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浦 張俊麗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西 416000)
踏虎鑿花是湘西州瀘溪縣的一項傳統民間工藝。據瀘溪縣志記載,踏虎鑿花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的“踏虎村”,并由此得名。“踏虎鑿花”被譽為不用剪刀的剪紙藝術。與傳統剪紙藝術不同,踏虎鑿花的花紋花飾是用刻刀鑿制完成。踏虎鑿花因其獨特的民族特色,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美名遠揚。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有自身的特點。整個教學環節是圍繞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來進行的,教師關心的是人才培養的效果,學生關心的是個人素質的提高。學生家庭關心的是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前景。但數控專業本身是一個就業口徑相對較窄的專業。湘西職院數控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很難在當地找到“學以致用”的途徑。大部分都只能遠走他鄉就業,客觀上造成了人才流失,及早明確學生畢業后的目標崗位可以緩解這個問題。從湘西職院數控專業畢業生本地就業比例過低的現狀來看,數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尚待明確。
數控專業在國內興盛的時間并不長。21世紀初我國的“三來一補”貿易模式發展到達頂峰,沿海地區出現了大量的數控加工崗位缺口,導致各個大中專院校都開辦了數控專業。數控專業服務于制造業,學習和研究核心內容是如何講機械加工過程中的人、財、物進行最優利用。“最優”導致了數控教學內容的標準化。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學中照搬標準教學方案、套用標準實訓模板。教學實訓使用的課題都是發達地區的教學成果。學生畢業之后面對湘西當地農用機械等機械操作崗位時難堪其用。這和教學內容死板硬套、多年不進行內容創新的教學現狀是分不開的。
踏虎鑿花屬于苗家剪紙工藝,是用于制作刺繡底稿。踏虎鑿花十分注重線條的應用。作品在設計建構之初,就要精心布局面、線、點等形態元素。這些文化元素為數控專業課題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樣本素材。這樣,學生在完成專業技能的學習之后,既能感受機械精準之美,又能領略到千年苗家文化的藝術之美。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文化自信不能只是一句口號,必須踐行到高職教育教學的實踐中。隨著計算機和影像技術的進步,民族文化挖掘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和更大的空間。教學過程使用3D掃描技術把現存踏虎鑿花工藝品進行數字化保存,把實物變成可以傳輸和編輯的數字模型,最終實現民族文化的保護、挖掘和創新。
根據全國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管理與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公布的專業設置備案結果數據顯示,數控技術位列撤銷備案排行的第15名,專業由熱到冷,既體現了市場需求的變化,也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未來的高職專業學科交叉性、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要求會進一步提高,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制造技術進行結合,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是不錯的專業改革方向。