一是以規劃為引領,注重上下銜接。目前正在編制的規劃有《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河南省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規劃》《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河道治理管護規劃》等,每一個規劃的編制都把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作為根本遵循,并注重規劃的銜接協調。特別是《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將黃河供水區14 個市納入規劃范圍,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已完成規劃大綱征求意見,正在編制規劃報告。
二是以項目帶動,謀劃一批重大工程。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謀劃一批防洪減災、生態修復與保護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鄉村振興和調蓄工程,總投資3 435 億元。其中,桃花峪水庫、河南省黃河灘區綜合治理等十大水利工程,總投資1 531.7億元。
三是以“四水同治”為平臺,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四水同治”是河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治水思想,統籌解決新老水問題的創新實踐。省委書記、省長掛帥成立四水同治領導小組、十大水利工程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實行“月通報、季點評、半年觀摩、年終考核”機制,加快推進“四水同治”項目建設。2019 年開工建設“四水同治”項目649 個,完成投資671.4 億元,較2018 年翻了一番。2020 年謀劃項目837個,年度計劃投資936億元,截至8月底,全省“四水同治”項目累計開工749個,開工率89.5%;已完成年度投資590.45億元。
四是以河長制為抓手,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建立五級河長體系,實現黨政領導治河責任全覆蓋,19 名省級河長率先垂范,5.2 萬名河長湖長履職盡責,累計巡河24.8 萬次。實行問題、任務、責任“三個清單”管理,夯實河長管河治河責任。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上報水利部的1 980 個問題全部整改銷號,河湖水環境明顯改善。在黃河流域率先建立“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探索公益訴訟保護河湖生態環境新路徑,被最高檢、水利部在全國推廣。率先實行河長述職制度,2020 年4 月,省委書記、省第一總河長王國生和省長、省總河長尹弘簽發第2 號總河長令,對打好黃河流域河湖“清四亂”殲滅戰、持續開展河道采砂綜合整治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五是以節約集約利用為目標,強化水資源管理。全省12條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加快推進,水資源稅改革穩步開展,改革縣達125 個、覆蓋面超過93%。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用水效率進一步提升,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累計有71 個通過省級驗收。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超額完成任務。實施8 個大型和14 個重點中型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31萬畝(1畝=1/15 hm2),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8 870萬kg,節水9 866萬m3。
六是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己任,大力開展民生水利建設。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使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全部達標,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3%,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2019年安排貧困地區水利項目資金42.63億元,用于河道治理、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水土保持、地下水壓采等,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