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心宏(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0031)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穩定農業生產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農藥作為支農物資一直起到對農業保駕護航的作用。隨著幾十年來的發展,農藥行業已形成化工門類的重要一員,并且中國農藥已出口世界各地。但是,隨著人們對環境和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全球農藥行業面臨很大的挑戰與機遇,我國農藥行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國家經濟進行提質增效、增加發展后勁、環境保護得到空前重視的大背景下,如何用發展新理念,化環保壓力為動力,推動農藥行業轉型升級對我國農藥行業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近些年以來,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國家也適時出臺了多項針對高毒農藥、農藥殘留、環保的相關控制政策及標準,如因安全問題淘汰百草枯,因環保風險淘汰了10%草甘膦水劑,多次環保核查推動農藥企業不斷提高環保水平。我國農藥行業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發展目標是:提高行業集中度,實現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大型化,加大農藥企業研發投入,增加創制農藥品種數量,支持生物農藥發展,加大環保投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農藥行業轉型升級的外部條件不斷成熟。
我國農藥行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取得很大成就,形成了生產品種非常多、中間體配套齊全的農藥生產體系。但是,與全球農藥行業相比,我國農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目前全國農藥生產企業有2000多家,但2020年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發布的農藥百強榜中,第100名企業的銷售額為3.99億元,也就是說中國農藥企業95%以上都是農藥銷售額在4億元以下。從全球來看,前四大農藥企業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中國農藥行業分散的特征十分明顯。由于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中國農藥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價格戰成為競爭的主要手段。由此導致農藥企業利潤水平低,研發投入不足,發展后勁不夠。其次,全球領先的農藥企業研發投入一般占銷售收入的10%左右,但我國農藥企業以專利過期農藥原藥生產為主,研發投入一般都在5%以下,與化工行業相當。由于研發投入不足,創新產品非常少,長期處于為跨國公司代工生產的地位,這種狀況也急需改變。
農藥行業的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核心。創新包括農藥新品種的創新以及農藥登記思路的創新。從我國農藥新品種類型分析,可發現我國企業開發的品種主要是專利過期農藥品種。與國外新化合物的研發情況相比,我國在農藥研發方面存在資金、設備、人員匱乏的情況,所以大部分農藥生產企業生產的農藥產品基本是生產國外農藥專利到期的產品。每年在國內新登記的3000多農藥品種中,創新性化合物非常少,基本是開發國外農藥專利到期品種。未來農藥企業為了企業長遠發展,需要加強研發方面的投入,有條件的企業要適當介入創制農藥研發,改變處于原藥生產環節的局面,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從國家層面,應當增加國家在農藥研發方面政策扶持力度,減輕企業負擔。在提高農業登記思路創新方面,監管部門正在通過提高農藥登記門檻、放開退出機制等措施,提高農藥產品登記的質量,避免相同作物、相同劑量、相同產品的農藥登記,并且不斷完善高風險的農藥退出機制。
對需投入大量科研資金的農藥行業來說,過去農藥行業存在的多元管理主體的管理模式制約了農藥的正常發展。因此,在新的《農藥管理條例》出臺后,最大的一個變化是理順了農藥管理機制,將多個部門管理改為一個部門管理。通過明確各部門職責的方式,徹底解決所有的來職責不清、扯皮、推諉、懈怠等現象。特別是面對我國農藥行業分散的局面,如何落實產業發展規劃,真正實現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過去沒有很有效的手段。未來可以加強規劃和行業引導,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改變農藥行業小而散的局面。可以預期,隨著農藥監管體制逐漸理順,可以推動農藥行業更好地向前發展。
所謂的綠色是指綠色農藥,是指生產安全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當然具有以上特點的農藥,也是在合法經營、科學使用的基礎上,才能提高使用價值,并達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目的。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將農藥用于農產品上農藥的利用率并非為100%,其中大部分的農藥會流失到土壤等外部環境中,而只有34%的農藥真正利用到農作物上。之所以產生這一現象,與農藥噴灑機械裝置的霧滴分散水平相對較低、農藥使用人員技術能力不強、農藥使用方法不合理等相關。針對這一情況,研發農藥施用新設備、新劑型產品,增加農藥使用人員技術培訓,最終減少單位面積上農藥使用量,提高農藥使用效率。從長遠看,加強農藥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的評估工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最終提高農藥產品的使用效率。
