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蒙
WANG Yu-meng
(東北大學藝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004)
(School of Ar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 Liaoning, 110004)
視覺傳達設計有著悠久的歷史,對社會、經濟、人文都有著較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設計往往會受到服務對象、受眾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并與各個不同的社會背景發生密切的關系,最易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1]。在防疫科普的工作中,相關科普宣傳設計依舊體現出了設計自身的社會屬性與藝術屬性相結合的雙重屬性。社會屬性代表了科普宣傳設計具有社會傳播效應,能夠在社會中產生一定的影響,目的是通過普及科學防疫知識來解決某些問題;藝術屬性則表現在這些科普宣傳的手段上,這些手段包含了廣告、海報等等形式,具有較強的藝術美感,有欣賞價值,有創新性,這種設計形式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巧妙的防疫科普形式。例如,在央視制作的一則公益廣告中,引用了很多專家的話來回答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防疫知識。通過對話的形式,搭配活潑的動畫、明艷的顏色,給觀者帶來科學知識普及的同時也帶來了審美情趣和精神撫慰。
在疫情暴發這一特殊階段,與日常的科普宣傳不同,防疫科普宣傳設計需要迎接更多的未知挑戰,將設計語言與設計心理學相結合,除了普及相關醫學知識和相關防疫政策,還要考慮到人們的心理訴求。如央視新聞頻道的春暖花開主題宣傳片,全片沒有人聲,只單純地將春回大地之后各地的花開遍野的圖片轉換,搭配少量的文案和優美的背景音樂,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在這則短片中不但讓人們看到了春天,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看到了英雄回鄉,看到了國泰民安。這種宣傳片為在家減少外出的人們帶來了心靈慰藉,讓大家充滿信心,從心理上給每一個人都打了一劑強心劑。因此,從心理傳播學角度來進行防疫科普宣傳設計不單是一種知識傳播,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宣傳和鼓舞。
每一位防疫科普宣傳設計的受眾都具有想象力,在傳播過程中,設計者如果可以通過防疫科普宣傳內容來調動讀者的情感讓其再造想象,那么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心理學對防疫科普宣傳內容進行有效性的傳播[2]。通過對觀者的心理狀況把控,調節或善用這種心理狀態,將防疫科普宣傳的效果最大化。以央視新聞頻道的春暖花開主題宣傳片為例,該宣傳片投放時間位于國內疫情收尾階段,一線抗疫醫生陸續回家、國內整體疫情基本得控,恰逢春暖花開時節,該宣傳片中怡人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更讓人充滿希望,感嘆祖國河山美好,和諧安寧。其在適當的時間,迎合了大眾當下對疫情徹底防控充滿信心的整體心理狀態,既表現了山河無恙,又傳遞了生活的美好與希望,對大眾心理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在重大疫情下的特殊時期,相關防疫科普宣傳的設計原則更需要從心理學傳播視角出發,更多關注觀者的心理需求,在相關的防疫科普宣傳設計中加入可排解其心理負面狀況的相關設計元素。將設計與心理學相結合,在進行科普知識內容傳播的基礎上,保證好對觀者的心理狀況的關注與呵護。締造多維度、全方位的人文關懷,在面向不同群體進行防疫科普宣傳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之間的心理差異性,如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長、青年人的職業壓力、老年人的時代滯后性等等。在重大疫情期間民眾的心理狀況也應當納入防疫科普工作范疇中,應用好相關心理學知識,通過心理學傳播視角考慮民眾的心理需求,滿足社會要求的同時也能將防疫宣傳效果最大化。
突如其來的疫情暴發讓大家措手不及,盡管多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但是醫學方面的知識在大多數人眼中依舊顯得略微晦澀。通過防疫科普宣傳設計進行流行病學、傳染學、個人防護等相關方面科普教育,有助于人們少走錯路、彎路。同時,這種官方權威的科普宣傳也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保護自己,了解對錯,明辨是非,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對社會秩序的穩固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如在央視新聞頻道中經常出現的防疫科普宣傳視頻中就模仿了專家問答會的形式,將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與疫情相關的防護基本問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制作成了短片,專家在視頻中的回答清晰明了,具有權威性和較好的科普性,為民眾解答了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幾點問題,讓人們能夠在特殊時期冷靜處理和應對疫情相關防護工作,也為當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防疫宣傳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主題和新穎的角度,緊密結合當下的疫情相關問題,著重回答當下民眾中最常見的問題,將醫學科學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有趣實用的健康知識普及給民眾,及時宣傳最新、最前沿的防疫防護信息和方法,讓群眾容易懂,喜歡用[3]。通過這種科學性強、權威度高的官方防疫宣傳設計,能夠有效提升民眾對網絡上的防疫防護知識的鑒別能力,自覺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使謠言不攻自破,為更進一步的防疫部署工作提供便利。
