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被中國樂迷親切地稱為“姐夫”的俄羅斯指揮大師瓦萊里·捷杰耶夫再次出現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用兩個半小時為北京觀眾煲出一鍋俄羅斯交響濃湯,在冬日格外暖心。
捷杰耶夫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及合唱團,集中演繹19世紀俄羅斯民族樂派“強力五人團”中的一員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作品,從膾炙人口的交響組曲《天方夜譚》到國內較少上演的歌劇《沙皇薩爾坦的故事》和《隱城基捷日與費芙羅尼亞姑娘的傳奇》片段。
“作為馬林斯基劇院的藝術總監,我不能忽視我們自己歷史中的美好和財富,為中國觀眾介紹俄羅斯的寶貴藝術文化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捷杰耶夫曾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多次到訪國家大劇院,先后上演過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拉赫瑪尼諾夫、穆索爾斯基6位俄羅斯音樂巨匠的交響作品。在對俄羅斯經典音樂作品的演繹中,捷杰耶夫執棒的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極富感染力,堪稱權威的“俄羅斯之聲”。
這次來京演出,捷杰耶夫大師依然選擇了純俄式風格作為首場音樂會的主打。當晚音樂會開場,首先上演的是科薩科夫所作的歌劇《沙皇薩爾坦的故事》選段。該作取材自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同名神話故事,樸素簡潔的旋律,把劇中進行曲的莊嚴和舞曲滑稽的特性糅合在一起,形象地為觀眾刻畫了薩爾坦沙皇妄自尊大以及笨拙滑稽的形象。17分鐘的演奏,在捷杰耶夫的指揮下,忍俊不禁的表情時常出現在樂手們的臉上,也深深感染著現場的觀眾。
作為音樂會上半場的重頭戲,作曲家最膾炙人口的交響組曲《天方夜譚》堪稱捷杰耶夫的拿手好戲,曾于1998年和2005年在京上演。《天方夜譚》取材于同名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作品包含四個帶有標題的樂章,作曲家運用“聲音敘事”的方式將聽眾帶到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