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放 韓俊超 焦家方(.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泌陽分局,河南 駐馬店 463000;.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驛城分局,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在我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顯露出來了非常多的城市環境問題,具體表現在城市水體的污染、空氣混濁以及垃圾棄置等多個方面。目前我國的城市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消費型生態危機,需要市政部門能夠加強對城市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視力度,并對現有的環境治理模式進行不斷創新與完善,這樣才能夠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跟生態發展的均衡,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城市環境治理指的是通過一定的手段與方法,來對城市環境公共事務中的一系列行為活動進行規范跟引導,也就是各類治理主體對于城市環境公共事務進行合作多元化管理的手段,可以說城市環境治理的核心要點在于通過多種協調管理方式,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跟生態發展的協調,來為人們營造出更加良好的城市生活環境。在城市環境治理工作過程中,需要注重的是各主體集中參與到環境治理目標中的過程,需要在遵循城市生態環境規律跟經濟發展規律基礎上,對城市健康發展跟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處理,來轉變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跟環境管理模式,還需要積極協調各方的利益,在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范圍內進行經濟的發展[1]。
在城市環境治理工作中還存在有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城市環境是一個系統環境,任何一個環境事件的影響都是廣泛的,因此在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到同一個環境執法工作之中,也就是說在面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城市環境問題時,還需要通過綜合執法的方式來進行處理。但是在城市管理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突發性的環境問題,會涉及到職權交叉的情況,比如環保衛生以及城管部門均有權利對占據城市道路進行經營活動的燒烤攤進行處理,那么在進行同一環境時間的處理過程中,以哪個部門的意見為準也就成為了一個難點問題。目前,在我國城市環境問題的處理過程中有著處理權限過于分散,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主體執法部門比較多,執法權責不清,直接威脅到了城市環境的治理效果與治理質量。
在現有我國城市環境治理工作中,存在有環境治理手段過于單一這一問題,一方面我國城市的環保部門不斷擴大自身的治理范圍,對于違背了環保法的個人以及單位進行嚴格處理。另一方面現有的法律法規對于執法部門的權利賦予程度不足,在現有的環境治理模式中也沒有采用多樣化的管理方法,導致了環境治理工作的職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環境治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足,在環境治理工作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到環保執法效果的客觀性跟合理性,就客觀角度進行分析,我國目前的政府考核機制中還存在有比較多的問題,很多城市還都是將經濟發展水平作為重要的政績考核目標。對于生態保護的重視力度不足,也就導致了城市政府部門沒有加強對環境治理工作的力量投入力度,在具體治理過程中也就存在有力量過于薄弱的問題,難以達到預期的城市環境治理效果[2]。
環境治理技術水平不足。我國城市政府單位目前對于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視力度不足,目前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資金投入不足、技術過于落后以及裝備陳舊等諸多問題,使得環境治理過程中的證據收集過于困難,對于城市環境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違法現象也無法及時進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環境問題的惡化。
在以往的城市環境治理工作中,主要是政府部門發揮主導地位,結合市場自決型與社區自治型的治理方案,但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還存在有比較多的問題,并且容易出現集體失靈等問題發生。通過多元共治方式的應用,能夠在保障環境治理效果基礎上,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多元共治模式起源于西方的中心治理理論,在該治理模式中需要通過分層次、分級別以及分階段的多樣化制度體系,來強化政府、市場以及社會力量的協調共治,促進城市環境治理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該治理理論中主要通過社群組織自發形成的多中心治理結構,并且具備權利分散以及交疊管轄的特征。在多元共治模式中對于治理主體的特性要進行明確,保障治理方案的針對性、適應性以及綜合性,有效避免各種城市環境治理問題的發生。因此,多元共治模式本質是進行政府、社會以及企業等多方力量的協調,發揮各自力量的治理優勢,來共同參與到城市環境治理工作中,來獲得良好的城市治理效果。
通過城市環境多元共治模式的應用,能夠提升部門合作化的水平,促使政府部門的監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城市環境治理風險機制意味著不再局限于政府部門的單一主體,而是需要容納除了政府部門的社會力量,也就打破了城市風險話語的權利壟斷以及專家系統的知識壟斷,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治理風險。針對這一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治理風險機制的不斷完善與優化。
(1)堅持預防為主的城市環境治理原則,因為城市環境治理工作有著實施難度大的特點,因此在具體治理過程中需要堅持風險預防為主的治理模式,避免一些不可逆環境破壞問題的發生。
(2)污染者負擔原則,在該治理原則中,需要將污染者作為治理的主體,國家跟其他治理主體不會為污染者自身的行為進行買單,這樣能夠對各個污染者的行為起到良好的規范效果,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3]。
為獲得良好的城市環境治理效果,要求政府部門能夠提供公開透明的環境治理資料,并完善現有的城市環境治理公開機制,這也是維護民眾們知情權的重要措施。通過城市環境治理信息公開機制的應用,能夠對政府以及企業行為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強化社會監督的力度。目前我國的信息公開機制還比較薄弱,在具體運行過程中依舊存在有比較多的問題。因此城市部門還需要積極采用信息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保障信息公開的及時性跟有效性。還需要進行信息采集機構的設置工作,進行城市治理信息數據系統的監理,做好城市環境治理情況的定期檢測。
多元共治模式作為我國城市治理工作中的一種新型治理手段,可以實現政府力量跟社會力量的統一協調,對于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國在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要求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加強對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視力度,積極采用多元共治等新型環境治理手段,來實現城市生態發展跟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