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嚴某在一家化工用品公司工作,由于工作中需要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公司就為她及在這些崗位上班的同事購買、發放防毒口罩、防毒工作服、防毒手套等防護用品。
今年9月底,嚴某與公司簽訂的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到期終止,她也隨之離開公司。但是,在領取經濟補償金時,她發現少給了一部分錢。經查,原來是公司從中抵扣了這2年她所領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費用。
對此,公司的解釋是:公司規章制度中已經明確規定“勞動保護用品費用在員工離職時結算,由員工承擔?!眹滥诚胫溃汗具@種做法是不是正確?有沒有法律依據?
說法:公司的做法是錯誤的,即其扣除職工勞保費用的做法沒有法律依據。嚴某有權要求公司退還這部分不該扣除的費用。
事實上,按照法律規定,為職工購買、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是用人單位應盡的法定義務。對此,《勞動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眹屹|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的《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指出,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環境中主要危險特征及工作條件特點,對各作業類別配備相應的防護用品,并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說明。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第十五條則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于配備勞動防護用品的專項經費。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應當按規定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p>
上述規定表明,用人單位基于生產經營的特殊性,不僅具有為相關崗位職工提供勞動防護用品的法定義務,而且所需費用必須從其“專項經費”中開支,不得要求職工個人負擔。
本案中,嚴某所在化工用品公司將所花掉的勞動防護用品費用從其經濟補償金中扣除,明顯屬于轉嫁公司自身責任。該公司內部規章制度中規定“勞動保護用品費用在員工離職時結算,由員工承擔”,明顯違反了上述法律規定,是無效規定。因此,嚴某有權要求公司退還所扣掉的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