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本刊記者 茍明


★1951年,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中軍品質量問題基礎上,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兵工總局組織條例》。
★鞍山鋼鐵50年代建立了“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制度又稱為“鞍鋼憲法”。其體現了“全面質量”和“團隊合作”等全面質量管理的精髓。
“一五”結束后,鞍鋼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企業,形成了“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獨特模式。“兩參”就是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工人群眾參加企業管理;“一改”就是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三結合”是指企業領導干部,技術人員與工人群眾相結合。
★1961年,中央頒布了《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進一步促進工業生產,保證產品質量。
其主要內容是:一、對加強計劃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強調國家對企業實行“五定”(定產品方案和生產規模,定人員和機構,定主要原材料、工具消耗定額和供應來源,定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定協作關系);企業對國家實行“五保”(保證產品品種、質量、數量,保證不超過工資總額、保證完成成本計劃,保證完成上繳利潤,保證主要設備的使用期限)。二、對建立各種責任制度規定了明確方針。強調建立生產、技術、財務等各項責任制度,各級領導及生產工人都明確分工,各負其責。三、對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作了明確規定。四、對企業的技術管理提出了嚴格要求。由總工程師負全部責任。五、對加強企業經濟核算和財務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六、對職工的工資和獎勵制度規定了明確的原則。
★大慶油田60年代提出“三老四嚴”的工作要求,其核心就是要狠抓質量、強化管理。
“三老四嚴”的提法,最早出現于1962年,到1963年就形成了完整的表述。“三老四嚴”是一種作風與精神: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
★青島紡織工人郝建秀創造了“郝建秀工作法”,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差錯率,被全國紡織系統大力推廣,這是群眾創新實踐的重要體現。
郝建秀工作法內容:一是有正確的勞動態度,工作認真負責;二是虛心學習,肯動腦筋,提高技術;三是工作有計劃,善于分配勞動時間,能分別輕重緩急進行操作;四是不浪費勞動時間與勞動力,做到一切以減少斷頭為中心,以少出皮輥花為目的。

★1978年,第一個全國“質量月”活動開幕。
1978年,我國國民經濟處于開始恢復的初期,許多企業生產效率低、質量問題嚴重。為此,原國家經貿委于1978年6月24日向全國發出了關于開展“質量月”活動的通知,決定9月份在全國工交戰線開展“質量月”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質量第一”的思想,樹立“生產優質品光榮、生產劣質品可恥”的風尚。
★1979年,原國家經委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優質產品獎勵條例》。
為了鼓勵工業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努力生產優質產品,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擴大出口的需要,國家決定對工業產品中的優質品,頒發國家質量獎。國家質量獎每年評選、審定、頒發一次。分甲、乙兩種,甲種為金質獎章,乙種為銀質獎章。
★1980年,原國家經委頒布了《工業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全面質量管理是現代化工業生產中一種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是對產品從設計、試制、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的整個過程進行的質量管理。企業的全體職工和所有部門,都要學習和參加質量管理。

