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您剛才在談山西科技期刊發展方向時說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面對科技期刊人才緊缺問題,您認為山西應該從哪些方面吸納和培養青年編校人才?
李軍:在山西這個地方建設一支高素質編校隊伍和建設一流期刊,我覺得有這幾個方面:一是要狠抓“關鍵少數”,什么叫關鍵少數呢?關鍵少數業務水平可能超過社長總編,也可能就是社長總編的左膀右臂;二是根據這么多年的經驗,很多高影響因子的科技期刊都有院士參與,山西科技期刊也可以嘗試讓有關科學家加入;三是很多年輕人有意想不到的創新精神、創新想法,特別是在新媒體創新傳播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此類人才我們要及時給他們很好的施展空間。
山西科技報:請您簡單分享一下“三農”期刊舉辦線下活動的心得?
張成龍:我們要在期刊資源的基礎上,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借助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新手段、新工具和新方式,立足“三農”,服務“三農”,延展線上線下的活動,比如讓消費者知道酒是怎么生產出來的,要組織相關活動去企業現場采風調研,為消費者和企業搭建橋梁,實實在在地把活動做活、做得接地氣。同時在深度挖掘上,不能遠離大眾傳播,要開拓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科學導報:您認為山西科技期刊應如何為山西的經濟、科技、創新服務?
韓世范:科技期刊與經濟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我們現在的經濟轉型就是由原來傳統的方式向高科技方向轉型,科技期刊主要為科研人員服務,許多大學的科技科研成果都未傳播到外界,這就要發揮科技期刊的橋梁作用,要把企業的需求和科研結合起來,企業遇到什么難題,我們的科研人員都能對癥解決,企業方面解決了向科技轉型的需求,科技含量就會越來越高。對于科研人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形成新的科研論文,再次期刊上進行發表。創新是從實際中來,企業的科技需求會產生更好的成果,希望兩方融為一體,為山西經濟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科學之友:您對科技期刊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王愛英:科技期刊是科技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是科技成果科技創新的重要展示平合,科技部有關文件也提出要培養打造中國的高質量科技期刊,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推動重要科技成果論文在國內科技期刊首發,為科技期刊的創新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但同時對科技評價方面也提出“四不唯”,其中就有不唯論文,這意味著對科技期刊的要求也更高,因此要對標國際頂尖期刊,嚴把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