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康強 劉廣景 王小東 馬歆寧 段靜 常風琛
(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煤層氣研發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
煤層氣作為一種新型潔凈能源,是常規天然氣的重要戰略補充[1]。在開采過程中,井下會出現一些故障與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處理,會對煤層氣產能造成較大的影響[2]。因此,根據井暴露出來的問題合理地進行修井作業,對于確保煤層氣井正常運作、恢復產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前期的勘探,井位選擇,鉆井,射孔,壓裂,完井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便進入了煤層氣的排采階段。該階段通過抽排煤層中的承壓水,降低煤層壓力,使煤層中吸附的甲烷氣,即煤層氣釋放出來[3,4]。
在排采過程中,井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出現負荷重、砂埋、套管出現問題,需要作業隊進行鉆、銑、套、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選擇大修。除此之外,會選擇小修即常規修井。對于煤層氣井來說,常規作業較為常見。筆者依據常規故障發生后是否產液將其分為兩類,分別是Ⅰ類和Ⅱ類,Ⅰ類故障的外在表現是不產液,主要包括斷脫,卡泵,煤粉包裹凡爾。斷脫意為井下的某一根抽油桿發生斷裂,致使泵停止工作;卡泵一般是煤粉或者煤顆粒進入泵內,把活塞卡死,使其不能工作;還有另外一種原因是煤粉將固定凡爾或者游動凡爾包裹,造成液體漏失,地表停止產液。
當出現Ⅰ類故障時,需要對卡泵、斷脫、煤粉包裹凡爾這三種情況進行區分。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卡泵特別明顯,外在表現便是驢頭停止上下運動。然而對于斷脫與煤粉包裹凡爾來說,則需要通過示功圖來進行區分。煤粉包裹凡爾包括三種情況:煤粉包裹游動凡爾、煤粉包裹固定凡爾,煤粉同時包裹游動凡爾與固定凡爾。
Ⅱ類故障的外在表現是產液,但仍需進行修井作業,主要包括泵效低與液面不降。一般來說,泵效的高低需要結合具體的井來分析,并不是泵效低于某個數值才將其稱為泵效低,例如:當一口井的液面已經降至煤層頂板,日產水0.1m3,泵效僅為1%,我們仍然認為該井正常運行;然而當一口井液柱幾十米,日產水0.2m3,泵效為4%,我們亦認為該井在低泵效運行。泵效低的原因有多種,包括:(1)泵本身密封不嚴,出現漏失;(2)泵掛位置較高,造成供液不足;(3)地層供液量減小,原來的泵不適應目前的排采制度;(4)沖次較小,不符合該井的排采制度。對于(4)來說,只需調高沖次即可;而對于(1)(2)(3)來說,則需要進行修井作業。同樣地,液面不降的原因也有多種,包括:(1)泵本身密封不嚴,出現漏失;(2)地層供液量增大,原來的泵不適應目前的排采制度。
修井作業是煤層氣井排采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項措施,其中,確定泵的類型與泵掛深度是作業中的重中之重,兩者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后續的排采與產量。選泵時需考慮泵效,還要滿足降液需求,對同一口井來說,優先考慮大泵低沖次,目的是盡量延長泵的使用壽命,減少油套連通等故障的發生。泵掛深度通常根據排采時期確定。在排采初期,煤層含有大量的壓裂砂,為避免壓裂砂產出造成砂埋,作業時泵掛位置應位于煤層頂板以上。當進入煤層氣穩產階段,如已確定壓裂砂大部分都已產出,并都已全部清除,可以將泵掛位置放至煤層底板以下[5]。
