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海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養護管理是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施工環節,養護環節技術含量低,不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施工,并且如果養護管理不達標,問題也不能馬上體現出來,因此往往被一些施工單位所忽視,但城市道路、橋梁在交付使用后出現的一些問題,如裂縫、下沉及坍塌等問題的發生,如果不及時地養護,也許開始是小問題,但時間久了就會演變成大問題,最終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1)裂縫問題。一般情況下,道路、橋梁發生的裂縫分成以下3種,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和網狀裂縫。橫向裂縫大多數都出現在公路上,一般是從路肩開始貫穿整個道路,裂縫接近垂直路面,產生橫向裂縫的主要原因為路面橫向施工縫未處理好,接縫不緊密、結合不良;溫度下降路面收縮引起橫向開裂。縱向裂縫產生的原因有以下3種,第一種原因是瀝青面層分幅攤鋪時兩幅接茬處沒有處理合格,當車輛超載和一些環境因素造成逐漸開裂;第二種原因是在施工過程中路基壓實度不均勻(含半填半挖路段),第三種原因是部分路基長期受水浸泡,局部產生不均勻沉陷而引起。網狀裂縫產生的原因:一是路面結構中夾有柔軟和泥灰層,粒料層松動,水穩定性差,在荷載作用和雨水浸入下發生唧漿,產生網狀裂縫。二是瀝青與瀝青混合料的質量不合格造成,一般情況下是瀝青混合料的粘結性差;瀝青延度低,導致抗裂性差,一旦長時間雨水浸入,造成路面網狀裂縫的產生。道路橋梁出現裂縫后如果不及時養護、任其發展,這些道路、橋梁在短時間內就會造成無法使用的后果。
(2)路基下沉的問題。路基下沉也是困擾城市交通普遍存在的問題,嚴重時隨時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路基下沉必須要及時地進行養護,一般情況下,路基下沉的產生原因有:一是路基基礎壓實度不均勻。按照設計要求,路基基底的壓實度要求為85%以上,而高填方路基底壓實度要求更高,為不小于95%,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好壓實度這個關鍵的指標,否則當路基填料不斷增加時,原地面的土層就會發生由于壓實度不夠發生壓縮變形和擠壓移位現象,最終導致路基的下沉。二是路基排水不暢,導致路基承載力下降。在正常的情況下,每段路的路基排水都是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并且經過質量檢查合格后才能過關,但有時由于內在原因造成排水不暢或者其它原因的影響,受水長期浸泡,使路基承載力急劇下降而導致路基下沉。三是高填方路基與一般路基之間的過渡段處理不當造成路基下沉。
隨著道路、橋梁使用時間的不斷增長,出現的病害也不斷增加,只有建立一套科學適用的養護管理體系,道路、橋梁才能正常達到設計使用壽命,道路、橋梁才能正常運行。小的病害要及時處理,才能避免出現大的病害,不能因小失大。一旦問題擴大,就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道路、橋梁產生的各種病害,如裂縫、下沉等都與施工用的原材料質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材料采購過程中,要購買質量有保障的產品,入廠后的原材料要做好保管工作,防止在保管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施工單位要嚴把原材料出庫使用質量關,做到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庫。只有把住原材料的質量關,才能有效地把握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
首先要嚴把原材料質量關,優良的原材料質量是道路、橋梁施工質量的基本保證,其次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圖紙、國家標準及操作規程去施工作業。在質量驗收過程中,對于一些隱蔽工程一定要做好階段性驗收和嚴格控制,過程決定結果,只有將過程質量把控住,施工質量才能控制在合格的范圍內。
根據下沉產生的原因,控制下沉的方法主要是控制回填土方的壓實密度和均勻度,因此要對土方進行準確的計量和記錄,要嚴格按照設計標準要求的壓實密度和均勻度進行施工,同時對排水設施的施工質量過程嚴格把關,防止敷衍了事,并且在驗收前做好排水實驗,做到水流暢通無阻。對于各種連接處的處理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嚴格施工,并做好質量驗收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小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及完好率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對道路、橋梁的施工,不但要搞好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對于養護管理及質量控制更需要加強,給人們的出行創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