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藏書中有幾十本天文學書籍。其中的一本《天文知識》既是我的第一本天文類藏書,也是我少年時代用積攢的零花錢購買的首本藏書。這些書雖然只占我藏書中的很小部分,但承載了我人生中的點點微光。
對星空的好奇幾乎是每個人童年時代都有過的經歷。在父母娓娓動聽的故事中,我接受了最早的天文熏陶。識字之后,家里的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天文氣象卷伴隨著我度過了許多充滿遐想的時光。在學校推薦訂閱的報刊外,我要求父母為我訂了一份《天文愛好者》雜志。于是,作為一個天文愛好者,浩瀚的星空對我以后的人生觀念、經歷和讀書藏書均產生了影響。我在上海市北中學讀高中時,憑借星圖的對照,我已能認識夜幕中的星座,曾徹夜守候觀測過月全食。從物理課中學習了光學后,我自學了望遠鏡制作原理,曾尋覓透鏡自制過望遠鏡。

陳遵媯著《中國天文學史》(上) 《彝族天文學史》《文明中國的彝族十月歷》
為迎接高考,學校曾將學生分班,我開始被分在理科班,當時我的志愿是報考天文專業,而語文老師袁維國先生幾次將我的作文表揚后,建議我轉去文科班。我高中的最后一年從文科班畢業考入廣州的暨南大學歷史系。開始的一段時期,我仍念念不忘天文,還寫信請父親幫我到上海科技書店訂購了多本天文書籍。
有一年初冬,學校安排野外考古實習,我們坐火車到達粵北的馬壩站時已近半夜,進入曲江縣城,四周特別靜謐,只有寥寥的幾點燈火,但星空顯得尤為燦爛,頭頂的獵戶座格外的雄偉壯觀。這是以往在城市中無法見到的美妙景象。那一刻,宇宙的光芒直射胸懷,我第一次感覺到一種電擊靈魂般的震撼!真正體驗了大自然的強烈魅力。此時,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名言深深地給了我人生的啟示與共鳴:“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我從天文書中不僅收獲了天文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擁有了寬廣的胸懷。

江曉原著《世界歷史上的星占學》

吳以義著《從哥白尼到牛頓:日心學說的確立》
我分配到上海圖書館工作之后,本職工作與天文已無關聯,但無意中與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彝族天文學史》一書相遇時,又如觸電般激發了我的興趣,由此引申出我的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我通過出版社總編輯程志方的引薦,與作者劉堯漢從1986年起建立了聯系。這位出生于彝族大奴隸主家庭的著名民族學家,一生充滿了傳奇,在他晚年之際,離京赴楚雄創辦彝族文化研究所,奔波于大小涼山之間,培養青年學者。我陸續收到過他贈送的《文明中國的彝族十月歷》等書。
1987年起我在報刊上發表了十多篇文章評介彝族文化,特別是在上海《新民晚報》副刊“十日談”專欄上發表了以“十月太陽歷”為主題的十篇文章,被《人民日報》海外版摘要轉載了四篇,法國巴黎大學的趙思慧博士看到后,推薦給了法國海外科學院院士喬治·耶格博士。這位歷法專家通過《新民晚報》與我建立了通信交流。之后,他決定在法國海外科學院舉行報告會和展覽介紹十月太陽歷,請我協助提供圖片和實物。我在滬不斷聯線滇法兩地協調,盡力促成這次富有意義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動。經云南省楚雄州政府與省外辦批準后,所需圖片與實物從昆明寄往法國。1990年1月,此項活動在巴黎成功舉行。從一本天文書到我助力宣傳彝族文化,從另一個方面履行了圖書館人傳播文化的職責,而劉堯漢教授的個人經歷與精神對我的工作曾有不小的激勵,多年來為年輕的同事策劃選題,助力出版。我期望人間也如天界的群星交相輝映,而我愿為星空下的仰望者。
天體的運行各有軌道,偶有小小的碰撞。意想不到的是與喬治·耶格博士交往十年后才知道彼此都喜歡藏書票,他兩次郵寄和請人帶來藏書票書籍是我藏書中珍貴的紀念。還有驚奇的是我2006年參加第31屆世界藏書票大會時,在俄羅斯展臺上見到一本圖錄中竟印有一張以我為票主的藏書票,圖案是開普勒的宇宙模型。當我找到這位作者時,原來是兩年前曾交換過作品的藝術家,我拿到原票后,不由心中驚嘆這是一張天人感應之作,我未曾向他說過天文。
我的天文書籍收藏確實給我帶來不少驚喜,既有作為生日禮物的紀念,也有一次與相識多年的出版社朋友閑聊說到天文時,忽然相知竟然是同好,不禁擊掌大笑,過后收獲了多部該社出版的天文書。還有上海天文館籌建處邀我參與一項活動時,贈我一本精美的日本印刷博物館出版的《天文學與印刷:探索新的世界視野》,這是一本天文書出版史的著作,與我職業正好契合。天文書收藏,真是不亦快哉!
仰望星空,既讓我們認識宇宙,也使我們認清自己。滿天星月,銀河迢迢,它是自然之書,也是人生之書。我的書齋名是王元化題寫的“尚水齋”,所以,我在新浪微博主持發表“藏書記”話題時,心中默誦著海涅的詩篇《星星們高掛空中》,自然就取名為水清讀明月了。
對于黃顯功而言,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他一直幸運地與“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是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研究館員;兼任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副館長、歷史文獻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新浪微博“藏書記”超話主持人。出版個人著作《月下掩卷:史林學步集》《紙色斑斕》等。
黃顯功過眼無數珍貴古籍、名人手稿、歷史文獻,還曾協助彌足珍貴的“翁氏藏書”、翁同龢日記手稿回歸祖國。而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研究會常務理事,他還是一位資深的藏書票收藏家。多達3000余張的藏書票在他眼中,蘊藏了歷史,訴說著藏書的源流,是研究藏書文化史難得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