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菲,秦承龍,潘廣旭
(1.國網山東省電力有限公司泰安供電公司,山東 泰安 271000; 2.國網山東省電力有限公司日照供電公司,山東 日照 276800)
傳統電能資源集中度高、市場競爭意識弱,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能源互聯網高度融合,能源消費模式逐漸向智能化方向轉變,新一代電力客戶也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需求。綜合能源服務是在中國能源變革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業態[1],以能源服務為主營業務,圍繞客戶的綜合需求開展服務,提供能效分析、節能改造、需求響應代理等綜合能效提升服務、天然氣冷熱電聯供服務、分布式清潔能源服務及資產代維、融資租賃等多元化的綜合能源服務,滿足終端客戶對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的需求,實現多種能源協同互補,促進能效提升,降低用能成本,提高智能化水平。
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根據國情制定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戰略。
歐洲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綜合能源服務概念并付諸實施,其綜合能源服務側重于能源的協同優化,實現能源系統間的耦合和互動。英國政府支持發展國家層面的集成電力、燃氣系統和社區層面的分布式綜合能源系統,聯合創新代理機構“創新英國”與企業合作資助了大量區域綜合能源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同時,“創新英國”于2015年成立“能源系統彈射器”,每年投入3千萬英鎊,用于支持英國企業重點研究和開發綜合能源系統[2]。自2011年開始,德國政府每年追加3億歐元,從能源全供應鏈和全產業鏈角度實施對能源系統的優化協調,關注的重點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儲存、能源效率提升、多能源有機協調等[3]。
2001年美國能源部首次提出了綜合能源系統發展計劃,目的是加強對分布式能源和冷熱電聯供技術的推廣應用。2007年美國又頒布了《能源獨立和安全法》,要求社會主要供用能環節必須開展綜合能源規劃[3]。尤其在需求側管理方面,在新一輪電力改革中,美國包括紐約州、加州在內的許多地區明確把需求側管理、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作為重要發展方向[2]。
日本是最早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研究的亞洲國家。日本政府在2009年率先宣布將構建覆蓋全國的綜合能源服務系統。東京電力公司超前謀劃、廣泛布局,于2012年啟動戰略轉型,從提供產品向提供服務轉變,構建支撐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信息系統,細分客戶需求,提供涵蓋電、熱、冷、氣的最佳能源供應方案,并打破電力壟斷經營模式,采取合作的方式與其他綜合能源服務商共同開拓綜合能源服務市場[4]。
由于國內的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時間較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包括傳統能源企業、設備制造企業、能源服務商等。從業務發展路徑分析,國內能源服務商結合自身主營業務優勢,開展產業鏈延伸或增值服務,同時促進傳統主營業務的發展。從價值定位分析,中國的綜合能源服務注重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以達到經濟、環保等目標。重點推廣多能互補與可再生能源開發,重視能源系統和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從目標客戶分析,工業大客戶、園區、公共建筑等客戶以其穩定的能源服務需求、較強的支付能力、較高的負荷密度和能源價格成為主要服務對象。從收入模式分析,綜合能源服務商結合客戶的需求,憑借自身技術、產品和資金等優勢,提供咨詢、投資、設計、施工、設備銷售、運營等多元化服務來獲取收入。
國家電網公司于2017年10月,首次印發通知要求將綜合能源服務作為公司主營業務,積極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2018年1月,明確各省公司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機構設置與人員配置方案;2019年,印發2019年—2020年行動計劃,全面布局綜合能效服務、供冷供熱供電多能服務、分布式能源服務、專屬電動汽車服務等四大業務領域,構建以“綠色國網”為入口、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為支撐的綜合能源服務生態圈。
以上海電力學院臨港校區新能源智能微電網綜合能源項目為例,該項目由國網節能公司參與建設,系統包含2 MW光伏發電以及若干風力發電等新能源分布式發電系統,共有2 017個采集計量點,“電、氣、水”等的使用情況均實現數據化,在安全用能前提下,擁有新能源微電網的智慧校園可比正常校園能耗降低約25%。
又如山東省泰安市某小區電采暖項目,由于小區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遠,位于城市熱力管網、燃氣管網覆蓋范圍以外,該小區原采用燃煤鍋爐的供暖方式為住宅樓供暖,污染嚴重、取暖費用較高且制熱效果一般。山東電力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對該小區進行了集中式電采暖改造,新建15臺空氣源熱泵機組,為小區278戶居民進行供暖,小區居民按照當地市政供暖收費標準繳納供暖費用。該項目正式投入運行后,供暖面積約30 000 m2,小區居民室內溫度普遍達到20 ℃以上,每年相當于節約標煤約360 t,減排二氧化碳約1 006 t。
一是有利于提升客戶側用能綜合管理水平。開展客戶綜合能源服務,可實現客戶需求精準對接、市場潛力深度挖掘以及客戶數據資產轉換。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促進能源流與信息流深度融合,為多類型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實現客戶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和管理,達到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目的,實現電力資源合理化分配,提升整體綜合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帶動產業發展,培育市場新業態。傳統能源服務多是從產業鏈上游向下游縱向延伸的合縱模式,以事物為中心開展營銷,缺少能源服務商與客戶間的互動。而綜合能源服務則是圍繞客戶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連橫模式,以關系為中心開展營銷,主張與客戶建立、維護和鞏固緊密、長期的互動關系,進而充分開展能源流、信息流、業務流的互動,贏得客戶對企業的強烈認同,并依靠能源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創新推動,制定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打造“互聯網+智慧能源”服務模式。
國家電網公司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構建以電為中心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電網企業作為清潔能源配置基礎平臺的作用,促進全社會實現節能減排,是對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與能源革命的積極響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傳統售電+綜合能源服務的組合方案,滿足客戶深層次、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客戶粘性,維系客戶資源,在鞏固公司售電主營業務的基礎上,推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全面發展。
綜合能源服務未來將朝著供應能源多元化、服務多元化、用能方式多元化及智能化趨勢發展。
綜合能源服務的目標是打造全社會綜合能源服務生態圈。綜合能源服務商為客戶提供需求側能源管理、綜合能源供應及協調優化控制等服務,同時為政府的行政規劃決策提供全面數據支撐,實現綜合能源業務的全方位、全過程管控,建立起政府、綜合能源服務商、用能企業共同拓展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合作機制,有效促進規模效應,創建風險共擔、互利互惠的商業生態圈。
國家電網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積極打造綜合能源服務新業態,加大資本、技術、市場開放力度,積極與利益相關方共商共建共享,推進清潔能源消納、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做強做優做大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推動公司由電能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變,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5]。
一是建立政府機構、電網公司、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能源供應商、設備供應商、節能服務商、金融機構等合作機制,共同拓展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6]。
二是為各種類型客戶提供設備采購、能源審計、新能源發電、節能改造、電能替代等多種綜合能源服務整體規劃、設計、實施與解決方案等服務。
三是通過沉淀整合客戶用能信息,形成大數據資源,綜合能源服務商進一步挖掘數據價值的增值服務,拓展業務渠道和范圍,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和客戶經營決策支撐能力等,指導綜合能源服務全面開展,形成綜合能源服務發展的良性循環。
綜合能源服務已成為國內外能源行業研究和推廣的熱點,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對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綜合能源服務商應轉變傳統思維,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加強客戶供需分析,將不同客戶群體進行細分,結合自身優勢,為客戶提供全業務、全天候、專業化、多元化的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綜合能源服務需求。同時,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服務模式,利用當今先進技術,實現能源、信息雙向流動,為綜合能源系統建設提供有力保障,致力于打造全社會綜合能源服務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