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高佳(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海南 洋浦 578101)
原油管線,是地下礦產資源開發與傳輸的主要渠道,它具有體系化、系統化等特征,在當代社會城市發展與建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原油管線長期處于埋地、潮濕、鹽霧等環境之內,也難免會出現腐蝕、氧化等問題。針對管線應用中存在的缺失尋求解決途徑,是保障原油管線長效、穩定性應用的條件。
石油儲備公司海南分公司原油進出140罐組埋地段管線發現滲漏,并進行檢修作業,土方挖掘后發現泄漏點為2#原油管線(管線號900-P-14002),設計壁厚9mm,設計/操作壓力:1.30MPa/0.3MPa、設計/操作溫度:65℃/常溫。管線自2014年11月建成投用,進料儲存至今[1]。
2#原油埋地線腐蝕現場勘察期間,確定泄漏點主要在管道底部約200mm 處,表層有明顯的直徑為20mm 的腐蝕坑,且在管道南側1000mm 之內也存在肉眼可見的腐蝕印記。同時,在泄漏點南部管線底部400mm×400mm 區域中,有3個超薄40%的檢測點1處,(最小剩余厚度4.57mm,相比設計壁厚減薄49.2%),減薄30%~40%的檢測點2處(最小剩余壁厚分別為5.57mm、5.6mm,相比設計壁厚減薄37.8%、38.1%),減薄20%~30%的檢測點1處(最小剩余厚度6.47mm,相比設計壁厚減薄28.1%)[2]。
2#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原因分析如下:
2#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與管道內集中性、長期性進行傳輸資源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原油成分中包含硫、酸、膠質、瀝青質等成分,復雜的材料因素混合后均會產生腐蝕問題。結合技術人員的理論研究,現將內部侵蝕狀況歸納為:
(1)硫化氫與水混合出現腐蝕。硫化氫在水中會發生電解,而氫氧根離子、硫離子又會轉換為酸根,進而對管道內壁造成沖擊[3]。同時硫酸根在水的作用下轉換為二氧化硫,將與鐵產生置換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硫酸根轉換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與水生成酸,繼續腐蝕管道。
(2)原油管線輸送強度不達標。管線中原油傳輸期間,若內部原料中的含水量≥70%時,此時的流動速度一般為≤0.2m/s,流動速率緩慢,進而導致原油在管道中的停留時長增加,管道部分的水流腐蝕強度自然也會隨之增加[4]。長此以往,除了流動性原油造成的沖擊,長期積存下來的介質,也會對管道造成負面干擾。
導致2#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的外部原因中,地質環境因素、日常運行管理問題、以及保護層結構設計較為主要部分。進行外部因素綜合管理與分析研究過程中,有序實行當前資源管理條件的統籌安排,就要對這些外部干擾因素逐一突破。
(1)地質環境因素。2#原油埋地線位于海南省近海填海區域,這里氣候濕潤、常年溫度較高,土層長期受到海水侵蝕,當2#原油埋地線長期存放在此種環境之內,鹽漬等因素,都會對其造成侵蝕。
(2)保護層結構設計部分缺失。經對現場2#原油埋地線外部防腐檢查,發現未完全按照埋地管線防腐規范標準(雙層聚乙烯防腐膠帶纏繞)要求進行防腐層保護,且管線填埋周邊有大量石塊及建筑垃圾,導致聚乙烯膠帶保護層破壞,暴露出安裝質量方面的種種問題,是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漏洞,也直接導致后續2#原油埋地線腐蝕泄漏現象的發生。
(3)日常運行管理問題。2#原油埋地線日常運行期間,技術人員缺少針對性、專業性的管理,未進行埋地管線腐蝕分析,以及對可能存在腐蝕泄漏現象的埋地段進行定期檢查和檢測,為2#原油埋地線腐蝕泄漏問題的產生提供孕育的溫床。
有效處理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方法包括:
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的出現,與技術人員日常檢查工作不到位之間關系有著密切性關聯。做好日常排查工作,是規避同類問題繼續發生的有效策略。簡單來說,日常排查工作包括定期進行管線排查、腐蝕檢測,做好日常排查檢測情況記錄、形成周期循環性的檢查體系、以及科學進行原油輸送速率調整。
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后續解決期間,技術人員實行的系列工作安排要點可歸納為:(1)定期進行排查。2#原油埋地線自初次掩埋后就并未實行檢查,進而才會造成管線腐蝕泄漏的問題出現。后續進行問題處理期間,尤為注重管線補焊焊接部位的嚴密度勘察。同時,形成系統化日常排查規劃,其工作內容中既包括管線厚度檢測,又包括完整性、受保護程度等方面的影響。(2)做好日常檢測勘察。后續進行多重管理資源最優化安排期間,技術人員采取施工現場人工跟蹤和電子設備掃描法進行信息處理,以實現原油管線檢查工作的有序性安排與系統化記錄,以確保管線埋地部分資源的科學性安排。(3)形成周期循環性檢查體系。技術人員要將日常檢查工作中零零散散的內容進行整合,從而按照相對規范的實踐方式,助推其系列工作的實施。(4)科學進行原油輸送效率的調整。依據技術人員對于管線腐蝕內部原因的研究可知,不同形式的技術探索形式,均會產生不同的設計成效,為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技術人員可結合原油流動的基本特征,適當的進行各項生產資源的有序化調整。
