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清設計

2001 年成立于上海,始終秉承“刪繁就簡,溯本清源”的建筑哲學,創始人宋照青以la cime(法語“高峰”之意)命名公司,立足本土并以創造一流建筑為目標。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擁有700 余名建筑師及豐富的國內外大型項目設計經驗,并在國內積累了眾多住宅、商業、文化、旅游建成項目及高端客戶。
公司希望通過培養中國本土化人才和整合精英設計團隊,創造出真正符合地域環境的建筑。

宋照青
日清設計創始人、總建筑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碩士, 西安冶金建筑學院建筑系客座教授,上海市規劃管理專家庫專家。
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上海日源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項目位置:中國安徽池州九華山
項目性質:酒店
業主單位:當代置業(安徽)
業主團隊:涂禮軍、魏世興、王起、盛進
建筑設計: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負責:宋照青、熊星
設計團隊:林瓊華、魏一鳴、王軍、章志武
建筑施工圖設計:安徽地平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廣州山水比德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PAL 設計事務所
軟裝設計:HDESIGN(旋木尚藝)
建筑面積:2850 m2
竣工時間:2019.5
建筑攝影:是然建筑攝影Schran Images 、 張騎麟

1 功能分析圖

2 鳥瞰圖

3 入口天窗

4 與城市對望

5 禪院入口
初見九華,是個陰天。只見山形清晰,但不巍峨,略失望。忽而云開天晴,才見山外有山,層巒疊嶂,不負“東南第一山”之美譽。
地藏銅像就這樣靜靜的站立在山峰之下,與山、水、村莊一起,經受著歲月的洗禮。唐開元末年,金地藏卓錫九華,1600 多年以來,地藏道場聲名遠播,九華的奇峰峻嶺與佛教文化融為一體,獨具風格。

1 二層廊道

2 客房空間

3 天窗下映

4 茶室
蓮花小鎮就坐落在地藏銅像旁。說是小鎮,更像一個村落,以自然肌理為脈絡,建筑三五成群,形成聚落,既是旅客登山禮佛后的驛站,也可聚三五好友在青山綠水間煮酒夜話。
正清和雅禪院是蓮花小鎮的第一個建筑,也是小鎮的村口。“一棵樹、一口井、一只打鳴的公雞”,這是中國人腦海中的“村口”畫面,也是思鄉情愫中強烈的暗示。我們給予小鎮的是充分的廣場、廣闊的水面、一口鐘和那棵樹。
建筑并沒有選擇碎片的方式來消隱在自然之中,而是以完整的形態放置于水面上,似將四時之景納入院中,又似院中歲月溢出山水天地,空間由人所創,禪境由心而生。
禪院就以這樣一個拙樸姿態展現出來,然后交由漫長的歲月去填補,就像村莊、佛像的出現,是不同時期人類在自然中活動行為的結果,最終又必然與自然融為一體。
建筑的屋頂是一個回旋向上的坡屋面,最高點定義在場地的東南角,同時也解決了局部兩層的功能設定。
完整的屋面之下,功能被進行了切割和完全的拉開,庭院嵌入其間,內外界限隨之模糊,院內院外皆為水面,倒影中,可由外見禪院生活,又可由內見山中風雨。
建筑采用兩種色調,灰色與木色,灰色在外木色在內,飾面磚以空斗磚墻的形制進行拼貼,其上覆以小青瓦屋面,于鄉村的界面中,顯拙樸與沉穩。
內院則采用大量的木色鋁板和玻璃,在陽光的作用下格外溫暖。內外的材質在檐口之下進行過渡,吊頂的木色延伸至室外,倒影于水中,灰磚則轉入走廊及小院四周,流動與延伸是空間的主題。
小院的打磨依靠工人的智慧,陡峭的屋面可以更好的營造光影,但對于固定小青瓦是個不小的挑戰,天井采用進口菠蘿格原木,打造徽居中典型的四水歸堂,建造過程,仿佛是一場古今的對話。
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一個酒店,房間設置在南面及東面,可望山敬佛。二層的部分,將房間橫向布置,從而產生了一條內走道,天窗也自然而然出現,頂部的采光延伸到樓梯的位置,形成方形矩形若干窗井,隨著光線的變化,這是一個意外生動的空間。
建筑給予場所、使用者去定義功能。正清和雅禪院,取自于中國禪和茶的文化,空間的創作在高度、廣度上給予足夠的尺度,將自然山水人文穿插進建筑,而放松生活狀態的停留或是感悟禪理哲學的升華,則交由不同的使用者去體驗,小鎮的意義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