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劉俊英

創新融合提升辦刊能力 促進科技期刊跨越發展

中國科技期刊有4900多種,30%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山西占的比例相對較少。我個人的想法是,山西在建設一流科技期刊過程中,一定要堅定“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理念,要有全球市場視野。
在全國期刊陣營中,山西報刊事業發展持續向好,但總體而言,山西還未從具體措施上聚焦一流期刊建設目標落實,未制定山西省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我建議山西要抓緊進行期刊分級、推動科技創新;要加快對山西科技期刊歸集和資源要素歸集,以及人力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歸集,同時推動資源協調;要加速推動優勢資源向規模出版企業聚集;加速推動媒體融合向產業方向發展,包括書報刊協同創新和出版有關聯的資源。
建設山西特色科技期刊平臺,一是要緊密和全國科技行業期刊及國家級的各類專業期刊、成果發布平臺對接,形成互鑒、對接機制;二是升級科技期刊的專業化、精準度、深度化、個性化,全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科技期刊。
山西科技期刊在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方面是短板,要想法設法與其他活動銜接,媒體融合向產業化提檔升級;科技期刊要細化細分,定期舉辦專業研討會,促進學術交流,使期刊更具有特色、深度、個性化;建設科技期刊智庫,發展戰略作用,要把山西本土從事、參與科技期刊出版的科學家聚集起來、發揮他們的優勢。
山西科技期刊發展有成熟的基礎,山西出版體制改革先進單位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可以發揮集團的承載、吸附、聚集作用,進一步推動山西科技期刊發展。同時還要著力推動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科技期刊領頭羊、先行軍人才培育,全面提升山西科技集團的編輯隊伍綜合素質。

一直以來,國家十分重視科技期刊建設與發展,2013年,中國科協聯合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共資助250種期刊,中國科協連續實施了4期“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得到資助的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快速提升,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2019年,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力推進數字化、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構建開放創新、協調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國科技期刊體系。
科技期刊是科技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是科技成果科技創新的重要展示平合,科技部有關文件也提出要培養打造中國的高質量科技期刊,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服務科技強國建設,要推動重要科技成果論文在國內科技期刊首發。為科技期刊的創新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但同時在科技評價方面也提出“四不唯”,其中就有不唯論文,這意味著對科技期刊的要求也更高。
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堅持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堅持服務為本,改革創新,把培育山西省優秀期刊、發展高水平期刊、沖擊世界一流期刊作為履行科協職責、助力創新驅動重要任務。
雖然項目剛剛啟動,支持力度有限,但我們希望能夠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引導山西省更多的科技期刊積極主動提升創新能力和辦刊水平,激發期刊品牌建設和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為山西省科技期刊的整體發展貢獻科協的綿薄之力。

《農產品加工》雜志到今年3月底已出版500期,雜志作為服務農業、農民、農村的刊物,同時也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服務農產品加工市場。此外,《農產品加工》雜志有兩個組委會,一是尋找山西特色農產品系列活動組委會,二是連續六年主辦的山西特色農產品品牌發展論壇。兩個組委會多年來專業搭建三農交流平臺,努力踐行為傳播、融合行業內外服務,許多農業領域活動的策劃創辦、創意執行均是由農產品加工雜志社完成的。
在山西的社會組織方面,我還兼任山西省品牌研究會會長等職務,為什么在食品工業協會、土特新產品協會、商業聯合會等多領域行業都有位置,目的就是為“選題、組稿、策劃”服務。影響力決定競爭力,我們連續八年主辦山西百姓放心食品、消費者喜愛食品評選活動,一直在推動、拓展市場空間,今年春節期間,將與山西老鄉俱樂部一起舉辦2020網上購物節。
2016年,山西老陳醋遭遇發展危機,我主動扛起媒體的社會責任,開展媒體保衛戰,為捍衛山西老陳醋的聲譽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去年,十個國外的專家在東湖老陳醋研究醋產品,我敏銳地捕捉到機會,組織發起“醋讓生活更美好,老西醋博園講給世界的故事”系列活動和中國創意農業國際合作論壇,在媒體界、服務界產生了強烈反響。
期刊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擔當是什么,就是勇往直前。科技期刊的從業人員必須對科技期刊市場資源優勢和市場稟賦有信心。我認為人生就是在經營信心,別管市場和你的距離有多遠,首先要提高你的信心指數。

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今年10月,山西成立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一是盤活了作者、讀者等資源需求,二是發揮媒體期刊“家”的作用,三是擴大科技期刊的“朋友圈”。
在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成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與山西農業大學一起開發農聯網實驗平臺。該平臺一是整合農業資源大數據,服務院校和廣大科研工作者,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數字化農業帶來的新變化;二是展示涉農領域,包括對農業科技期刊的展示。
今年12月初,中國農業期刊網站啟動儀式在重慶農村舉行,寓意網站將扎根鄉村沃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與廣大科研工作者一起,共同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網站線下運營展示中心落戶太原,今后一流期刊主編每年至少會來山西一次,一起為農業科技期刊發展建言獻策。
山西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今后將發揮三個作用,一是激發作用,農業期刊提前抱團,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山西省的科技期刊資源;二是山西的農業期刊本身是山西科技期刊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是對山西省科技期刊的一種提升;三是能夠扭轉外界對期刊人的評價,目前,聯盟已和重慶市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重慶理工大學洽談,重慶編輯大碗茶活動明年將走進山西,對山西科技期刊從業人員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科技期刊是服務科學家、科研人員,展示科技成果,是作者向世界展示自身成果的窗口,同時也是讀者接觸科學世界的一個平臺。
科技期刊的初心和出發點主要是為科學服務,科技期刊最根本的是保護一線科研成果,發表原創成果。科技從業人員一要堅定政治立場、嚴格把關,普通期刊也是為科學家服務,比如著名科學家屠呦呦最早發表青蒿素論文,也是發表在一個普通科學期刊,所以我們要堅守初心。無論時代怎么變,初心不能變,只要不懈地發揚工匠精神,向建設一流知名期刊努力,堅持數十年,成為一流科技期刊的夢想也會實現。我認為,推動山西科技期刊發展,就需要明確期刊的發展是以“為科學家服務、為科研服務、為科學服務”為使命。在新媒體時代,為拓寬科技期刊生存路徑,需注重提升期刊建設能力,挖掘自身期刊優勢,做好科技期刊質量建設基本保障,提高科技期刊的綜合質量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