從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的基本情況出發,逐步將問題規避與狀態的解讀,轉換為具有協調性的技術操作狀態之內,進而形成長效性、多維化的技術實踐形態,其系列活動可為后續活動持續性推進提供保障。
質量勘察檢測體系,是指在現有技術結構之上,著重針對地下管線進行綜合性檢查。進行質量勘察與體系監測時,一方面是從集中性質量勘察的視角上進行常見故障的處理,另一方面是從社會生產開發的實際出發,進行管線處理相關活動的最優化調整。
比如,原油埋地線泄露問題后續優化處理過程中,為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技術人員進行的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處理要點可歸納為:(1)技術人員對泄露管道部分進行了綜合勘察,分析造成管線泄露的質量問題。一方面是從材質合格度上進行評估,另一方面是從材料的抗腐蝕性上進行判斷。(2)后續進行管線更換或補板時,首先要按照國家管理要求,全面進行材質檢驗各項標準的綜合性勘察,并運用質量上乘的材料進行替換處理。(3)技術人員進行質量勘察時,還要考慮到材料的耐腐蝕性,結合原油中成分情況,做好管線運行時長、應用形式的評估,從而最大限度的保障資源開發與資源運用之間保持相互適應,從管材質量部分進行問題的解決與防護。
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中,管線自身質量問題的解決,在于做好管線應用前期的綜合性評估。同時,也在于結合管線原油輸送實際運行的需求,進行運行時長的情況分析。
原油埋地線部分受腐蝕嚴重問題分析時,技術人員除了對當前腐蝕區域給予及時性處理方法,還應該善于透過表征看到問題的本質,這樣方可實現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一方面,自然環境特殊性狀況的考慮。另一方面。原油埋地線保護結構層因地制宜的進行調整。兩者是分別從內部和外部的視角對克服原油埋地線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法。
比如,原油埋地管線部分進行問題分析過程中,技術人員給予的自然環境問題解決方案可歸納為:(1)技術人員進行科學問題處理時期,首先實行地區實際環境的綜合性考察,整體評估容易造成泄露問題的點。(2)實現環境狀況相應分析過程中,技術人員因地制宜的進行了結構層部分問題的對應歸類。其中既包括腐蝕位置的保護層調節,又包括外向層面延伸特定距離的測量與調整。
想要很好的克服管線應用腐蝕性問題,結合2#原油埋地管線的基本情況,從管道外部保護層面的調節方式進行腐蝕情況的處理,不僅適應了材料地區應用的實際狀況,也為管道長周期運行提供了可靠性依據。
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的處理,也需要技術人員做好管線因素層面的把握。其一,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管線維修時,先針對區域維修的整體情況進行勘察,確定重侵蝕區域、輕度侵蝕區域,評估管線繼續運用的可行性。其二,對于需要重新銜接管線區域,應做好管線替換技術的全面性掌握。其三,2#原油埋地線腐蝕問題處理期間,應給予管線部分情況的全面性勘察,需要焊接的管線要進行由點到面的焊接,無需焊接管線要實行嚴實性套用,以確保2#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全面化處理。
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問題處理時期,科學的進行管線因素的全面性勘察,針對管線處理的問題點,實行科學化的狀況處理,再針對具體狀況進行相關情況的相應化調整。這一系列性管線技術把握和綜合分析的方式,能夠針對2#原油埋地線腐蝕泄露阻礙給予較為有序的調節優化方法,可實現立竿見影的實踐成效。
原油埋地線腐蝕問題的解決,也不能缺少實踐主體部分人員部分的解析。
(1)實踐群體人員能力提升,在于從工作人員對管線腐蝕問題的理念重視層面尋求優化視角。比如,原油埋地線腐蝕問題解決期間,管理部門要立即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情況探討,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應急方案,避免拖拖拉拉的問題處理態度,引導工作人員在思想意識層面,主動對工作方面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原油埋地線腐蝕問題解決過程中,做好各項工作內容的目標性安排,不斷的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經驗總結,也可以達到能力推升的成效。比如,技術人員進行具體環境勘察與研究期間,除了依據原油資源的特質進行管線材質選擇,還結合日常檢查經驗進行結合分析,這是從經驗能力方面,尋求原油埋地線腐蝕問題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原油管線腐蝕泄露原因分析及處理研究,是社會資源開發與運用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做好日常排查工作、形成質量勘察檢測體系、自然環境問題科學評估、管線替換技術要點掌握、人員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分析原油管線腐蝕泄露問題應對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結果,為原油產業運輸提供了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