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汐 李元鋒(江西省安全科學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103)
為了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20 年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其中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化工大國,每年的危險化學品生產量和使用量都名列前茅,因此要不斷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視,避免因為危險化學品企業的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強化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構建和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將危險化學品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里,加大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力度,為我國化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化工企業的生產現狀展開一系列的調查,了解到當前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領域還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比如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環節、生產和儲存環節、危險化學品的分類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以避免各類問題的產生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造成負面影響。近年來,事故隱患并沒有得到完全的遏制,因此需要構建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從源頭上尋找問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海因里希法則,事故隱患在一定條件下均有可能轉化成為安全生產事故,因此如何更好的消除事故隱患是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化工企業生產管理中的各個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共性,但是經過深入分析發現,各個主體之間在對事故隱患的識別判定還是存在較大差別。例如,在危險化學品生產實踐過程中,危險化學品的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之間因角度不同,存在較多分歧與矛盾,導致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不能有效深入,這樣就使得隱患排查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安全生產事故率的增加。此外,事故隱患排查責任追究機制的不完善,也會對事故隱患的雙重預防機制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最終不利于事故的有效遏制。
在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危險化學品的重大危險源一直是安全生產工作關注的重點,而其他非重大危險源卻往往被忽視,由于化工企業的獨特性,再小的危險源都有可能導致大事故,因此,抱有這樣的安全生產意識,更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2.2.1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
在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將會導致人員的傷亡、財產的損失以及環境的污染[1]。據有相關的資料統計顯示,在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及經營運輸的過程中均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尤其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的概率更大,高達30%以上。
在當前階段要想提高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力度,就要從安全生產文化建設上入手:首先在安全生產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為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營造一個安全生產的氛圍。其次是要樹立安全文化建設目標,尤其是化工企業的相關領導人員及生產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生產流程和生產環境的重視程度,從根源上消除事故隱患,按照相關的規則,嚴格遵守危險化學品生產管理中的各項內容,對安全行為進行激勵,從多渠道對安全生產進行宣傳教育。
2.2.2 構建安全監管機制
安全的生產環境是確保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生產首要條件。基于此,必須構建有效的安全監管機制[2]。第一,明確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監管主體和對象,以及與危險化學品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在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機制構建中要做到權責分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第二在安全監管機制開展的過程中,對于事故發生理論、預防機制要做到充分地掌握和了解,做好危險化學品的登記工作,有效的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程度,與政府監管部門進行有效銜接,讓監管部門對企業內部的基本情況和化學危險品事故隱患做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最后在安全監管機制構建的過程中,要提高相關人員的政治思想覺悟,實現權責分明,明確利益劃分,明確監管內容,充分發揮安全監管機制功能,確保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安全。
2.2.1 強化安全培訓力度
為了更好的保障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要不斷的強化安全培訓力度,一方面制定標準化、規范化的安全生產機制,相關工作人員要嚴格的按照機制的相關要求進行執行,針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要嚴格的進行審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績效評價機制,針對生產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進行考核與評價。這樣能有效提升危險化學品生產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2]。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危險化學品生產量在不斷增加,助推了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最終導致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需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一線生產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比如可以通過邀請行業內專家進行分享,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人員開展具有有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提高生產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及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安全生產能力與水平。
2.2.2 引進先進監管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危險化學品應急管理機制建構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先進的監管技術有效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與水平,充分發揮應急管理機制的優勢。一方面針對危險化學品生產體系的復雜性,相關的安全管理部門及人員可以引進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在危險化學品生產工藝中設置傳感器,實現對生產工藝及設備狀況做到及時的了解與掌握,實時分析危險化學品生產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不斷消除事故隱患,最終實現高效應急管理的目的,保障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安全。另一方面在危險化學品生產的過程中,風險往往具有一定的疊加性,如生產風險一旦爆發,將很可能對生產人員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可以通過創建視頻監控技術平臺,實時對生產環境中的各項信息進行獲取,對生產人員的生產行為進行實時地監控,進一步提升了應急管理能力與水平[3]。
2.2.3 定期開展隱患排查
由于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獨特性,在企業生產過程的各個工藝和流程都有可能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因此要想有效提升應急管理能力與水平,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及損失,相關的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的對事故隱患進行排查。首先在隱患排查之前,相關的生產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隱患排查方案,對排查的內容進行不斷地細化,經過反復排查及總結,及時的發現各個隱患,尤其是重大隱患。其次在進行排查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通過分級治理措施的執行,確保隱患排查工作開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最終將事故隱患扼殺在搖籃中。
2.2.4 源頭防范化解安全風險
我國是世界第一化工大國,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有21萬家,涉及到的種類也非常的復雜,但是就整體的危險化學品生產條件進行分析,整體的安全條件相對較差,管理水平較低,重大安全風險隱患集中,導致了在化學危險品安全生產的過程中有重大事故的事件發生。基于此要著力解決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問題,有效的助推安全生產的水平,助推安全生產形式持續穩定的發展,為社會居民營造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也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源頭防范化解危險化學品系統性風險的過程中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嚴格的安全準入,也就是說在化學危險品實際生產的過程中要明確各個地區的責任,確定化工產業的發展定位,建立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和應急管理部門等多個部門參與的化工產業發展規劃溝通機制。第二要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標準規范制定,制定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對化工和化學制藥等等安全生產標準進行整合,針對標準不一致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解決和處理,通過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體系的構建來保障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安全。第三是助推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在當前階段各個地區都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和落實危險化學品的禁限控,針對不符合安全生產國家標準的產能進行淘汰,有效的防控風險。最后是開展風險排查,通過有效實施方案的制定來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三年提升行動。
2.2.5 強化危險化學品本質安全
我國化工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本質安全水平不高,因此在強化危險化學品本質安全的過程中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這樣能夠為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體系,確保基礎性和前瞻性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研究和生產。第二是要加強專業人才的技術培養,將化工、危險化學品的從業人員作為高危行業,以此來提升職業技能。第三是要對現有的技術服務協作機制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通過市場機制的引進,針對涉及到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相關技術進行改善。最后是加強危險化學品救援隊伍的建設,提升危險化學品專業救援力量,針對化工園區和輻射周邊以及主要的覆蓋儲存區域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在化工危險品實際生產的過程中也要強化激勵機制,有效的提升危險化學品生產貯存企業生產費用的提取標準,為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生產提供一定的保障,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安全是生產的第一要素,在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管理過程中,應急管理機制的構建能夠有效地規避或降低因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從而保障化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穩定。因此,在當前階段,化工企業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的重視程度,構建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盡早發現安全隱患,并進行有效的隱患排查治理,確保生產安全,最大程度地保障生產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