一般來說,煤層氣井常用的是長柱塞管式泵、桿式泵與螺桿泵。長柱塞管式泵與桿式泵常用的型號均為38mm,44mm,56mm(數值代表柱塞直徑)。相同的是,兩者的柱塞均與抽油桿相連,依靠抽油機上下運動將煤層水抽至地表。長柱塞管式泵優點是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排量大,缺點是檢泵作業較為繁瑣,需要將油管與抽油桿全部起出。相比之下,桿式泵作業要簡單一些,僅僅需要將抽油桿起出即可,但桿式泵的價格相對來說要高一些,排量也相對較小。
對于產液量大、液柱降低較難的井,螺桿泵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螺桿(轉子)與襯套(定子)。煤層氣行業中常用的是單螺桿泵,然而對于產液量小的井不建議使用,原因是螺桿泵需在供液量充足的井中使用,如果在沒有液體的情況下干磨,會對泵本身造成傷害。
在確定井下故障類型之后,便可以編寫修井方案了,之后作業隊依據該方案進行修井作業。在作業之前,作業隊需將井場布置妥當,即做標準化作業井場,包括拉好警戒線,作業車位置停放得當(輪胎式作業車較為常用,履帶式作業車較為少見)[6],地錨深度達到要求,搭建油管橋,作業工具準備齊全(包括管鉗、扳手、吊卡、吊環、滑輪車等等)并認真檢查,避免出現不合格工具[7]。前期工作完成之后,需由專人驗收(通常是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之后方可開工,如不合格,需要繼續進行整改。
開工之后,先開始卸下驢頭,起原井桿柱,之后進行探砂面,如有砂,確定砂面位置與砂高,匯報甲方后決定是否要撈砂。如要撈砂,便要起出原井管柱,下撈砂泵與撈砂鏟,在下之前,需要檢查撈砂泵底閥活門靈活性砂泵活塞是否好用凡爾密封性等,若有問題不得入井[8]。當撈砂至人工井底后,侯沉1h 后復探砂面,當誤差小于±0.05m 為合格。
此外,清除井內沉砂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即沖砂。沖砂分為三種,分別是正沖砂(油管進液套管返液),反沖砂(套管進液油管返液),正反沖砂(采用正沖砂的方式沖散砂堵,并使沙粒呈懸浮狀態,然后,迅速改用反沖洗,將泥砂全部帶到地面)。正沖砂沖刺力大,但攜砂能力較弱;反沖砂攜砂能力強,上返速度快,但沖刺力小;正反沖砂集中了正沖砂、反沖砂的優點。
對于沖砂,還要特別說明一點,排采期間的沖砂易對煤層造成傷害。煤層氣井的降壓產氣特征本身就存在應力的傷害,而煤巖在外力作用下易發生變形和碎裂,外來流體極易對煤層的深部造成復合傷害,固相顆粒更易與煤巖發生相互鑲嵌作用,降低煤層的有效滲透率。常規的油管沖砂將打破煤層前期已存在的降壓特征,動液面恢復后重新排采,外來流體對煤層氣的解吸產生附加的外力作用,直接影響煤層氣井的產量和生產有效期。綜上所述,清理井筒沉砂,撈砂是首選。
接下來的工序便是下完井管柱,順序依次是絲堵、沉砂管、篩管、尾管、泵筒、油管、回音標,然后是抽油桿與光桿。之后便要下抽油桿,待所有抽油桿下完之后,碰泵三次,每次探得的深度相同且與泵筒深度相符方為合格,最后再上提合適的防沖距,通常情況下,抽油機井的防沖距為千分之零點七(即1000m 井深上提幅度為70cm),螺桿泵井的防沖距為千分之一(即1000m 井深上提幅度為1m)。
上提防沖距之后安裝驢頭,連接管線,恢復作業前的標準化井場。至此,整個修井作業全部結束。隨后的幾天里,一般保持低沖次運行,逐步恢復到該井合理的排采制度[9.10]。
依據是否產液,將故障井分為Ⅰ類故障和Ⅱ類故障。Ⅰ類包括斷脫,卡泵,煤粉包裹凡爾,卡泵特別容易辨認出來,而斷脫與煤粉包裹凡爾則需要通過示功圖的形狀判斷。煤粉包裹凡爾也包括三種情況:煤粉包裹固定凡爾,煤粉包裹固定凡爾,煤粉同時包裹固定凡爾與游動凡爾。Ⅱ類包括泵效低與液面不降,這兩個問題需要回顧排采歷史,分析具體的排采數據才能得出。
作業前要合理編寫修井方案,布置標準化作業井場,配齊所需工具,并由專人(一般為監理工程師)驗收,作業時要嚴格按照方案和規范進行。
如井下砂面位置較高,除砂時優先考慮撈砂,其次是沖砂。作業后恢復標準化排采井場,低沖次運行,逐步恢復到合理的排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