在重大疫情期間的防疫科普宣傳設計所面向的群體是人民群眾,因此應當具有普適性,使用讓各年齡段的人群都能夠理解的設計語言進行科普宣傳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防疫科普宣傳設計需要具有大眾性,這種防疫宣傳形式有許多方式方法,如微博話題下的全民討論、知乎提問下的大眾解答、嗶哩嗶哩視頻上民眾自發上傳的疫情相關視頻等等,都屬于防疫宣傳設計的活動,在網絡上營造全民抗疫的氛圍,不僅排解了民眾的消極情緒,更能讓民眾透過視頻、采訪、真人真事等方式直觀感受到抗疫一線的狀況,緩解民眾心理壓力,促進民眾對防疫工作的理解與配合。
設計是一項有目的的藝術創造活動,所創造出的產品應滿足適用和審美兩種屬性需求,設計心理學所研究內容應是產品設計和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4]。目前的防疫科普宣傳設計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幾個方面,第一,科普醫學知識。在本次新冠疫情暴發的初期階段,民眾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尚淺,面對新事物民眾的了解有限,缺乏權威的科普,此時的防疫宣傳就尤為重要,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民眾內心的恐慌情緒,減少如瘋狂搶購、囤積生活用品等不必要的慌亂行為。第二,提升全民抗疫信心。通過將抗疫一線的點點滴滴記錄剪輯,可以讓民眾直觀感受到疫情前線的狀況,激發民眾共情感,提升抗疫信心和決心,能夠很大程度上穩定民心,有助于后續的防疫工作順利開展。第三,宣傳抗疫政策。通過多樣的宣傳設計,及時融合最新的政策變動,提升民眾對防疫措施的理解,最大程度提升防疫工作效率。第四,提升審美情趣。減少外出娛樂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狀況,通過防疫宣傳設計提高人們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帶來心理安慰和精神慰藉,能夠較好保證人們的心理健康。
從總體上看,防疫科普宣傳設計所呈現出的設計形式多樣、風格多變、主題明確、核心思想一致。多變、多樣、多元化的宣傳設計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從心理學傳播視角看,在疫情下人們盡量避免外出,減少室外活動,尤其在疫情暴發期間大多數民眾每日足不出戶,做好居家隔離,同時面對面的交流變少,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心理狀態,為了減少出門,人們更渴望在精神上尋找新的刺激點,這時網絡、電視等媒介就顯得尤為重要。防疫科普宣傳設計產品在這個特殊時期,需要在顏色、形態、形式上做一些改變,比如顏色對比更加鮮明,通過色彩對人的視覺產生刺激,激發興趣;將防疫宣傳設計以動態GIF 小動畫的形式展示,將2D 轉3D 增加對受眾群體的視覺刺激等等。
在面臨重大疫情時,必要的防疫宣傳能夠切實有效地敦促每個人從我做起、認真防疫。而防疫宣傳設計的手段很大程度上能夠對人們的行為、反應造成影響,結合心理傳播思維,能夠做到從思想上轉變大眾思維。重點是要明確當下民眾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狀態,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才能起到良好的科普宣傳作用,推動后期的防疫工作有序前進。從傳播心理學上看,在疫情期間民眾的不良心理狀況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種是焦慮心理。尤其是在疫情高發地區,民眾出現焦慮心理的狀況會更為嚴重,這種焦慮來自一種生存壓力,在疫情嚴峻形勢之下民眾會產生擔憂、害怕、恐懼和焦慮。針對這種心理狀況,防疫宣傳設計的重復宣傳手段、醫學知識科普手段等可以提升民眾對病毒的了解,減少恐慌。
第二種是從眾心理。這種心理往往因為對自身信心不足,才會導致“別人買什么我也買什么”的從眾狀況發生,如在美國疫情暴發初期民眾大量搶購衛生紙的情況等就屬于典型的從眾心理。針對這種心理狀況需要防疫宣傳設計利用好優勢手段,一方面通過科普形式提高民眾對疫情的了解,減少恐慌性采購,另一方面做好防疫相關政策的宣傳,穩定民心,共克時艱。
第三種心理狀況是漠視態度。這種心理狀況常見于疫情暴發前期和后期階段,前期很多人不知而無畏,漠視疫情狀況,忽視疫情防護工作;后期在疫情呈現態勢轉好之后便有人放松警惕,減少防護,也有部分人壓抑過久,迫不及待要恢復正常生活。這種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依舊需要在防疫宣傳中利用信息及時播報、境內外情況及時反饋等手段,引起漠視心理人群的重視,打好這場“不得勝仗不收兵”的抗疫全民戰、阻擊戰。
第四種心理狀況是抑郁心情。在重大疫情期間人們減少了大量的娛樂活動,室外娛樂的減少對人的心理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在此期間有很多人可能會出現輕度抑郁的心理狀況。除了要及時進行自我調適、及時疏導之外,防疫宣傳設計在傳播的過程中也需要滿足有這類心理狀況的人群。利用防疫宣傳設計的音樂、色彩、形式、元素等增加對民眾的視覺刺激,用良好的審美情趣感染觀者,提高居家隔離者的生活趣味性,為單調的居家生活帶來更多色彩[5]。
目前主要傳播媒介有新聞、廣播、公益廣告、報刊雜志、社交媒體、海報招貼等多種形式,涉及的類型有文字、圖片、動畫、短片等多種形式。同時利用好網絡,將疫情信息及時公開透明,通過將科學知識、相關政策、前線狀況積極宣傳,提高全民抗疫信心,提升抗疫質量,對抗疫工作的推進有積極的作用,也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這場全民抗擊疫情的持久戰能夠獲得最終勝利。
綜上所述,通過對防疫科普設計進行傳播心理學研究可知,防疫科普設計屬性分為社會屬性和藝術屬性,不但具有審美高度更具有較強的社會效應,是一種能夠提高防疫工作效率的積極防疫科普宣傳形式,其設計遵循傳播心理學的要求,結合了設計心理學,具有較好的設計傳播效應;同時防疫科普宣傳的設計原則一方面符合傳播心理學的需要,滿足多維度人群的心理需求,同時更具有科學性、科普性和大眾性,提升了全民抗疫水平,保障了此次全民抗疫總體戰、阻擊戰的圓滿勝利。在實踐過程中,防疫科普設計內容具有科學、公開、及時等特點,形式多樣,與設計心理學相結合,能夠借用大眾心理進行良好傳播,手段新穎,傳播媒介多種多樣,保證了防疫科普設計的宣傳效果,不僅起到撫慰人心的作用,更提升了全民素質,為此次疫情抗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