★1980年,首次開播“全面質量管理講座”,共約有三千多萬人收看收聽講座。
★1985年,我國開始實行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制度,掌握重要產品質量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工業產品質量下滑。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的高度重視,責成原國家經委作了《關于扭轉部分工業產品質量下降狀況的報告》,提出了9項加強質量工作、扭轉產品質量滑坡而采取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實行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制度。
★ 1992年,國務院首次召開質量工作會議。提出不講質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1992年 4月28日,國務院首次召開全國質量工作會議,是我國第一次就質量工作召開專門會議。這次會議總結了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質量工作,明確了要用市場機制和行政監管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質量監管。會后,國務院下發了《產于嚴厲打擊生產和經銷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質量工作的決定》兩個重要文件。
★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法》頒布,我國質量工作進入法制軌道。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標志著我國產品質量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是質量法制建設史上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1994年,溫州開展“質量立市”活動,是第一個開展質量立市的城市。
改革開放初期,溫州產品一度成為假冒偽劣的代名詞,許多城市甚至出現“拒絕溫州貨,驅逐溫州商”的情況,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杭州武林門火燒溫州劣質皮鞋、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文組織國家七部委查處溫州劣質低壓電器等一系列重大質量事件相繼爆發,使萌芽中的“溫州模式”因為產品質量問題而面臨夭折的命運。1994年,溫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實施“質量立市”戰略,頒布了《溫州市質量立市實施辦法》,由此,溫州拉開了長達20年的“質量立市”大幕。
★1996年,國務院印發《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第一次制定了質量發展長遠規劃。
1996年12月24日,國務院制定《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確定質量振興的主要目標是:經過5至15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和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使我國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躍上一個新臺階。主要措施是:加強教育和輿論宣傳,增強全民的質量意識,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增強勞動者的技能;加強管理與政策引導,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建立質量獎懲制度;加強法制建設,強化執法監督力度,提高綜合執法能力,增強執法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健全市場質量規則,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加強企業基礎工作,嚴格內部質量管理;加強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質量工作的統籌規劃與組織領導,建立質量振興聯席會議,組織協調有關重大問題,動員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質量振興事業。
(4)要正確合理選擇分片剛性樓蓋和整體非剛性樓蓋的結構抗震設計計算模型,比如樓板在大震下不能處于基本彈性狀態時,要先研究出合理的計算模型后再進行抗震設計驗算。
★1999年,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主題是質量工作正是主攻方向。
1999年11月4日,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一定要把加強質量和打假工作,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職責,并切實負起責任來。哪個地方發生重大質量事故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案件,哪個地方政府就要負責查處,絕不能推卸責任。與此同時,要盡快理順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既要加強協調配合,也要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

會后不久,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分別就企業加強質量工作、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犯罪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闡述。

★2007年,國務院召開第三次質量工作會議,主題是質量工作關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2007年7月27日,國務院召開第三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頒布實施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強調要進一步明確生產經營者的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處理力度。
本次會議決定,要全國范圍內開展以食品為重點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會議指出,一要堅決打破地方保護,對實行地方保護、地區封鎖的,要嚴肅追究有關地方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責任;二要堅決打擊商業賄賂、錢權交易等腐敗現象,堅決打掉違法分子和違法活動的“保護傘”;三要堅持抓大案要案,對違法情節嚴重的,要堅決依法嚴判;四要深入整頓和規范商品市場秩序,嚴防假冒偽劣商品流入市場,同時加強對名優產品的保護。會后,為期4個月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在全國各地迅速開展。
2010年,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
★2012年2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堅持以質取勝,建設質量強國”。
這是繼1996年頒布實施《質量振 興 綱 要(1996年 -2010年)》后,國務院再出臺質量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綱要》由14個國家部委共同制定。共分為質量發展的基礎與環境,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發展目標,強化企業質量主體作用,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創新質量發展機制,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組織實施九個部分,全文一萬四千余字。

★2012年,中央批準設立中國質量獎,旨在表彰在質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就的組織和個人。

中國質量獎是國家在質量領域的最高政府性榮譽,授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質量領先、技術創新、品牌優秀、效益突出,且在質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就的組織;以及對促進質量發展,并為推進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和措施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2014年7月,國務院啟動首輪對各省級政府的質量工作考核。
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工作考核辦法》,首次提出每年對省級人民政府有關質量的工作進行考核。考核主要從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等領域的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兩個方面進行,包括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和質量措施落實情況。考核結果經國務院審定后,由國家質檢總局通報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并向社會公告;同時交由干部主管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對省(區、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和實行問責的重要依據。
★2014年9月15日,召開以“質量、創 新、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
★2016年,“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持。
★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7]24號),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首次出臺質量工作綱領性文件。
在中央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指導意見98項重點任務部署中,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和參與的有77項,會同46個部門研究制定了3年實施計劃,推動31個省(區、市)黨委政府制定出臺具體實施意見或工作方案,質量提升行動取得積極進展。
★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發[2018]40號)中,強調“推動實施質量強國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