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飛 王津津 趙璐然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2)
企業培訓是由企業安排的對本企業員工進行的培養和鍛煉,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向企業所有員工傳授本職工作所必須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等,以幫助員工完成本職工作,促進企業最終目標的實現[1]。通常來講企業培訓的形式有企業內訓、公開課以及遠程授課等,以此來實現員工智力的系統化投資。此方式在實施之初有效地解決了企業的人才發展需要,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代員工進入崗位工作,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新觀念與新價值觀,對傳統培訓觀念提出了新疑問;移動互聯時代下新工具新方法的開發與普及,也對現有的培訓做法提出挑戰;新時代出現的突發事件,也為傳統企業培訓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環境下的新問題提出新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轉變機遇,迫使包括企業培訓在內的眾多條線部門進行不斷改變與發展,以應對新環境、新變化。
(1)新員工帶來的新觀念對傳統培訓效果提出疑問。傳統培訓的思路大致可理解為針對經營發展或者具體業務開展中存在的某些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手段實現標準經驗或知識的共享以實現具體問題的解決。然而新一代員工所具備的思維方式往往迥異于其他員工,則就造成以往的需求調研方式、培訓開展模式以及訓后效果大打折扣,最終造成無論是企業培訓的組織者還是培訓的接受者對于當前的企業培訓的作用與效果不是很喜歡,也就無法將企業培訓本該發揮的巨大作用展現出來,僅僅是作為部門或處室任務進行開展,既無法有效提升工作績效與組織貢獻,甚至個別情況下會使學員認為培訓沒有針對性,引起學員的抵觸情緒。新員工的新觀念為培訓的開展與組織形式提出新的質疑。
(2)移動互聯時代下新工具新方法的開發與普及既是益處也是挑戰。實際上新工具新方法的開發與普及代表的是經濟社會的進步,對于任何行業、業務的發展均是有益處的。但新工具新方法的出現,在某些行業或者企業尚未及時跟進調整的情況下,往往會對其培訓工作的開展提出挑戰,一是無法滿足掌握新工具新方法的員工對培訓形式的要求,降低培訓效果;二是無法滿足新知識經驗傳播需要的新形勢,無法及時傳播分享行業新動態。新工具新方法的開發與普及為企業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選擇的可能性,但也提供了其與時俱進的迫切性。
(3)突發事件頻發迫使企業培訓不斷增強靈活應變能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出現,對于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對于企業的培訓工作同樣提出了嚴峻挑戰,新一年的培訓工作甚至會推倒重來。突發事件的出現既讓我們調整已有規劃的開展,也應讓我們重新審視培訓工作發展的機遇,即采取何種應對機制以防其他突發事件的再次出現,豐富培訓工作的組織開展形式,加強培訓工作的靈活性,以應對多變的環境變化。
在線直播指的是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的實時傳播與交流技術。相對于傳統直播,如體育賽事直播與視頻節目直播,新型在線直播增加雙向交流互動功能,同時伴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開發與普及,在線直播的門檻大大降低,可以達到人人可直播,人人可參與的程度。因此,面對突發事件,如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突發,眾多企業以及相關的培訓機構將線下培訓轉為在線直播培訓,減少人員聚集,同時也以較低成本完成員工培訓任務。
付費知識平臺是指借助移動互聯技術實現知識有償分享的服務媒介,如得到、喜馬拉雅以及知乎等,將以往的校園學習以及培訓課程學習內容等上傳至公共平臺,以較低的市場價格進行在線售賣觀看,降低了用戶的時間成本,通過付費完成有價值信息的選擇。新環境下用戶工作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付費知識平臺的出現,迎合了用戶碎片化學習與快餐式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對知識獲得方式的認可。
遠程會議等是指利用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實現跨區域召開會議的目的,以達到知識經驗交流分享的手段。如騰訊會議、釘釘會議等,將不同地理位置的人聚集到一致的網絡空間,實現問題解決、知識傳遞等,通常采用的形式有頭腦風暴、微課等形式,是企業培訓新增的一種實現形式。遠程會議等具有小規模、易召集、成本低的明顯優勢,同時對于分享的知識或經驗可以是很小的知識點,也可以是很具體的問題解決思路等,化整為零,簡單有效。
新環境下的若干新變化為企業的培訓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戰與機遇,不同的企業與機構正基于此進行眾多嘗試,這些嘗試或多或少地為企業培訓的發展提供了解題思路,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企業培訓或許還有長遠的發展之路。
企業培訓屬于智力提升行為,以組織或者行業標準動作為目標規范員工操作流程,實現組織績效的提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迭代,各種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企業、行業的培訓不再是閉門造車,同業甚至是不同行業優秀做法的共享與借鑒變得輕而易舉,企業的培訓不再簡單地依賴于自身經驗做法以提升員工生產力。同業的成功經驗與知識積累為企業培訓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持,移動互聯技術的長足進步為企業培訓的開展提供可行指導。
除個別企業特性資源外,各行業培訓資源將向平臺化演變。傳統的培訓資源受限于技術支持的限制以及行業內部壁壘,無法實現企業間甚至是行業間的共享,各企業內部的內訓師隊伍的建設也僅僅是滿足自身企業發展的需要,但隨著技術支持的長足發展、行業市場環境的充分競爭化以及員工愈來愈高的流動性,培訓資源的行業間流動變成可能。隨著資源流動的豐富性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必然實現資源分配的帕累托最優,即資源共享平臺化演變,企業間甚至行業間培訓資源的有效利用。
當前各企業均是以自身企業或者可接觸到的行業優秀行為為標準,同時以各企業自身擁有或者可獲得的外部資源為手段,對自身員工進行培訓,培訓結果必然不同。但隨著培訓邊界的不斷擴大以及培訓資源的平臺化演變,其中的一個結果必然是企業間的培訓差異銳減。首先是行業內企業培訓的奉行標準是一致的,即行業最優標準動作;再者,企業所采取的培訓資源源自共同的平臺,所導致的結果必然趨向于一致性,企業間的培訓差異會像充分競爭市場中的超額利潤的消失一樣,趨于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