2018年,全國農藥進出口企業1100余家,進出口國家和地區171個。2019年,中國農藥出口額為83.17億美元,中國是最大的農藥原藥生產國和出口國。近些年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體呈現出增長的趨勢,但是出口品種以專利過期的農藥原藥為主;不過,農藥制劑在出口數量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我國農藥出口產品中原藥比例較大,而進口的制劑比例較大。未來,我國需加強農藥制劑產品的創新力度,提高制劑產品質量,加強海外登記,促進農藥對外貿易穩定性,提高中國農藥企業的盈利水平。
所謂的共享是指將農藥資源、使用技術、監督檢查及試驗數據進行共享,并且合理安排即將過期農藥專利的登記與生產,將過期與生產線建設進行有效銜接。這需要企業或行業組織發揮作用,協調農藥企業的行為,避免一哄而上和惡性競爭。在農藥試驗資源共享方面,可通過增加登記資料轉讓方式,實現資料共享。
從國家層面來看,對化工行業不斷提高環保監查力度,促進化工企業環保水平提高。對農藥行業來說,多次通過環保核查強制性推動農藥生產企業提高環保標準,實現優勝劣汰,給行業帶來積極影響。2009年農業部和工信部發布公告,淘汰了10%草甘膦水劑,目的是防止草甘膦原藥生產的廢液以制劑產品的形態排放于農田,出于保護環境的目的。2006年以來,農藥生產大省江蘇省持續開展化工行業整治,特別是2018年以來,不斷加大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力度,關閉了大量化工企業,改善了江蘇省及太湖流域環境狀況,同時也對省內的大量農藥企業的穩定生產帶來沖擊和影響。農藥企業在此過程中也受到強烈觸動,意識到加強環保是農藥企業可持續發展必要條件。
很多農藥企業都會遇到由于廢水、廢氣、廢渣而被投訴的問題,在過去一般的處理結果最多是停產-整改-復產。到2000年以后,環境影響嚴重的企業會徹底停產搬遷,如2003年江蘇某農藥廠多次發生光氣泄漏,當地政府決定停產搬遷。到2010年以后,環境污染事件已不單是處理企業,對有關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如2014年浙江省兩家地方法院審理農藥企業非法排放有毒工業廢水案件,除了判決企業罰款外,還判決多名個人被告犯污染環境罪,判處一年至九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環保案件入刑對相關人員的威懾作用很大,會進一步使農藥企業避免觸碰法律的紅線。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不斷重視,農藥行業在新建生產線及舊生產線改造不斷加大了環保方面的投入。據了解,目前很多農藥企業環保投入已占到新農藥生產裝置投入的20%以上,大型農藥企業一次性環保投入達到數億元,每年運行費用數千萬元。隨著環保投入的加大,三廢處理及清潔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農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加,未來這一趨勢還會不斷得到強化。
目前,農藥產品的主要方向為高效、低毒、低殘留,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生產的農產品具有低殘留的特點,所以農戶開始傾向于選擇更加高效、安全的農藥。而且從各企業取得登記的各種農藥劑型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基環保劑型的農藥產品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從我國農藥登記情況來看,2018年,擬批準和已批準的農藥產品中微毒產品占比29.3%,低毒產品占比68.4%,其余的產品為中毒產品。從該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出農藥企業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在進行新產品開發時,就選擇低毒、環保類型的產品。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也不斷采用相對環保的綠色生產工藝,從源頭上減少后端“三廢”處理的壓力。近年來通過在化學合成過程中提高異構體的選擇性,提高農藥中有效體的比例也是這一思路的具體體現,并且越來越成為企業的共識。未來一段時間內,農藥產品必然向高效低毒、環保綠色化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可滿足人們對農藥以及最終農產品的高品質需求,使農藥立于不敗之地。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向前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此導致對大氣、水、土壤等生活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必然對農藥生產過程導致的環境問題越來越關注。此外,隨著我國步入小康社會,人們從過去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關心,對農藥產品的安全性更加關注。農藥行業在生產和產品方面遇到的新要求,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相信我國農藥行業擁抱發展新理念,有效利用和化解環保壓力,實現農藥行業轉型升級,我國農藥行業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