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鳳 黃信初
(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湖南衡陽 421001)
現代家居裝飾藝術關注的是人的情感體驗,合理運用裝飾藝術在家居空間的搭配,能營造出個性舒適并富有藝術美感的家居環境,起到強化居室整體氣氛、營造意境、豐富空間層次等作用,是營造居室空間藝術氛圍的“點睛”之筆。
“裝飾”即打扮、修飾之意。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在身體或物體的表面加以附屬的東西,是指美觀。”因此,裝飾被看作是一種實用的藝術樣式,它使物體在具有使用價值外,又附加了欣賞價值[1]。裝飾藝術將具有較強形態適應能力的紋樣、圖案通過形式美法則、工藝技巧應用到各式各樣的媒介和器物上,創作出形式種類多樣、視覺美感豐富的裝飾藝術品,具有審美和實用的雙重功能特點。
裝飾是唯一一種以愉悅為首要目的的視覺藝術[2],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毫不猶豫地把“愉悅”作為一個合理的功能,制作彩陶生活用品、手繪壁畫,點綴生活空間。戰國時期思想家墨翟說“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這里表達了人們在滿足了生活基本需求之后追求美感、愉悅自我的裝飾需求。在我國的家居裝飾藝術歷史舞臺中,古人一直用獨具匠心的專注精神打造屬于每個時代所特有的家居裝飾藝術精品,來滿足人們對于生活、地位、宗教和藝術品位的愉悅心理需求,從史前的彩陶,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秦漢時期的畫像磚、瓦當、藻井,到唐宋的陶瓷,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家具,清朝的景泰藍等裝飾品,都能發現裝飾藝術的身影。對比西方早期裝飾風格,根據時間演變主要以歐洲早期的羅馬式、哥特式,中世紀以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以及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風格流派為需求代表,盡管風格各異,但都能彰顯出裝飾藝術所富含的時代藝術特征和人文精神需求。
美國的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提到:“不可以把裝飾藝術解釋為一種不再現任何對象的視覺樣式,因為世界上能見到的事物無不出現在裝飾藝術中。[3]”在現代設計領域中幾乎到處都能看到裝飾藝術的縮影,家居裝飾設計亦是如此,甚至到了無處不飾、無飾不巧的地步,其范圍大到整個室內裝飾設計,小到生活家居日常用品,影響了幾乎所有家居產品的設計領域,包括空間、家具、壁紙、裝飾畫、地毯、吊頂、餐具、擺件等等,成為一種幾乎無處不在的綜合性應用設計,涉及領域極其寬廣。
時光流轉,時代變遷,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家居裝飾藝術也迎來了新的變革。現代裝飾藝術受到地理區域與民族傳統的影響,同時受到當代社會需求、風格潮流、美學觀念、工藝學、材料學等綜合因素的束縛,形成了一種有創新目標的藝術設計學科[4]。現代家居裝飾藝術作為綜合性藝術設計,需要時刻把握好裝飾藝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才能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家居裝飾大千世界。回顧了近幾年的米蘭設計周、紐約ICFF、巴黎Maison&Object、北京設計周,結合了 Pantone、Elle Deco、AD、Vogue Livng 等國外知名家裝雜志的分析報告展示了以下最新家裝風格流行趨勢。
新中式室內設計風格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進行現代化演繹的一種室內設計風格[5]。像中國紅、帝王黃、大地色、孔雀藍這些當之無愧地稱之為最具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色彩已被設計師運用到家居產品設計中以創新的方式重塑經典。獨特的色彩基調和極具東方韻味的擺設例如家具、屏風、瓷器,運用具有中華民族裝飾圖案、符號將整個家居空間演繹得沉穩厚重,熱烈奔放,撩人心扉,呈現出一種令人過目難忘的視覺美感,滲透出歷史的古韻遺香。
“少即是多”在近幾年風靡一時,無論是服裝設計領域還是家居設計領域,都吹起了強勁的“性冷淡風”,在極簡主義的主導下,一夜之間,家里所有的色彩都消失了,只剩下寡淡的黑白灰和極簡的裝飾搭配。然而,時尚就是一個輪回,單調的黑白灰,空蕩蕩的極簡主義、性冷淡的北歐風開始不受待見了,如今的北歐家居裝飾也跟隨著時尚潮流的腳步,在色彩搭配上大膽運用鮮艷活潑的彩色,在軟裝搭配上,裝飾圖案的應用可謂是點睛之筆。北歐家居裝飾設計善于將圖案和色彩運用到空間里的方方面面,如餐桌、沙發椅、休憩空間、臥室、浴室等空間都是設計師們創作的對象。
英國工藝美學運動發起人愛德華·威廉·古德溫曾主張,美可以存在于世俗生活當中,可以存在于異國情調中,也可以存在于非常簡單的事情里面。無論是西方的,或者是非西方的,甚至是當代設計,只要喜歡,便可以混在一起[6]。“把世界裝進你的空間。”絕對不只是一句單純的口號。引領潮流而非跟隨潮流,盡管大眾耳熟能詳的家裝風格有美式、北歐、日式、輕奢、新中式等風格,但對于風格的選擇我們不能囿于老生常談的那幾種,未來感的金屬元素、地域特色的裝飾藝術、隨性不規則幾何元素、家居用品個性定制等流行趨勢都是可供選擇的方向。如今生活質量的大大提高、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交通的四通八達,也迅速打開了世界的文化藝術、旅游、時尚潮流大門,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裝飾藝術風格,比如印度風、波西米亞風、摩洛哥風、非洲部落風等等,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空間需要進行個性藝術混搭。
