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朗(奎屯錦疆化工有限公司,新疆 奎屯 833200)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物質基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所以煤炭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仍然是我國的能源基礎。煤炭資源分布西多東少,而中、東部地區能源需求旺盛,煤炭資源產用分布不均,決定了我國必須采取低成本、高效、高附加值的能源轉移策略。新疆地區煤炭資源儲量豐富,隨著等煤炭主產區的不斷開采,新疆將成為又一個重要的煤炭生產和轉化基地。未來,新疆必將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滿足國內能源需求的重任。煤化工是將煤炭通過化學加工使其轉化為清潔燃料和化工原料的過程,是實現新疆煤炭深度加工、提升資源附加值的有效途徑[1]。
新疆地域廣闊,煤炭資源儲量極其豐富,查明保有儲量約4000 億噸,預測儲量高達2.2 萬億噸,約占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40%左右。由于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疆地區,遠離我國中東部能源主要消費地,而長距離的煤炭運輸成本偏高,能源運輸效率低。因此,在新疆本地發展煤制油、煤制氣及煤制化工產品等深加工煤炭產業,提升能源附加值,從而降低能源運輸成本,是實現新疆煤炭資源利用的必然選擇[2]。另外,近年來,我國能源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山西、陜西及內蒙古等地區,煤炭資源開發過度,導致部分地區資源煤炭幾近枯竭。因此,這種客觀的資源分布和消費形勢,必然要求了我國煤炭產區和深加工基地的戰略轉移,為新疆的煤炭資源開發和煤化工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我國的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無法將石油作為戰略能源,因此大力發展煤炭產業是我國能源發展的必然選擇。煤炭經深加工轉化為清潔燃料和化工產品,可替代或部分替代石油資源,降低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進而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這為新疆煤炭和煤化工產業大力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此外,由于煤化工在推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新疆作為下一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點區域,煤化工項目相繼得以批復,已經成為拉動新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亮點。煤制油作為煤化工產業的重要分支,將煤經氣化、合成然后轉化成燃料油,不僅能降低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而且能保障我國的經濟安全。此外,煤化工相對于煤電來說產業鏈相對較長,煤化工項目對于推動新疆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勞動力就業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早在2007 年10 月國務院針對新疆能源產業發展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32 號文件),支持和鼓勵新疆大力發展煤電、煤化工等能源產業,為新疆地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3]。同時,自治區政府也提出相應的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推進和加快建設準東、伊犁、吐哈、庫拜四大煤電、煤化工、煤焦化基地,重點在準東、伊吾縣、庫車、拜城、伊犁、克拉瑪依市等地發展煤制油、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產業;在庫車、拜城重點發展煤焦化產業;根據區域發展指導意見鼓勵盡快建成一定規模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3]。在國家和自治區鼓勵、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新疆地區基本形成“一帶九園”的總體格局,其中準東煤化工園區、將軍廟煤化工園區、阜康重化工園區,形成天山北坡煤化工產業帶。伊利煤化工園區、克拉瑪依石油石化工業園區、哈密工業園區、庫車化工園區、拜城重化工園區以及托克遜重化工園區等處于建設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參與新疆煤電、煤化工產業發展的企業已達104 家,煤化工項目66 個,計劃總投資8773 億元。在挺進新疆的企業中,既有國電、華能、中電投、大唐等五大電力企業,神華、中煤等國有煤炭央企,又有山西潞安、河北開灤、江蘇徐礦、山東新汶等外省國有煤炭企業。其中,神華煤制烯烴項目、新疆廣匯煤制甲醇/二甲醚項目、新疆慶華煤制氣項目等項目已投產運行,新疆新天年產20 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試車成功,新疆國泰新華煤制烯烴項目(一期)已完成建設,新疆慶華能源耦合聚烯烴項目已確定工藝路線,河南煤化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等項目、伊泰集團年產540 萬噸煤制油、中泰化學180 萬噸煤制甲醇及60 萬噸烯烴項目選址已完成,國電平煤集團年產60 萬噸煤制烯烴和40 億立方米煤制氣、新汶集團60 萬噸烯烴、新疆中烯環保3000 萬噸/年低階煤分級分質清潔高效轉化利用及300 萬噸/年煤焦油加氫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公示,中泰集團400 萬噸/年油煤共煉正開展前期工作。
新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必然會給新疆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發展機遇,同樣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煤制烯烴、煤制油及煤制氣等煤化工項目的消耗高、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造成了煤炭資源的浪費。其次,煤化工產業具有一定污染性,如果管理維護不當,容易造成當地水資源、土地和空氣等環境污染問題。此外,新疆的三山夾兩地的地理位置使得新疆的環境承載力十分有限,一旦遭到破壞,恢復起來極其困難,有些甚至是更本無法恢復。再次,由于煤化工對于水的需求量就達,而新疆地處內陸干旱地區,水資源有限,大力發展煤化工容易造成人們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之間的矛盾[4]。因此,新疆的煤化工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必然協調解決好經濟發展、產業技術、環境、資源等矛盾問題。
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這使得生態建設成為各地經濟發展審查和考核的重要對象。針對新疆發展大型煤化工產業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基于新疆煤化工產業現狀基特點,構建新疆煤化工企業綜合運營績效考核及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其資源利用效率、環境污染程度、水資源循環利用率等多項考核內容得出其綜合運營指標,從而對煤化工企業的運行效果進行科學的定量分析,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方法和預警機制[5]。對綜合運營水平較低的企業可以考慮整改或者關停,以相應減少相應的工業污染物的排放,減少霧霾等天氣的出現,進而促進新疆地區經濟、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