當代裝飾家居藝術不斷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情味、高品位的生活空間,在家居空間中合理運用裝飾藝術的搭配,通過從造型、比例設置、色彩搭配、樣式選擇和擺放位置等方面入手,可以創作出形式美感豐富的家居空間。裝飾藝術具有較強的形態適應能力和風格多樣的特點,這使人們在家居裝飾搭配中享有各式各樣的種類選擇:沉穩大氣的中國風、自然時尚的現代北歐風、地域特色的民族混搭風等等。料想一下,如果沒有裝飾藝術,僅靠冰冷的水泥鋼鐵、木料磚瓦,所有的器物和建筑空間都會變得黯然失色、毫無特點,正是因為裝飾藝術的介入,彌補了建筑裝飾上呆板空洞的缺陷,才使家居空間富有活力和生機。
“從文化性的層面上,裝飾是文化的產物,亦是文化的一種藝術存在形式。[7]”中國傳統藝術大多受儒釋道文化熏陶,其特點沉穩厚重,具有含蓄美的文化特征,而新中式家居裝飾風格就是提取了極具東方韻味的“中國風”圖案和紋樣,結合當代審美和設計法則,恰如其分地表達在家居裝飾空間中,彰顯東方藝術品位。現代北歐家居裝飾風格具有濃厚的后現代主義特點,注重人文,崇尚自然,重視傳統手工藝,傳遞出北歐設計師從自然,熱愛生活的藝術品質。民族混搭風格更是將地域文化表達得淋漓盡致,裝飾藝術將富有地域風情和民族特色的紋樣、圖案、色彩賦予在各式各樣的材質上、呈現在環境里,讓整個空間充滿異域風情并達到一種“和而不同”的文化藝術境界。
從古至今,人們都有著美化和裝飾的概念,即使是在數萬年前的原始人類,與禽獸爭存,與風雨為敵,在那種生活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尚且在裝飾洞壁、器物,裝飾遮風避雨的居所空間,在這點上更加證明裝飾藝術與人類生活的緊密聯系。當人們需要給室內空間確定某一主題、營造某種意境時,可以通過裝飾物在有限的空間里打造“無限的空間”亦或是“夢幻的空間”,人們可以既將帶有異域風情的裝飾品諸如手工編織抱枕、掛毯、地毯、雕塑、掛畫、掛盤等購買回家,也可將你喜歡的個性風格進行私人定制,在裝飾空間基調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只要你喜歡,就可以來做一次花樣混搭,讓整個家居空間充滿文化藝術氛圍,實現境隨意動。新中式風格、北歐風格、混搭式風格、日式風格等等幾乎所有的風格都是利用富有文化內涵和裝飾韻味的藝術器物布置在家居空間中,通過這種物化意向性的視覺表達,來實現人們所想要擁有的生活意境。
現代家居裝飾藝術作為綜合性藝術設計,需要時刻把握好裝飾藝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對當下日益挑剔的消費者進行調研分析,才能創作出豐富多彩、符合人們需求的家居裝飾大千世界。
21世紀,科學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數字化也成了裝飾藝術的發展趨勢之一。數字化技術具有方便便捷、效率高、呈現好等多種優勢,數字化技術讓裝飾藝術的設計制作更現代化、智能化,VR、AR虛擬現實技術則讓展品呈現效果更加靈活化;其次,將數字化技術用于裝飾藝術設計中,能夠開拓設計師的思維深度和廣度,完成許多人類無法完成的設計工作[8];最后數字化不但可以減少設計師、工藝師、生產人員的勞動強度,更能促使裝飾圖案快速便捷地進行設計、修改和空間呈現。數字化能打造色彩繽紛、設計別致的現代裝飾藝術品,讓它們脫穎而出,可謂是事半功倍。
近些年,環保安全已然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也是家居設計產品的痛點,當今消費者們會不由自主地將環保、健康、安全排在美觀、功能之前的首位,對材料的安全性選擇也更為慎重,而裝飾藝術也更加注重人文、崇尚自然和藝術韻味。比如在最近的北京設計周中,以國際家居品牌藍色早晨家居Kartell的MADAME椅子為例,椅面材質為外覆織物的聚氨酯,覆蓋面料為100%聚酯纖維,框架材質為聚碳酸酯,整體輕便、舒適,并具有極高的環保等級和裝飾美感,而它的設計風格是多元化的裝飾藝術前沿收發器,裝飾圖案為巴黎的蒙田大道、紐約的摩天大樓、羅馬的西班牙臺階、上海的特色建筑、米蘭的Duomo大教堂5個不同城市景觀的抽象裝飾化展示,風格抽象大膽,讓座椅色彩獨樹一幟。家居產品的環保性、實用性與裝飾性完美融合在現實生活中,讓人們有更放心、更多樣的選擇。
地域化設計,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民族性的和地域性的裝飾與現代的軟裝飾相結合會使居室空間更有生命力和鮮活力”[9]。正所謂“思源尋根”,只有對民族地域文化和傳統藝術進行深刻的了解和領會,將其以一種符合時代精神的理念和姿態去對待并創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傳統出新”,讓民族文化脫穎而出,成為符合時尚生活的好作品[10]。
總而言之,家居裝飾藝術具有豐富空間層次,彰顯藝術品位,實現境隨意動的作用,它的應用能讓整個家居空間錦上添花,變得心曠神怡。新中式風、現代北歐風、混搭風等裝飾風格都是利用裝飾藝術的特點進行風格化藝術創造,在視覺上達到心曠神怡的視覺享受和心靈契合感。未來家居裝飾將更加向設計數字化、材料環保化、風格地域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